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相声,也是一种“公式相声”

 相声皇后 2019-10-22

我们现在理解的“公式相声”一般指的是上海交大博士李宏烨夫妇的那一套理论,即运用他那个所谓的公式,计算出观众在什么时间会笑,会笑多久,然后根据观众的反应反过来创作更能激发观众笑点的作品。

关于“公式相声”乍一看是很奇葩的理论,但是我最近得到了李宏烨写的那本书,大概浏览了一下,觉得他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李宏烨利用自己2003-2012这将近十年时间的演出经验,统计了观众反应的数据,比如伦理哏的包袱观众会笑多久,谐音哏的包袱观众会笑多久等等,他统计了各种各样的包袱类型,在什么样的时间段,观众持续笑的时间。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讲,就是大数据。李宏烨通过概率学和统计学,对相声表演过程做出可量化的数据模型,然后分析这些数据是如何产生的,由此得出所谓有限元的公式,并将其运用到相声创作中去,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观众喜欢什么样的包袱,演员就创作表演什么样的内容,投其所好而已,在相声中叫作“把点开活”,道理是相通的。李宏烨的问题在于,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搞的云山雾罩的,认为他说话着三不着两,所以对他的一套理论完全不屑一顾。直到现在,抨击李宏烨的人估计也没有几个人真正看过他的书,了解他的想法。

李宏烨是个聪明人,能够将相声前辈一百多年总结的经验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一个创举;但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光有智商还不够,情商的作用更重要。李宏烨与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中的交锋显示,他的情商可能是负数,才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

传统相声和李宏烨的公式相声并不是一回事,但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公式相声”。传统相声经相声前辈创作和表演以后,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相声人的认可,并通过结合时代特点的再加工,保持其生命力。

那么,传统相声的框架结构是否也是一种“公式”呢?我认为是的。自然科学中存在大量的公式,即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各个量之间的一定关系,是能够普遍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

比如基本的勾股定理,无论一个直角三角形怎么变化,通过两条边的长度就能够得出第三条边的长度,只需要将数字代入公式即可。

传统相声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有了传统相声的框架结构,再将当下流行的元素代入进去,就可以创作出更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传统相声。

创作相声作品是如此,创作相声包袱更是如此。相声前辈们已经将组成相声包袱的各种固定方法总结得非常到位,比如前文提到的伦理哏、谐音哏还有打哏等各色各样的方法;相声演员只要掌握了这些技法,就能够举一反三,源源不断的创作出新包袱。

我们这个社会,处处都是有章可循的,无论是有形的法律法规,还是无形的仁义道德,都是一种“公式”;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公式转,这就是一个“公式社会”。

公式框定了一个合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我们可以自由发挥,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李宏烨的“公式相声”更像机器,而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