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张照片,让你亲历一次从北京飞往巴黎

 剑胆琴心8wsuyq 2019-10-22

2018年年中,有了一个去巴黎的机会,所以在出发前,反复确认了相机满电等等琐碎事宜,并早早订好了靠窗座位,就等着旅程拉开序幕(以下的内容,按照图片在上,说明文字在下的顺序混排)……

1、T3的“E”岛,是国际航班的驻留区,虽然大多数的国际航班都对接着这里的廊桥,但也确实有一些旅客,需要坐摆渡车去某个遥远的犄角旮旯用登机梯上飞机。

曾经,我就在T3的最北端,坐上了一架刚刚“保养”完的法航330。这次,我的运气还不错,被安排在了廊桥登机,在等我那架国航的时候,顺手拍了这架德国汉莎的380。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的380都只有中间两个发动机有反推减速的功能了,而这个机型的最初设计,是四个发动机都有反推功能的。

2、飞机刚刚进入巡航不久,就飞到了“太仆寺旗”以东的位置,从这里看,大地被人开发得条条框框的:画面左下角的圆形扇区,应当就是灌溉区,而画面上方那些连续不断的绿色区域,可能是湿地或者是河流。在这个从春天向夏天转换的时节,一种密密麻麻、忙忙碌碌的气氛充斥着画面。

3、飞机继续向西北飞,当我再一次向地面看去的时候,大地荒凉了许多,如果黄色代表着未被开发的大片土地的话,我想此时此刻在查干淖尔湖以南,也就是飞机所在地,人迹就没有那么密布了。

4、曾经,我一直以为,内蒙古既然有大草原的话,那么蒙古国,也应当是一个水肥草美的地方,因此,当我判断飞机已经进入蒙古国境内的时候,特地向下望去……

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一片连绵不绝的“黄”,映入眼帘,没有一点点绿色的线索,是不是我来得太早了?

我回来后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按照飞机的飞行路线,刚进入蒙古的时候,正好飞跃蒙古南部的戈壁沙漠,只有蒙古国的北部和西部才多山脉,有草原。

5、飞机继续向西北飞行,飞机下密布的黄色戈壁,慢慢的,也开始掺杂了一些绿色,并且穿梭其中的大地的纹理,也开始复杂了起来,此时,飞机指向的,是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

6、飞机越来越接近乌兰巴托,天空中的云彩也越来越多,此时,大地上出现了一条蜿蜒生长的河流,与天上的飞机“偶遇”,齐心向着乌兰巴托的方向前进着。

7、当飞机离乌兰巴托只有咫尺之遥的时候,平缓的大地开始打起褶子,山脉中的河流水路也开始丰富起来,当然,这些都是透过那些越来越厚的云层才能看到的。

厚厚的云,不但遮蔽我投向地面的好奇心,也荒废了地上的人寻找太阳的努力,我很担心,如果云这样聚集下去,乌兰巴托可能就看不到了。

8、飞机飞到距离乌兰巴托最近的地方,我的担心成为了现实,越来越厚的云彩不但断了我想看到这个城市的希望,更高的云层还把飞机搂进了影子的怀里,看着下面那些隐隐约约的山脉的腰线,我猜乌兰巴托应当是个气候很不错的城市吧。

9、飞机告别了乌兰巴托,我们继续前行,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是世界上最深的内陆湖——贝加尔湖。

10、在贝加尔湖的正南,绵延的云朵还没有散去,我想即使没有云彩的遮挡,考虑到距离的原因,我也看不到那个漂亮的内陆湖了。

和我曾经的想法不一样,贝加尔湖并不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虽然它的面积很大,但面积最大内陆湖的殊荣却是属于“里海”的,可贝加尔湖1637米的最深深度,却使其打败了其它所有的内陆湖。

