分享

手帐er的成长故事:『目标规划』让我过去十年不曾虚度!

 天承办公室 2019-10-22

“目标规划”是我一直想和大家分享、但却迟迟没有动笔的一个主题。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可以这样说,目标规划对我过去近十年的生活成长产生了重要的指引作用,所以我想分享一些经验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从目标规划这件事情上获益。

但是另一方面,目标规划又是一件挺难具体言说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境遇都不尽相同,由此产生的目标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如果要分享这类经验的话,要么是流于个例故事,要么是流于泛泛而谈,感觉好像都有所欠缺。

所以,这次的分享我想尝试一种新的模式,即故事➕经验。大家可以从我的经历中汲取灵感,也可以直接看我总结的一些经验,总之就是,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My story
故事一:在初中

我的目标规划是从初中开始进行的。

回想自己初中经历的时候,我经常会有一种不真实的诧异:那时候年纪还很小的我怎么会形成那么明确的目标?我想,这必须要感谢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

那时候,我的成绩很好,初中三年的大考小考都是年级第一,所以她对我有很高的期待。大家不用对“三年都是年级第一”这件事太过惊讶,因为我的初中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乡镇中学,所以竞争压力并没有太大。

我们班主任在我初一的时候就跟我讲过,外面的世界还很大,不要把自己局限在这个小地方。那时候,我懵懵懂懂,大概明白她的意思。在之后的三年里,也不断地在暗示自己,要走出去看一看。

到了初三,或许是因为想证明自己不是像别人所说的那样“只能在这个小地方考第一”;又或许是心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从初一开始不断生根发芽;总之,我决定参加一所市外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试。我想走出去看一看。

我现在还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在我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之前,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步走”战略哈哈哈哈哈(当时好像政治在学这个),第一步是走到市外,第二步是走到省外,第三步是走到国外。

现在看来,前两步我已经完成了哈哈哈哈哈哈,和国家的三步走战略也还比较同步哈哈哈哈哈

经验总结vol .1

1️⃣ 在进行目标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寻求师长的帮助,他们见识过的东西更多,或许能够给出不错的建议。

2️⃣ 制定目标的时候,目光放长远点,可以试着问一下自己“十年后的我在哪里?是什么样子?”

3️⃣ 进行目标规划一定是自己主动、且有意识地进行的,别人可以给你启发,但没办法代劳。

4️⃣ 要敢想敢做,不要在还没有出发的时候,就否定自己。

My story
故事二:在高中

从乡镇中学走到重点高中,第一步我顺利完成了,接下来就要走出四川啦。

高一的时候我们文理不分科,我的理化生成绩不怎么样,所以整体成绩很一般,排名基本是年级400名的样子(全年级3800人)那时候我想考的大学其实不是北大,因为根本不敢想,但总的原则就是要离开四川哈哈哈哈。

我们的年级主任经常告诫我们的话就是“一定要有目标” “目标要定得高远点,万一实现了呢”。

高二文理分科以后,没有了理化生,我的成绩大多数时候都能够稳定在年级前十。于是,我的目标开始有所变化,就感觉自己好像可以去冲一冲北大,毕竟这是几乎所有文科生都想去的最好的大学。

但是我当时的实力其实还远远不够,学校领导和老师也经常说我们这一届考上清北的情况不容乐观。

怎么说呢,当时就还挺失落的,因为自己虽然是前十,但从来没有拿过第一,人家第一名都很悬,那我岂不是更难,再说了,我自己还没有加分什么的。

我自己很清楚,和初中到高中的跨越相比高中到大学的跨越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不敢放松,虽然希望渺茫,但还是每天坚持写 to do list,把考北大的目标细化到每天背多少单词上,有种不卑不亢、埋头苦学的感觉,就想着“万一能行呢”

那时候,我的课桌上、宿舍里,贴满了北大的明信片,目光所及的范围内一定有和北大相关的东西,它们就是我每天起床的理由和学习的动力了。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最后真的考上了,拿了三年里唯一的一次年级第一,“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也实现了。于是,我从四川来到了北京。

经验总结vol .2

1️⃣ 把宏大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比如要想考上好大学,那就得好好学习;妤好学习的具体表现就是认真听课、刷题、背单词等。

2️⃣ 把对目标的渴望内化为行动的动力。

3️⃣ 制定目标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超出自己的实际情况。

4️⃣ 坚持,如果确定了自己真正想实现的目标,那就不要轻易放弃或者改动。

5️⃣ 再远大的抱负,也要脚踏实地去行动才能实现。

6️⃣ 尽人事,听天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去努力,做好自己不要过分焦虑自己和最终目标之间的差距。

My story
故事三:在大学

在过去三年里,我实际上是有目标的,即不断体验试错,然后找到自己想去的方向。不过这个目标实在太过缥缈了,所以在更多时候我其实是处于无明确目标的迷茫状态之中。

在这期间,我参加了很多的社团、学工组织,从部员做到部长、会长;也修了双学位,尝试着做自媒体……总之就是做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试图在这样的混乱中找到种适合自己的确定性。所以,找到自己,其实就是我本科四年的目标。

所幸的是,我好像在第三年结束的时候就找到了想去的方向,明确了自己做学术的兴趣。于是我选择了保研。

经验总结vol .3

1️⃣ 不必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目标而焦虑,可以多去体验和试错。

2️⃣ 更新自己的身份角色,调整自己的规划部署。比如我的“三步走”其实是对学生时代的规划,而现在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可能需要从成年人的身份对我未来的生活进行规划,二者之间存在挺大的差别。

3️⃣ 增强主动进行目标规划的意识,不要让自己陷入完全的无目标状态。

AT LAST

在我的“三步走”规划里,第三步是出国,这是我学生时代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件事。

其实,在我大二的时候是有想过出国交流或者出国读研的。但是如前所述,当时的我还没有想好未来的方向,也没有仔细了解过出国的情况,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申请留学费用预算?我的成绩能中请哪些院校?申请院校、专业定位模糊?该怎么规划和背景提升?

到了大三,突然有一天想说要不申请一个出国交换的项目吧,结果打开报名网站一看申请截止时间是前一天;后来因为担心保研保不上,所以准备过出国,不过最后考虑到经济原因只好放弃了。所以,要说我本科四年有什么遗憾的话,没有好好规划出国这件事。

最后,过去九年里,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我的生活差不多一直沿着最初的规划和设想前进着,目标规划对我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心建议大家不妨也好好做一下目标规划,祝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