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冬不拉拉 2019-10-22

与直接向大家展示这些冷冰冰的历史物件相比,我更乐意多讲一讲这些东西背后的那些活生生的人的故事,特别是它们的捐赠者——今年已届101岁高龄的国立武汉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老校友陆秀丽。

2008年的夏天,正当武汉大学举办各种活动隆重纪念西迁四川乐山70周年之时,我注意到《楚天都市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70年前的武大——从珞珈山到乐山》的报道,其中附了几张我此前从未见过的当年的老照片。这篇报道的主人公,便是1941年毕业于乐山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数学系的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退休教授陆秀丽,在此前不久,她的学生刚刚为她庆贺了90大寿。

当时,我正在着手编辑武汉大学西迁乐山70周年纪念画册,看到这些被首次披露出来的珍贵历史照片,实在是喜出望外,便想向这位老校友征集一下。不久后,我就登门拜访了陆秀丽老校友,一方面向她征集了大量上世纪30-40年代的武大老照片,并从中选取了几张用在了纪念画册上,另一方面,通过多次愉快的长谈交流,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武大过去历史的了解与认识。

陆秀丽校友1918年生于浙江宁波鄞县(今鄞州区),1928年举家迁居汉口,从那以后,这位宁波女子就满口的武汉话了。1931年,陆秀丽小学毕业,随后入读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1932年初,国立武汉大学从武昌东厂口旧校舍迁入郊外的珞珈山新校舍。当时,二女中因校舍不敷使用,便向武大请求借用其东厂口旧校舍的一部分,原本商定只借一年,但因该校校舍长期无着,不断续期,最后一直借到了抗战爆发,学校西迁。

如此说来,陆秀丽与武汉大学在冥冥之中似乎还挺有缘分的——1928年,也就是她刚刚成为“新武汉人”的那一年,恰巧正是国立武汉大学改组成立的那一年,而从她初一下学期开始,其中学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武汉大学的旧校舍中度过的!1937年夏,正值全面抗战爆发,陆秀丽中学毕业,随后就考上了国立武汉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但仅仅半年过后,她就和全校大多数师生一道,被迫痛别珞珈,踏上了西迁乐山的漫漫征途……

陆老师曾经跟我说,她有一个酷爱摄影的哥哥,不知道拍过多少张照片,只可惜大部分都没能保存下来……不过,不幸之中也有万幸——正是因为陆老师有珍藏旧物的习惯,好歹把她曾经拥有过的那些珍贵历史照片保留下来了一小部分。

2012-2013年,我在制定武汉大学校史馆的展览方案时,就想到陆老师收藏的那些老照片肯定有派得上用场的,最后,我从中选定了三张用在了校史馆的展板上,现在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原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大楼(现称老图书馆,校史馆即设在其中)落成初期的历史照片并不多,我反复地挑选来,比较去,最后还是觉得陆秀丽校友收藏的这一张整体效果最佳,所以,就算图片下面的说明文字要因此而增加很多,我也要坚定不移地选用这张照片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有一点我一直都觉得非常遗憾——抗战时期,很多著名大学在内迁时,多多少少都留下过一些反映当时的迁徙场面与过程的历史照片,唯独我们国立武汉大学,这方面的影像完全是一片空白……至于陆秀丽校友当年的这张照片,勉勉强强能凑个数吧,算是我个人到目前为止所见过的唯一一张尚可体现武大学生在抗战初期向四川乐山迁徙过程的历史照片,也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图中的这艘“民贵轮”,当然是大名鼎鼎的、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民生轮船公司旗下的船只,而陆秀丽校友身边的那位名叫唐良桐的女生,则是本人的湖北沔阳(仙桃)同乡,本为国立北平大学数理学系学生,当时在武大数学系借读,后来又转学到四川大学,毕业后曾与陆秀丽一同在川大数学系担任助教。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在上一张照片中,陆秀丽校友只是留下了一个侧影,不过,在这张大合影中,就露出正脸了——左下角的那位就是她啦!可爱吧!这张照片是1938年夏武大西迁乐山后不久,数学系的部分师生在乐山郊外乌尤山下的一处私家花园——陈庄聚餐时所摄,我选用这张照片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体现当时的武汉大学师生关系的亲密无间、其乐融融,以及他们在无比艰苦、困顿的战争环境中乐观向上、苦中作乐的精神面貌。

