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建立时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还有许多其它封国

 昵称散步收藏 2019-10-22

整个周代,诸侯国数量众多(注意我们说的是诸侯国而不是分封国),很多说法,有的说71个(按照《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有的140余个也有说法达到170余个,具体数字已经无法严格考证,但可以说明这是一个纷乱的时代。

西周初年分封

这些诸侯国有的是周武王、周公旦时期分封的,也有后期因功被王室赏赐的,还有边缘部落升格为国的。刚才我们为什么要区别分封国和诸侯国呢,分封国是周王室在周朝建立之初分封的,就像《荀子》中的记载,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这里面姬姓的国家有五十三个,姬姓是周王室的姓氏,因此这些国家都是周王室的宗亲,比如鲁国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公姬旦的封国,晋国是周武王姬发少子的封国。剩下的分封的国家,有的是推翻商朝的有功之臣的封国,比如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国,曾国是开国工程南宫适的封国。有的是商朝遗民贵族的封国,比如宋国是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的封国,还有周武王为了安置殷商遗民,将商王畿之地分为邶、鄘、卫三国。还有一些是纪念上古人物而设立的分封国,比如宿国,就是周武王为了表示对伏羲氏的景仰,封伏羲氏的后代在宿(今山东省东平县宿城镇)。

周代象征权力的方鼎

这些封国都是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进行分封,不及这五等爵位的则是附庸国。这些爵位都是在周朝初年进行制定,按照宗亲的级别以及历史地位来进行评定,因此很多春秋战国期间的大国如秦国楚国赵国等,在刚立国时爵位并不高,比如楚国的爵位是子爵,秦国先祖被封爵位的时候连男爵都算不上,之能算是附庸国,而位列公爵的国家却是之后被灭的一些弱国,比如虢国、虞国、中山国等。

春秋初年诸侯局势

那么既然明确分封国是71个,但是为什么还有100多个诸侯国甚至上千个诸侯国的说法呢?因为分封制不是一封就停止了,后期不断涌现新的诸侯国,比如秦国和赵国就是后期因功劳被分封的诸侯国,秦国的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分封,赵国先祖为周王驾车,后因战功被封。另外,前面说的,分封国和诸侯国有着定义上的不同,分封国属于诸侯国,而诸侯国不仅仅是周王分封的那些国家。在商末周初,还有很多宣布服从周天子而没有灭国的国家,更有很多边远地区的部落,为了获得和平安定和图个“正统”的名誉,宣布服从周天子而前来首都上贡的“泛诸侯国”,称作“服国”。周武王伐商的“孟津之誓”也曾描绘参加的诸侯有八百之多。上述这些诸侯国,虽不是周武王建国时所封,但是广义上也属于诸侯国,诸侯国的数量虽有可能被夸大,但应当绝不止71个。

甲骨文

很多网友可能会纠结于到底有多少个诸侯国,也会因为意见的不同而互相抨击,但是林老师觉得去纠结到底有多少个诸侯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周代距离我们有3000多年,当时的史籍也大多是后代的国家撰写,一方面缺乏详尽的历史材料(商周时代大多以甲骨文记载,或者一些器皿上的记载,并没有大规模使用竹简等记录材料),同时因为统治者的原因,很多数据也有夸大之嫌,比如商周之间的大战牧野之战,说周国的同盟国有800家之多,但是军队只有4、5万人,但是商纣王的部队则多大70余万,强调同盟国多,说明周王得民心,双方战力相差悬殊,说明周王的英明神武。

牧野之战局势
历史大多是胜利者撰写,也掺杂了很多记录者个人的喜好,因此不必太纠结于历史中的一些数字,通过研究诸侯国的数量可以作为一些知识点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研究历史还是希望能从历史中找寻到一些经验、思想、哲理,以史为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