11、飞机继续前行,逐渐远离了贝加尔湖,此时,飞机下面出现了仿佛锉刀一样的高大山脉,并且由于山脉海拔和纬度的原因,山脉的背光面和高处,还保留着许多的积雪。

12、当山脉的纹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趋向于扭曲在一起,挤出众多的峡谷和河流时,我们就来到了俄罗斯的“布拉茨克”城市以南。

布拉茨克——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城市,在安加拉河上游左岸。老城建于1631年,后被水库淹没,1955年在附近的皮亚诺沃村建新城。

13、飞机继续向北飞,告别了布拉茨克,视线下的雪山越来越多,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山脉,名字叫“东萨扬(Sayan)山”,好美的名字,从网上查到的资料,这个山脉生产了俄罗斯最多的碧玉。

14、正当我查地图出神的时候,空乘过来发餐了,这是这趟旅途的第一餐,也是我拍照的唯一一餐,虽然小豆角看着是虾仁的配菜,但是浇上橄榄油和盐之后的味道,却比虾仁更让人回味。

另外,搭配上两个佐料罐,椭圆的盘子就好像一个长大了嘴巴的青蛙一样,出现在了10500米高空的桌子上。

15、谢天谢地,在我吃饭的时候,飞机飞进了厚厚的云层里,我的“中场休息”时段来了。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此时飞机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库以东,这个水库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十大水库之一。

16、吃完了饭,云彩并没有拉开下一场演出的意思,厚厚的云层紧紧捂着其下的五彩大地(我相信那里一定是色彩丰富的),丝毫不让我窥见一眼,此时,飞机飞在“托木斯克”城市附近。

17、告别了被云层掩护起来的“托木斯克”,飞机带着我继续向“苏尔古特”飞去,此时云彩也开始稀稀落落起来,看来,刚刚告别的“托木斯克”今天身体不适。

18、奔向苏尔古特的路上,云彩终于消散殆尽,此时,大地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大大小小的湖泊点缀在弯弯曲曲的河流两边,间或穿梭其中的公路,就像瓷砖的缝隙一样,让这幅壮美的画面有了拼图的感觉。

19、绿色!湖泊!公路!生活区!越来越多(上图的色温错的有点儿严重),越接近苏尔古特,大大小小的湖泊就越多。

上图的这个湖泊,貌似是刚刚被人抽干水,留下的一点点“瞳仁”,就像变色龙的眼睛一样,直直地望着天空,不透露出一丝心情。

20、在距离“苏尔古特”最近的地方,我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的拍摄方向就是“苏尔古特”所在的地方,

苏尔古特——俄罗斯秋明州第二大城市,汉特-曼西自治区最大的城市、位于秋明州中部,鄂毕河中游右岸,和中国朝阳是友好城市。

21、离开“苏尔古特”,地面上人类活动的痕迹也多了起来,在“下瓦尔托夫斯克”以南的位置,我拍到了机翼下的一条机场跑道,这个城市,有俄罗斯最大的油井(根据网络资料)。

22、在经过“科特拉斯”的时候,曾经消失的云彩又回来了,看着这越来越密的“鸡蛋西红柿汤”,我担心那个最漂亮的城市,我是不是会看不到了???

23、机翼下的云彩在抽了一会儿疯之后,终于恢复正常,重新呈现出高纬度地区特有的那种“不连绵”的特点。

看到这里,我着实松了一口气,因为飞机接下来,就要路过一个相当重要的城市了——圣彼得堡。

24、在圣彼得堡以东,有一个相当大的内陆湖——拉多加湖(上图),在圣彼得堡以西,则是能通往大西洋的“芬兰湾”。

而这两大水域,则被一条横亘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河流——涅瓦河——给连接了起来,所以,圣彼得堡是典型的“左右逢源”型城市。

25、当“拉多加湖”还在视线内的时候,圣彼得堡市的全貌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如果说巴黎是欧洲的文化艺术博物馆,那么圣彼得堡就是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博物馆了。在这个城市里,我的一个小侄子曾经在学习油画~你好,小家伙~

