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传世的书法碑帖中,《深秋贴》从内容内容并不能算是有多大的考古记录价值或是文献价值,准确来讲,《深秋贴》其实算是一封家信。 《深秋贴》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活,畅朗劲健,因此后人断定此贴为赵孟頫所书,有力的证据就是在结尾落款处,习惯成自然的署了自己的名字,后又涂改写上了夫人的名讳。 (管道升与赵孟頫) 署名的管道升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她的故事,但其实他在书法史上确是大大的有名。管道升,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 管道升书画造诣都极高。而她的丈夫,正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 (管道升画作) 深秋时节,在温暖的房中,赵孟頫以夫人管道升的名义给夫人家中的婶婶写了一封问安、道日常的家信。 至于为什么赵孟頫为何代替管道升执笔,或许,是因为天凉管道升手冷不想提笔?慵懒的卧在塌上,反而撒娇让赵孟頫代笔,而向来与夫人举案齐眉的赵孟頫禁不住夫人撒娇便提笔写下这一封书法造诣极高的《深秋贴》。这样的场景,光凭想象已经让人感受到了夫妻的和顺与日常生活的情趣。 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品味这幅《秋深帖》: 《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 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虽然亲戚间拜会比较难得,但古时大门大户随家信少些礼物孝敬长辈也是常见的礼数。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