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中的“有无”智慧——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道德经学用 2019-10-22

关于企业创业,要从无中生有:我“没有”,希望“有”,这是创业的过程。

当然很重要的是,每个人需要去赡养他的家里人,会为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家里,为自己的父母,去创造一些价值,创造一些“有”的东西,去养育他们关心他们。但是当企业“有”了以后,该怎么往《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说的,从“有”往“无”的方面推进?所谓企业的“大”,就在这里了。

在“无”的企业中,我们中国比较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当初成立时,把很多卖家和买家链接在他的平台上,当时的淘宝不但不收服务费,还替客户管好钱,马云自己养六个人的团队,这是做了一件“无”的事情,甚至不带一点点“有”。所以当他不断的去做一件“无”的事时,网站集聚的人越来越多,流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工作量付出也越来越多,但最后谁给它价值了?资本市场给它价值了!它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企业之一,市值在美国上市差不多达到了一万亿美元。

马云一开始就做“无”,但是做“无”不容易,因为“无”是看不到的。看不到时,就要用到相信的力量。在算计的“有”的层面上其实都算不准它的价值,所以当用“相信”的力量去创造一个企业的时候,这个企业会被创造“大”。

中小型企业中也有“无”的方式用在商业中或者“术”中。类似家乐福就在生活中把每天贴切要用的商品,比如牛奶,鸡蛋,用最便宜的价格甚至市场最便宜的进货价来出售给顾客,那这样顾客每天需要的商品都去家乐福购买。家乐福在这个地方做了“无”,当他“无”时,就创造了家乐福这家企业。当顾客去买这些“无”产品时,发现家里还缺洗发露、牙膏等其他物品,就会同时购买回去。那个时候,作为一个企业的“有”就出现了,商业利润就在这里体现出来。当家乐福用“无”的商品去创造出“有”的利润时,这个企业就做成了。

许多企业都是游走在“有”与“无”之间。例如海底捞,一个桌子有3个服务员在服务,在商业中这种人力成本是极高的,但看似入不敷出的服务,却让海底捞把服务做到了极致,也带来了极好的口碑。用商业中“有”的算计中体现出的是亏本,海底捞是另一个通过“无”去创造出“有”的企业。创业过程中“有”“无”的权衡尤其重要,每个企业都希望能赚到钱,但能否在创收与利润中用“无”的思维去承载,能把利润看淡一些,看远一点,我想这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通过1年多在泰国世界老子道德文化城的学习,我用“有无”的思想在做一家餐饮企业,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老板最后,用无我利他的思维去制定策略。首先关注自己——做好产品、品控,其次利顾客的站在顾客角度服务顾客。比如顾客对口味不满,就重新做一份送给顾客,并且退掉原本不满的那道菜——这是我们没有做好的地方,我们需要担当这份责任;制定一些餐前暖胃糖水、餐后清口甜品赠送,来做一些“无”的输出,并且不能用便宜、不好吃的产品,反而需要更用心对待赠送的食物,我们找来有名的甜品大师来定制出我们的赠送食品。另外顾客吃的开心,我们的员工就与他有更深的链接,再打包赠送一份给顾客。实际上当我们不断去做一些基于顾客需求点上“无”的输出时,赢得的是对我们的认可与更多的回头客。

许多企业正在创业过程中,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变得有价值,在“有”“无”的天平上,傻傻地开始,傻傻地相信,增加“无”的砝码。

作者:黄彪(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