26、圣彼得堡——俄罗斯第二大城市,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

1924年为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27、把视线投向圣彼得堡的西边,在与圣彼得堡隔着芬兰湾相望的地方,有一个“科特林岛”,在这个岛上,有一个叫做“喀琅施塔得”的城市,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下“喀琅施塔得事件”。

28、告别了科特林岛,你就能看到芬兰湾的大致样子了,此时云彩甚为给面子,把芬兰湾南面最美的海岸线给呈现出来了。

29、芬兰湾一路向西壮大,需要说明的是,圣彼得堡是一个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重要城市,所以沿着芬兰湾向西没走多远,当你看到这个南北向的金色沙滩之后,就意味着你来到了俄罗斯的邻国——爱沙尼亚。

而这条沙滩,则是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各拥一段,俄罗斯拿走了北边的一段,爱沙尼亚则拥有南边的一段(照片中是俄罗斯的那段)。

30、能被称为与圣彼得堡“隔海相望”的城市,我想应当是坐临芬兰湾,被称为“北方洁白城市”的“赫尔辛基市(箭头标注的方向,遥望,我也没看到)”了。

后者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芬兰经济、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该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

31、此时,行程已过3/4强,虽然仅剩下1/4的路程,但是剩到最后的路程,其实也是最多姿多彩的一段。

感谢这个吊在机翼下的2号发动机,给你和爱沙尼亚的大地留个影。

32、爱沙尼亚(上图),是爱沙尼亚共和国的简称,它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其国土总面积45339平方公里,首都塔林,于1991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独立。

爱沙尼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94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2011年加入欧元区。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资讯科技发达,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爱沙尼亚也是全世界空气质量最优最舒适的国家,首都“塔林”被誉为“洗肺圣地”。

33、箭头标注的位置就是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该城市的南边有个小湖,我也是根据这个地理特点找到它的。

34、照片拍摄的,是爱沙尼亚国土西边的“马特萨卢国家公园”,从网上找,这个国家公园的文字介绍信息不多,但是能找到的照片倒是相当漂亮,好吧,准备告别爱沙尼亚吧。

35、在爱沙尼亚的国土西海岸,坐落着不少大岛,其中画面左下方的,就是萨列马岛,而画面中间连接左侧萨列马岛和右侧大陆的桥,则是“Risti Virtsu Kuivastu Kuressaare大桥”。

36、和萨列马岛隔海相望的,则是希乌马岛,该岛植于波罗的海,是爱沙尼亚第二大岛,面积989平方公里。

37、告别爱沙尼亚的最后一块土地。

38、当飞机飞翔在波罗地海上空,我想跟它飞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上空,不会有什么不同;当然,跟飞在渤海湾上空能看到的景象还是有差别的,后者你能在机翼下看到更多的船舶和……各种与蓝色背景不搭调的绿色水域,以及油迹。

39、跨过了波罗的海,飞机又迎来了一个大型的海岛,这是瑞典的哥特兰岛,此时,飞机算是正式进入了瑞典的国境。

40、在哥特兰岛的西边,离岸有一个几乎是正圆形的小岛,就跟拍到地面上的玉米饼子一样,看着让我特别想咬一口……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有人都在为这十个小时的旅程呼呼大睡的时候,我拿着一个相机或者是手机,一直守在窗户边上拍照片,我估计空乘都已经给我挂上标签了。

41、飞机继续西行,在接近瑞典本土的时候,就能看到在瑞典本土的东海岸外的一条细长的小岛了,这个长得像“法棍”一样的小岛,叫做厄兰岛(箭头所示)。

42、当你离厄兰岛越来越近的时候,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瑞典的奥斯卡港了,这是瑞典东南部的港口,工业有造船、炼铜、机器制造和造纸等,商业发达。

43、当你飞到厄兰岛的上空的时候,你就能看到横亘在厄兰岛和瑞典本土之间的Olandsborn大桥了,而这个把岛与陆隔开的海峡,叫做卡尔马海峡。

44、欢迎你来到瑞典!V?lkommen till Sverige!

