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隋一代 罪在当代, 却利在千秋

 boxing2010 2019-10-22
隋朝的历史就像是一颗灿烂的流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里面的深层原因还要从隋朝的起源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当时中国处于后三国时代,东魏和西魏占据北方,两国以黄河为界,而南方则是梁朝。西魏是一个胡汉合一的政权,它的掌门人宇文泰是鲜卑人。为了有效地融合汉人和胡人,西魏创造性地创立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以宇文泰为首的八个人分管国家军政大事,兵民一体,具有原始的民主色彩。他们组成了中国上赫赫有名的关陇贵族集团。
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八柱国。随着西魏地盘不断增加,各大统治家族纷纷扩大自己的势力以求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皇帝建立北周,577年灭北齐统一了北方。后来隋文帝杨坚在汉族地主支持下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虽然是开国之君,隋文帝本人却不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仍受制于关陇贵族集团。这一点从文帝怕老婆就可以看出。据记载,有一次文帝喜欢一个宫女,独孤皇后醋意大发将宫女处死。文帝见状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只好一人独骑出长安城散心。两位大臣听说后惊慌万分,赶紧飞奔出城将皇帝劝回。  事实上,隋文帝并不是怕独孤皇后本人,而是顾忌她背后强大的家族势力。可见在当时皇帝和贵族处于共享国家权力的时代,一个丧失了贵族支持的皇帝是不可能长久的。
隋文帝杨坚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当了皇帝。杨广年轻时绝对是五好青年,20岁时就担任平陈的最高指挥,率领50万大军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西晋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天下的再次统一。
不过此时隋朝内部的统治阶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关陇集团内部通过联姻等方式构建的利益集团逐渐松散,亲缘关系的疏远也导致了利益的分化。同时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大,又有很多新的政治势力加入到了统治阶级内部。这些新兴的政治人物主要来自原来北齐统治的关东地区和陈朝统治的江南地区。隋炀帝在平定南陈之后,当过十年的扬州总管,深知南方经济发展之迅速,南方有大量可用的人才。
聪明的隋炀帝很快就意识到,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关陇贵族的约束,同时培养起忠于君主的官僚集团。于是,隋炀帝实行了一系列大的措施:
1.修建东都洛阳。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以十个月为期,修建东都洛阳。洛阳城宫殿富丽唐皇,真可谓是东方名城。隋炀帝以洛阳为东都,长久居于此地,主要目的就是要远离关陇贵族的大本营长安,从而逐渐摆脱其约束。同时由于洛阳城位于中原腹地,洛阳的兴盛自然加强了帝国东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加强隋朝的统治。
2.开凿京杭大运河。我们都知道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在隋朝之后一年多年的时间里都在造福我国人民。但运河的修建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很多人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只是为了到扬州去游玩,这完全是诬蔑之词。开凿京杭运河的主要原因是连接南北交通。当时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运河的开通就更加促进了南北之间的交流,也为南方人的从政准备了条件。
?3.三征高丽。隋炀帝三次远征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平定难以驯服的高丽,为帝国开疆扩土。隋炀帝更想通过不断地对外战争,整合国内的统治阶级,大量任用南方人中自己的亲信,从而逐渐排挤关陇贵族对军权的掌握。
以上三大措施分别是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的重大举措。三大措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加强中央集权,消耗北方的力量,确切地说是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的势力,同时大力扶植了南方的发展。
俗话说:“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必然会使无辜的百姓遭受水深火热的命运,妻离子散、哀鸿遍野的景象比比皆是。“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农民起义的火焰燃遍了全国。隋炀帝在失去民心的同时,也失去了势力依然强大的关陇贵族的支持。面对隋炀帝的种种措施,关陇贵族集团对皇帝失望至极。他们拥立了自己新的领袖,就是时任太原留守的唐国公李渊。李渊李世民父子于618年起兵,迅速占领了关中地区。此时身在扬州的隋炀帝已经万念俱灰,无心处理混乱的局面,只想保存江南半璧江山,最后酿成兵变被杀。
隋炀帝虽然死了,但是他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却一直造福着后来的人民。唐朝后来也是按照隋炀帝理想去发展的。隋炀帝虽然心怀理想,无奈时代条件的限制,未能实现。看到这一切我们不禁想起了唐朝诗人皮日休的那首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