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少儿演讲口才—别让语言暴力毁了孩子

 不理不理4irl5z 2019-10-22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孩子的双手,拿一张26分的考试卷。整个人微微后缩,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怯怯的样子。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无意中,孩子弄碎了花瓶,低着头,用小眼睛偷偷瞥着你,等待暴风雨的降临。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抱着足球回家的小孩,刚刚跟小伙伴一起,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嘴角的笑容还没消失。谁料一到家,就被父母拎到一旁站着,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嫌弃地说:“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海报的制作人,把这些话刻在了孩子的身上,就像伤疤一样。回想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曾无意对孩子说过的这些话?

有些家长朋友带着孩子学校报名时,都会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特别内向,不爱说话,也没有礼貌,不听话”之类的话。记得在一次课上,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去介绍自己的家人,有一个孩子走上台说:“我妈妈很暴躁,喜欢骂我,”并且模仿着妈妈的口吻:“考这么差,你也太笨了,干什么都不行,看看隔壁班的……。”

   在课后,我们老师和他妈妈沟通交流后,妈妈的反应很诧异,甚至都不记得自己居然有过这些言行。所有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可是,在孩子的眼里,那些以爱为名说出的话语,着急之时的情绪发泄,何尝不是无意、无心却又彻底、难忘的痛苦和伤害呢?

心理研究显示,对六岁之前的孩子,经常说一些生气的话,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要明白,所有的语言暴力,都没有半点教育成分。因为我们这是在本质上,恃强凌弱,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长时间的不平等对待,会让孩子感觉被父母嫌弃,认为自己真的没用,甚至自暴自弃。

 我们常说鼓励教育,就是说,在孩子遇到难题时,多鼓励而不是去压抑;取得进步时,及时给出赞美和掌声。要知道,父母的一句鼓励,足以让孩子获得无穷的力量和勇气;父母的赞美,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孩子的教育,表现要和善,但立场要坚定。提前就某些行为,与孩子制定好规则,在违反时,可以剥夺他们的行为当作惩罚。比如,不可以吃最爱的零食,或取消休息日全家出去游玩的事项。当然,不要一次剥夺太多,让孩子缺少改变的动力。如果他做的好,也一定要给足奖励,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父母的这些举动而感到压抑。打骂,也许可以制止孩子一时的错误行为,但是,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被这样教育成才的。最好的父母,是永远不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幸福的家庭,是不会有犀利的指责和充满怒气的打骂。话里有温暖,一举一动都是爱的家,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