除了上述三张照片之外,陆秀丽校友当时还向我们档案馆(校史馆)捐出了自己当年在武大就读期间的学生证!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民国时期武汉大学的学生证长什么样子(只见过一个非常简陋的乐山时期武大图书馆借书证的照片),因为学校档案馆里并没有此类馆藏,也就是说,陆秀丽校友的这次慷慨捐赠,可谓填补了母校馆藏档案的一个空白!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后辈校友们增添了一份鲜活的历史记忆。随后,这件珍贵的学生证的复制件便被陈列在校史馆的展柜中,并且深深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好奇而欣喜的目光。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当年的武大学生证,做工是如此地简单——就这么一张巴掌大的硬纸片,不过看起来还挺美观、大方的,携带和使用也很方便。竖形卡片的正中间印有“国立武汉大学学生证”字样,最上方依次列有学生的姓名(陆秀丽)、学号(1892)、学院(理学院)和学系(数学系),二者之间为一个彩色校徽的图案,下半部分则贴有带钢印和墨印的登记照。当时,国立武汉大学学生的学号是从第一届学生开始依次往后排列下去的,也就是说,陆秀丽是国立武汉大学自1928年成立以来所招收的第1892个学生。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再来看看这张学生证的反面——好家伙!上面明明规定得清清楚楚:“本证于毕业,退学,或休学时,必须缴还。”幸亏陆秀丽校友当年毕业时因过于珍视这个小小的证件,没有遵循学校的这一规定将其“缴还”,否则的话,我们今天就没有机会看到大概全世界都仅此一份的珍贵历史物件了!

大概正是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去她家作客的时候,陆老师第一次向我展示了她大学和中学期间的成绩单,当时,我真是眼前一亮——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见过这种东西!武大的档案馆里都没有任何一张民国时期的学生个人的成绩单!没想到她居然把这些东西从学生时代一直保存到现在,真是太不容易了!

惊喜之余,我非常期盼地向陆老师提出,能不能在将来的某个合适的时候,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捐给母校?也不出我所料,陆老师表示——她舍不得捐出来!以后再说吧……

虽然这一次未能如愿,但我一直都惦记着这件事情,并且耐心地静待良机,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今年夏天,当我通过陆老师的两个女儿再次征询她的意见时,终于……得到了她老人家的同意!

9月24日,我和几位领导、同事一起来到陆老师家中,接受了她再次捐赠给母校的这份珍贵礼物。陆老师现在已经超过101岁了,她的精神看起来还非常好,只是口齿已不像前几年那么灵便了,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和她的两个女儿在交流。我们聊着聊着,陆老师突然问道:“你们聊得差不多了吧?”额……这是在下“逐客令”吗?哈哈!陆老师的女儿向我们解释道——老人家想打麻将了!听罢此言,我们都乐不可支,并且感叹不已——陆老师这身体是真的好!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现在,我已经让同事帮忙将陆秀丽老校友捐赠的这些成绩单全部扫描完毕,就此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初中与高中阶段各有5张,大学期间共有7张。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以上是陆秀丽初中一年级两个学期的“成绩报告单”,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学都已经开始实行学分制了,在必修课之外还开有不少选修课(不过只是印在成绩单上而已,可能并没有实际开设过,这些选修课她从未有过具体成绩)。陆秀丽的大部分功课都很好,只有国文稍差。另外,其上学期的“操行”总评为“乙”,下学期就变成“甲”了。

值得一提的是,初一上学期的成绩单背面是一片空白,但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其后每学期的成绩单背面都印有和写有以下字样——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大家发现没,将这张长长的成绩单四折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信封!正面是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以及作为寄件者的学校名称,背面是学校的地址和电话——多么精巧的设计啊!而且,每个学期的成绩单都要由学校直接邮寄给家长……难怪美其名曰“报告单”呢,哈哈!不过,以陆秀丽如此之好的学习成绩与操行表现,她肯定不会为此而感到任何的担忧啦。

另外,比较了解校史的朋友应该都能猜到,当时湖北二女中的地址——武昌方言正街,这一名称显然是来自于清末的湖北方言学堂。1904-1911年间,方言学堂曾在此办学,后来学堂门前的这条道路便被命名为方言正街(一般径称方言街)。1913年,武汉大学的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此建校。1932年初,国立武汉大学从这里迁入武昌郊外的珞珈山新校舍,并将东厂口旧校舍的一部分借给二女中使用,从此,“武昌方言正街”便成为了二女中校址所在地。从陆秀丽初一下学期开始,她整个中学期间的“成绩报告单”都是从这个地址寄往汉口家中的。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陆秀丽上初二后,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更名为湖北省立女子高级中学(当然,她仍然是在该校的初中部),学生成绩单的格式也有所变化,这个学期,她第一次因为“缺席”而扣分。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初二下学期,就不再有扣分了,只有加分!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初三上学期,出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长期都是“乙”的国文,终于变成“甲”了!!!而且,所有的功课都是“甲”!真是太棒了!

初中的成绩单就到此为止了,没有初三下学期的,也许是因为到了毕业的时候,学校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给学生家长邮寄成绩单了?

