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就常听长辈们说到“要想小儿安,常留三分饥与寒,三分饥,则生命力旺,三分寒,则环境适应好。则告诉我们吃饭不要吃饱,不然对身体不好,穿衣标准是暖和就行,不要一味的添加衣物,不然身体不抗冻特别容易感冒。再比如说“十分伶俐取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就告诉我们,如果你有十分的聪明,用七分便可,留下三分给子孙后代,不要全部用完,其实这句俗语也是告诫我们,万事有度,都别做过头了!而今天笔者就继续和大家分享一则警示世人,并说透人本性的俗语。 这句俗语前半句是“狗别喂太饱”,为啥会有这种说法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的原因:对狗狗身体健康的着想,我们都知道狗狗和人一样,一旦吃多的话对肠胃不好,肠胃负荷一旦太大!就会容易翻肠子!而一旦翻肠子的话,除了肠胃不好外,最有可能得细小!如果得了细小,死亡率可是80%!因此说狗别太喂太饱。 第二方面,为了自己生活的着想;我们人类驯养狗已经几千年的历史,而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中狗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看家守卫,捕猎打仗,到现在的导盲暖脚,提供毛皮和肉等等。特别是捕猎打仗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在古代,战争频繁,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一旦把狗喂的太饱,狗的灵敏度就会降低,并且食多伤神,狗吃饱后像人一样撑的懒惰,半饱处于危机中,没有了生存激情。 第三方面,凡事都不可太满,老话常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走向其反面,其实这也与“喂狗不能喂太饱”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句俗语“喂狗不能喂太饱”,下半句才是精髓,说透了人的本性!那就是:“对人不能对太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就是人情世故,那么何为人情世故?就是要做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生活中我们和他人相处时,往往有许多的小窍门,比如在对待他人时,要掌握好一定的分寸,正如老话说的“一碗米的恩人 一斗米的仇人” ,恩大成仇,物极必反,凡事有个度 ! 因为一个事物达到顶端必然向反面转变。祸兮,福之所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阴阳变化之理很久以前就有了,过度的给予别人,让人养成了习惯,认为你的给予是合理的。一旦有点要求不被满足,他就认为你做了不合理的事就会产生怨恨。客观分析,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别人穷困时是生活对他的磨砺。假装老好人帮助别人,让人失去了拼搏其实是害人。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是快乐,却不知过了是害人。 总之,在老农看来,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只要你懂得为人处世的分寸,其实是你已经完全理解了人情世故的冷暖,缘由,那是一种人生练达的境界,没有经历过生活磨难的人,是进入不了这样的语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