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锺书《谈艺录》指出“渊明文名,至宋而极”

 xianfengdui111 2019-10-22

辽金元时期,陶渊明作为北方民族喜爱的诗人与士人,在读者接受中表现出新的历史特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个人气质方面,动荡的社会现实和坎坷不测的人生际遇,使元代读者感受到了陶渊明为人豪逸忠愤、阳刚大气的一面,其形象在飘逸之外增添了北方读者特有的豪放和傲然之气。比如,元人吴澄、虞集、耶律楚材、吴弘道等人明确将陶渊明与诸葛亮、张良、屈原等人相提并论,卢挚《题渊明归来图》云:“留侯晚岁游赤松,武侯早岁称卧龙,亡秦扶汉声隆隆。渊明初非避俗翁,两侯大节将无同。”认为陶渊明是有经济才略、功名之心的忠义之士,此为元人共识。在作品方面,民风淳朴的北方读者对陶渊明作品的天然真淳、不作矫饰的特点十分喜爱,并有“豪华落尽见真淳”这一精到的审美评价。陶渊明是元代诗歌领域内被称引最为频繁的诗人之一。仅以陶戏而言,元代涉及陶戏的剧作至少有尚仲贤《归去来兮》等六种,陶渊明及其所创造的桃源开始真正以舞台形象亮相接受史。

交替视野下的“陶诗”接受

明代的陶渊明接受,是在正统的复古、理学思潮与新生的浪漫心学思潮前后交替的大视野下展开的。总体而言,他被看作第一流的人物、第二流以上的作家。受复古理学思潮影响,明代读者与陶渊明比较隔阂,从诗教的角度,陶渊明为人和作品得到肯定,而从复古的角度,陶诗却受到普遍的误解。从为人上评价,明代读者把陶渊明归入第一流人物,赞颂渊明不事二朝的忠贞气节和“动与道合”,“定志于性命之始,娱情乎人事之常”的理学气象,逐渐把他推上了理想化、崇高化的偶像神坛。然而,陶诗在明前中期却基本被贬抑在二流之列。明人熟悉陶渊明,但在文学审美上却与他存在距离,复古派何景明等不满意其诗作气象的“狭窄”、风骨的衰弱,理学家过分凸显他的忠愤,浪漫派格外缩小其脱俗、高迈的情怀,他们在片面上获得了深刻,却在另外侧面上与陶颇多隔阂。总之,明人对陶诗的评价经历了一个起伏变化的历程,即由明初立足诗教的崇高化,转入明中期立足复古的贬抑,再转入晚明立足性灵的张扬,对陶诗的评价走了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历程。

在明代,陶渊明更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文化艺术之中,在诗歌、散文(如小品文)、戏剧、小说、绘画、园林、旅游、出版等众多方面留下了广泛影响,产生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接受成果。如,和陶、拟陶等诗文在数量上远超前代。南朝仅鲍照、江淹2家拟陶;唐代有崔颢、白居易、韦应物、刘驾、曹邺、司马扎等七家拟陶;宋代,拟陶、和陶、集陶作家可考者至少有苏轼等73家,金元时期有赵秉文等30家,明代从梵琦开始,到张岱止,拟陶、和陶、集陶、律陶作家至少有154家,其中留存超过20首(篇)的作家就有26家。

“陶诗”阐释的精深与细致

较之前代,明代读者接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陶渊明及其诗文的阐释走向深细化。许学夷《诗源辨体》第六卷计31条集中论述陶诗,钟惺、谭元春《古诗归》选陶诗52首,为汉魏六朝之冠,采用大量评语揭示陶诗深厚浑朴等艺术特点。郭绍虞《陶集考辨》介绍明人黄文焕《陶诗析义》时称“自来评陶之作,要不得不推此书为首创,吾尝以明代为《陶集》之评释时期,是则虽谓此本为《陶集》评析之代表作可也”。

明代最值得称道的是以绘画、书法的形式对陶渊明及其作品作了新的创作接受。仅就《桃源图》作不完全统计,唐宋元三朝共有4幅传世,而明代有36幅,又多是明代中晚期创作的。据徐邦达编《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统计,仅文徵明流传至今、与陶相关的书画就有《桃源别境图》等10种。

相对于宋代苏轼推动的第一个高潮,清代是陶渊明接受史的又一个高潮。苏轼点燃了后代读者对陶渊明的热情,激发了读者对陶为人和诗文持续的热爱。然而,在丰富多彩的言论和成果中还存在诸多主观臆断和接受的盲点,缺少更为冷静的思考、坚实的学术梳理和深入的理性总结。清代读者无愧于传统陶渊明接受史的殿军,弥补了这一历史缺憾。

与明代读者有一个贬抑陶诗的思潮不同,从明遗民开始,到清遗民结束,清代读者在整体上始终把陶渊明视作不可逾越的圣贤,高度评价他妙绝千古、平淡而醇厚的诗作。受考据之风和儒学复古之风的影响,清代读者对陶渊明的接受和阐释更为理性和学术化,对其家世、生平、思想、品节和风雅等有了更为全面、客观和深入的阐发;在创作接受上,他们也创造了形式多样、琳琅满目的作品。《清代诗文集汇编》收书4000多种,作家3000多人,据笔者粗略统计,其中明显留下陶渊明印记的作家不下1400人,约占作家总量的1/2,如果细致观察到用词用典,这个比例至少要超过2/3。仅以桃源为题的诗作而言,唐五代桃源题材的诗作有31家,宋代有42家,金元有33家,明代至少有210家,而到清代,仅笔者所检就有618家。

清代富有特点的标志性接受成果可举例如下:有陶渊明年谱及其考异六种及大量题跋辨析言论,有传统陶集集大成性质的陶澍《靖节先生集注》的诞生。明代敷衍与陶相关的戏剧至少有11种,清人也至少有11种,而尤侗《桃花源》杂剧等质量皆为上乘,远非明剧可比。据初步统计,绘陶画家唐代有11人,宋有36人,金、元有31人,明有78人,而清代多达112人;就质量来看,清代也产生了足以冠称整个中国绘画史的陶画,如陈洪绶、戴本孝和石涛等人的作品可为代表。

钱锺书《谈艺录》指出“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渊明文名,至宋而极”。陶诗的艺术价值和崇高地位此后虽仍有波动,但在清代终于牢固树立起来。纵观接受史,我们不难看出,随着陶诗价值的凸显,几乎每一个诗歌流派都把陶诗作为创作学习和诗论阐发的典范之一。陶渊明是一位影响力巨大、再生力强盛的优秀作家,1000多年来,其影响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深深融汇进中华民族血液中,并不断涣发生机和活力。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金元陶渊明接受史”负责人、山东大学教授)

(责编:张湘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