45、飞机划过瑞典的东南角,沿着瑞典的南部海岸线一路西行,在经过“海勒维克”的时候,机翼下方出现了一个叫“HANO”的小岛。

46、瑞典南部的哈讷湾,略带弧度的海岸线是不是很美?

47、机翼下的哈讷湾,此时,飞机应当是飞在希维克(Kivik)的上空,而接下来飞机将要擦过的一个重要城市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48、透过模糊不清的空气,凭借着机翼下那个长得特别有特点的岬角,我大致找到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大致位置(箭头所指)。

不过遗憾的时候,由于空气污染的原因,即使在飞机上,也很难分辨出这个城市的轮廓,不知道十多年前在这个城市学习小提琴的人,你还好吗?

49、离开瑞典,飞机就进入了丹麦的空域,此时,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了,我不得不为接下来是不是还能拍到清晰的照片而担心……照片中,是丹麦的博勒岛。

50、照片中箭头所指,是丹麦斯托海峡中的博岛,看到这些岛屿,就意味着要告别这个欧洲的小国,准备飞入德国了。

51、飞机刚进入德国的那段时间,我是比较沮丧的,这个工业发达的城市,明显污染程度也挺发达,如果不看地理特征,简单地看地面上笼罩的那层不算严重的雾霾,其实也跟国内很多地方的景象差不多了。

照片拍摄的原因,是画面正中间,遥望天边的方向,是德国的“基尔(Kiel)港”所在地,玩过猎杀潜航U艇系列游戏的人都知道,这个港口是德国潜艇的几大母港之一,每次潜艇出发前,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在内海中航行,才能到达大西洋。

52、飞机在德国的大地上飞行,机翼下的城市和工业区也多了起来,照片中这片繁忙的地区,其实仅仅是汉堡市东北向的一片地方。

53、然而,我本来打算好好看看德国汉堡市的计划,被大块大块的云彩和薄薄的雾霭给打乱了,在我苦苦寻找这个德国大城市的时候,飞机其实早就飞了过去,也可能,在我这一侧的窗户中,并不能看到这个城市的靓影。

54、过了汉堡,接下来要邂逅的城市,就是“不莱梅”,以及这个城市上空的大块云朵了,感谢老天,我又是啥都没拍到~

此时,天边的卷积云开始翻滚起来,并且看那些云彩的势头,貌似不怀好意,是想要“搞事情”的节奏。

55、飞机飞到德国克洛彭堡的上空之后,天边的卷积云已经开始翻江倒海,看样子,云彩下面的城市一定是热闹非凡。

此时,空乘过来告诉我,说因为航路原因,飞机可能要延迟降落巴黎戴高乐机场,甚至不排除备降——啥???我拍了一路,裤子都忘了脱,你告诉我这个???

56、离开克洛彭堡之后,飞机向南转了30度,奔着黑尔福德飞去,这个城市,是德国西北部城市,在韦勒河和阿河汇流处,建于公元823年,是全德家具制造业中心,古城多中世纪半木结构建筑以及公园和花园。

57、飞机飞到了居特斯洛的上空之后,云彩给我开启了第二段中场休息的时间,看着厚厚的云层,我十分担心这趟摄影之旅保不齐难得善终了。

58、不过,很明显机长也是不喜欢云彩的,尤其是即将达到目的地之前的云彩,所以没过多久,飞机就穿出了厚厚的云层,重新回到了大地的“监督”目光之中。

此时,飞机的飞行高度也明显低了好多,而来自于伍伯塔尔的大烟囱,也能清晰可辨地拍进照片了。

59、告别了伍伯塔尔的大烟囱,飞机迎来了——德国科隆的大烟囱,好吧,确实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遍地都是大烟囱。