再来看一看高中的成绩单——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高一上学期,所有的功课都是“甲”!全面开启学霸模式了!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高一下学期,继续全“甲”!还有加分!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高二上学期,又是全“甲”!只有0.1的扣分,呵呵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高二下学期,还是全“甲”!加分和总分也再创新高!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不过,到了高三上学期,最弱的一门国文终于变成“乙”了,哈哈

和初三下学期一样,高三下学期的成绩单也没有……

看完陆老师中学时代的成绩单,我们再来看看大学期间的。不过,得先作好心理准备——相对于湖北二女中成绩单的精致、美观与设计巧妙而言,我们武汉大学的成绩单未免显得过于寒碜了点!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看到了吧,就这么一张比巴掌稍微大一点点的卡片!几乎就没有什么美感可言。当然了,能用就行。

看来,大学的考试难度真不是中学能比的,陆秀丽刚上大一,就有好几门课程是“乙等”,甚至还有一个“丙等”。

等等,为什么她大学期间的第一张成绩单就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的去哪里了?

对于这个问题,大概十年前我就已经了解个中原因了,在这里给大家“插播”两段文字,1939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1942年硕士毕业)、1947年后一直在母校任教的著名经济学家刘涤源(1912-1997),曾在1993年写了一篇题为《喜读<珞珈>,欣忆“乐嘉”》的回忆文章,其中有几段文字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清楚的解释:

四、认真严格的学年考试

开学后不久,校长王星拱和教务长周鲠生教授抵达乐山。教务长在一次集会上宣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提前放寒假,没有举行学期考试,上学期没有成绩。现在决定:下学期的考试须考全学年的教学内容。学生对这一决定欣然接受,认真准备,迎接考试;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听到过任何怨声。同时,教授也遵照执行,严格考试命题,认真评定考卷。由此可见,在战时乐嘉新环境中,武汉大学仍然保持着珞珈山上勤奋严谨的优良学风。

……我在珞珈山读一、二年级时,因只考一学期的讲授内容,对待考试每每只花费二、三周的复习时间。而这次大考以全学年课程内容为范围;而且不论是讲授了的,还是没有讲授过的,都在考试之列。这就大大增加了准备的难度,我为这次大考,在开学后的二、三月内,花费了除上课以外的全部精力,把每门课程的教科书、必读参考书(中文本和英文本)全都从头到尾认真钻研,力求掌握其内容。

读完这两段文字,我想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陆秀丽刚上大一时的“二十六年度”(即1937-1938学年度)第一学期会没有成绩?同时也明白了——当时武大的考试有多难,考出一个好成绩有多么地不容易!以及——当年的武大校风、学风有多好!

现在,让我们继续欣赏陆秀丽校友大二、大三各个学期的成绩单——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不知道为什么,大四上学期的成绩表又没有……具体原因何在,我就不清楚了,以后有机会再去考证吧。当然,绝对不是因为到了大四就已经基本没课了——这是我们当今的大学才会比较普遍地出现的情形,基本上,大学本科四年的前三年就已经将绝大多数课程都上完了,最后一年要么是到处找工作或者实习,要么是努力考研,要么是保完研后优哉游哉,反正没有多少人会在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上花费太多时间。如今的大四本科毕业生,大体上不外乎居于这几种生存状态中的一种,对此,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

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时的中国大学,可不是这样的!大四一整年,不光是依然排满了课,而且还都是那种比大三阶段更为专业、更加精深的课程!不仅如此,到了临近毕业关头,除了需要提交毕业论文之外,还必须举行一场整个大学期间规模最大、内容最多、难度也最高的“毕业考试”!——将大学四年期间所学过的最重要的若干专业课程统统考一遍!

这种比“高三”还要可怕得多的“大四”,就是当时中国大学的常态。课业与考试繁重如此,哪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找工作……当然了,如此繁重与严格的学术训练,也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出当时的大学学风之优良,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过硬,文凭“含金量”高,从而既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也为学生个人的发展前景铺就了坦途——连“国立武汉大学”的文凭都能拿到手的人,还怕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与之相应的是,当时的国立武汉大学,由于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严进严出”的基本原则,能入学已属相当不易,想毕业那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淘汰率”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其实当时全国大多数著名大学都是如此),尤其是理工科及经济学专业。比如陆秀丽所在的数学系,原本招生数量就非常少,每年最多不过十余人,而且越到后来人数就越少,毕业的时候往往就所剩无几了。更有甚者,有些专业在某些年份只产生过一两个毕业生,甚至还出现过全年无一人毕业的极端情况!

根据陆老师的讲述以及我查阅档案的结果,从她大二的时候开始,直到毕业,同级的学生通常总共只有五六个人,有意思的是,她们班上的三个女生,从大二一直同学到大学毕业,而班上的男生却一直都在换——有上一级的同学留级到本级的,也有本级的同学留级到下一级的……有那么一段时间,全班正好是三男三女,每次上课的时候,一般都是三个女生坐在第一排,三个男生坐在第二排,几乎就这样雷打不动!有一次,陆老师还跟我“八卦”道——在他们班的这三男三女中,有个男生暗恋了某个女生一辈子,好像其他人都先后知道了这件事,只有当事人至死都不知情……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陆秀丽校友大四下学期的成绩表——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大学本科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所有课程全都是“甲等”!!!真是太厉害了,完美的句号!

除了每个学期的成绩表之外,最后还有一个“毕业学生成绩表”,而且好歹比那些无比简陋的卡片要“精致”些了!——虽然还是没有中学时代的那些“成绩报告单”好看,呵呵

你见过80年前的武汉大学成绩单吗?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陆秀丽从大一到大三每学年的平均分都只是80出头,但大四那年却正好达到了90分,在专业课程最为艰深的最后一个学年成功逆袭!

另外,这张成绩表上的多门课程名称前还有用圆珠笔写下的若干姓名(或者只有一个姓),我猜这是陆老师因为不想忘记每一门课的授课教师的名字而写下来提醒自己的。现在,我来把其中的少数人名信息补齐、订正或简要说明一下——

“化学实验”前的“邬”即邬保良

“刘乙阁”即刘正经(字乙阁)

“曾照安”乃“曾昭安”之误(原名曾瑊益,字昭安,后以字行)

在这张表上标注的这些人名中,马师亮和戴春洲为物理系教师,叶峤和邬(保良)为化学系教授,其他人均为数学系教师。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海归”,即使没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至少也是毕业于国内的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等顶级名校的,而这也是当时武大绝大多数学科师资队伍的常态。

但即使如此,当时武大的数学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还是不够高。陆老师曾向我坦言,在她看来,武大数学系当时学术水平较高、课又讲得很好的老师,首推李国平和李华宗二人(分别于1940年和1942年来校任教,早年曾在中山大学同学,与高年级的叶述武一同被称为该校数学天文学系的“三大才子”),相比之下,其他那些教授就要逊色不少了。另外,她还认为,当时西南联大和浙江大学的数学系无疑是全国最好的,如果她当年考大学的时候知道这一点,她肯定会选择这两所大学中的一所,而不会报考武大,哈哈哈,净说大实话……

在陆秀丽读大四的那一年,学校在拟制“应届毕业学生名册”的时候,要求每一位学生填报“毕业后志愿工作项目、服务地点及希望待遇”,陆秀丽填报的是:

1.研究或执教

2.川中或川西

3.维持生活

最后,她也算是如愿以偿了吧——大学毕业后的大半辈子,基本上都是在“研究”与“执教”中度过的,其主要经历如下:

1941-1946年:国立四川大学数学系助教、讲师

1946-1947年: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数学系讲师

1947-1956年:(国立)武汉大学数学系讲师

1956-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进修

1958-1962年:湖北大学(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系讲师

1962-1988年: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8年至今:在华中师范大学光荣退休(70岁)后安享晚年

我们注意到,在陆秀丽从武大毕业6年之后,曾一度重返母校,在武大任教了将近十年之久。那后来为什么去北大进修了两年之后,却没有重返武大呢?

陆秀丽的丈夫是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本硕毕业的著名法学家李谋盛(他们的两个女儿一个叫李小丽,一个叫李小盛,真是太有爱了!),原本在1947年与她同时回到武大任教,不过,到了1958年,武汉大学法律系被撤销,李谋盛和法律系其他的很多老师都被调入湖北大学(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于是陆秀丽当时就跟着她的丈夫一起去了湖北大学。

几年后,湖大数学系被撤销,陆秀丽又被调到华中师范学院任教,这一次,则换成了李谋盛跟着妻子一起调到华师去工作,任教于该校政治系。“文革”期间,他们曾被华师扫地出门,下放到湖北京山。改革开放初期,武汉大学法律系恢复重建,当时已年近七旬的李谋盛又回到了武大任教,不过陆秀丽仍继续留在华师任教,直到退休,而他们家也一直都在华师。

在陆秀丽老师将近半个世纪的教师生涯中,可谓桃李满天下,仅仅是在武大任教的9年间,她就曾经教过以下这些学术教育界的著名人士——

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绪榜

著名数学家、原武汉大学校长齐民友

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黄树槐

原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崔建瑞

原武汉钢铁学院院长、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校长任德麟

……

总之,老人家这一辈子,真的是功德圆满了!

这一次,再度收到陆秀丽老校友捐献给母校的珍贵礼物,实在是令人欣喜不已,它们再一次地填补了学校馆藏档案的空白,为武汉大学又增添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而陆秀丽老校友对母校的这份深情厚意,亦将永远为母校所深深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