德国科隆——德国西部莱茵河畔历史文化名城和重工业城市,德国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极强的大都市。

60、好不容易有了告别德国雾霾的希望,飞机刚刚飞到了德国和比利时的边境,就迎来了连绵不绝的云块,而远处那个明显云彩少了一大圈的“云坑”,正下方就是德国城市“亚琛”。

61、当飞机飞在比利时和法国边境的正上方的时候,法国向比利时境内突出的一部分国土,正好经过飞机的右侧,照片下的这片大地,就是这块神奇的土地,它的名字叫做“阿登高原”。

现在,阿登高原是法国阿登森林地区自然公园所在地,熟悉近代战争史的人,或许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

62、飞机正式进入法国之后,意味着之前经历过的七个国家(蒙古,俄罗斯,爱沙尼亚,瑞典,丹麦,德国、比利时),都已经成为了存储卡中的历史,而目的地也近在咫尺了。

照片拍摄地,是靠近法国比利时国境线的城市——沙勒维尔-梅济耶尔,有意思的是,从名字来看,这是两个城市——沙勒维尔和梅济耶尔两城之间相距大约3公里,随着城市的发展,两个城市之间已基本上相连,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

63、飞机告别了沙勒维尔和梅济耶尔两城之后,继续向巴黎的北部直插而去,飞机的前方,是法国城市“拉昂”。

64、然而,无论是何时经过的拉昂,飞机下的景象总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绿油油的麦田以及好似短短的卷发一般的森林,构成了大地的主体元素。

如果你仔细分辨,还能看到那些密织的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由于飞机已经飞的足够低,所以你能看到它们在慢悠悠地挪动,跟蜗牛一样慢。

65、飞机继续接近巴黎,此时,飞机已经飞到了巴黎东北方的城市“苏瓦松”的上空。和越来越近的大地一起充斥着窗户的,还有那越来越陡的云峰。看样子,之前空乘说保不齐要备降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

苏瓦松(法语:Soissons),位于法国东北部埃纳河畔,是皮卡第大区埃纳省的一个城镇,苏瓦松是法国最古老的镇之一,又译作“索松”。

66、告别了苏瓦松,也就告别了苏瓦松上空厚重的云朵,此时,飞机前方应当是一片放松的景象吧,毕竟那些能影响飞机降落的云,都已经被我甩在后边了。

67、云越来越淡,空气也是越来越好,隔着厚厚的玻璃,仿佛都能闻到绿油油的大地的雨后芬芳了,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段子:

“欧洲埋怨上帝把全欧洲最好的地方,全部都给了法国,于是团结到了一起到上帝面前去告状,但是上帝也很为难啊,不能改口又收回自己的许诺,于是就给法国的这片土地上,安排上了法国人……”

68、飞机在离开苏瓦松之后,越飞越低,不断地调整着机翼,估计是正在瞄准跑道的方向,看着被阳光照得斑驳陆离的绿色大地,想着一会儿就要融入其中,心里有点儿莫名的兴奋。

69、想着想着,飞机里面就响起了降落前的广播,看着窗外的大地、云朵和天空,真的真的没想到,飞机是从东北方向进近巴黎,这意味着我不能用长炮拍到埃菲尔铁塔了。

事实上,从英国飞巴黎的飞机,理论上是有大概率是可以在飞机右侧拍到巴黎市区的埃菲尔铁塔的,当然,要祈祷天公作美以及玻璃干净。

70、这是飞机降落前的最后一张照片,根据照片里的GPS数据,此时飞机的飞行高度大约在700米左右。

巴黎,你好!Bonjour paris!

上图是此次飞行的大致路线图,历经8个不同的国家之后,飞机把我从北京,带到了法国巴黎,数日后,我又原样飞了回来……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珍惜这个美丽的大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