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这代人为什么而活着?

 Stone_567 2019-10-22
又到天桥底下说书时间。

今天的文章跟投资无关,跟生活有关,非大树专业,但亦谈谈看法。有些新来的朋友总以为我这个公众号是纯写财经的,写投资理念的,其实真不是。天天憋着写投资理念,这不得憋死自己。投资的方法,心得就那么几招,天天谈,又不是念经。大树写文章,纯粹是走心,走心就好。这篇文章,我认为就可以归类为谈人生与经历的分享。

发现写公众号就挺有意思的。大家把我当朋友似的,会问我一些问题(除了股票之外),也会促发我去思考,然后总结跟大家交流,这也是一种进步。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前几天读者在后台留言,问了一个问题,“我们这代人为了孩子教育去城市买房,背着房贷以及孩子教育经费,对于人生将来到底有多大意义”?我最近也碰到相类似的问题,所以也认真的做了思考,在他问的问题上,我做了一些延伸,顺道做一些分享。

就从我自己的经历说起。

大学毕业,找工作那年是2008年经济危机,工作相对不好找,反正也经历过盲目的过程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后来,坑吃坑吃的拿到了广东电信的OFFER,那时候电信还相对吃香,我一个普通211的本科只能被分配到三四线城市的技术岗位。不过,这只是短暂的,在小城市只呆了大半年,后来就抓住了机会回到了广州的总部。再到后来,觉得央企的排资论辈文化,实在不适合自己,自己也不服气就这样埋汰了自己的干劲。于是,一跳转行,来到了深圳。再后面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跳,每次跳的都是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一路都是各种转型的挑战。

说起来,就是不甘心,不服气,一辈子就那样平淡的过去,总给自己努力拼博换取些什么,所以一路折腾至今,收获还是不小,至少这十年,也算是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以前,因为穷,焦虑而努力奋斗。到现在,钱未必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态。有的朋友会在后台留言说,财务自由真好。我一直说的是,财务自由是一个伪命题,要先是心态自由,才能真正的自由。

心态自由要放得下,有舍才有得。

以我个人的经历,本来大树也是一个奋斗劲少不了的骚年。毕竟,在过去,我还经常嘲讽自己,自己从房价便宜的地方到了房价最贵的地方,压力越来越大,但日子越混得越来越胸有成竹,自信满满。但这两年,因为我最后一任老板的一些经历,让我对生活态度有了一些看法。老板本来几个亿的身家,也算是财务自由人士,每天没事就打打高尔夫,多优雅啊。但因为圈层问题,认识了几十亿,几百亿的人,一比较,伤害就来了,自己开始也想着有几十亿,几百亿的身家。于是开始搞企业,搞发展,但发现前面那一个经济周期,也就是2014-2016年那一波,顺势而上非常容易,而到了这几年的逆境之后,发现开企业并不是那么一回事,现在身心疲惫,焦虑感十足,睡不着,失眠。

后来,我想想,何必呢?

我想明白了,财务自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人的欲望无止境。财务自由前面的关其实是心态自由,心态自由你才能财务自由。再后来,我跟老板辞职了,我觉得我的心态不再适合打工,一方面确实是自己职业生涯一路走来,偏横向发展确实是没有特别的优势,要我去再专注做某个方向,可能做不下去了。再者,我觉得走心的写写文章,做投资,自己的兴趣跟事业结合起来是挺难得的事。我应该知足,走的时候我跟老板讲了,知足常乐,这四个字,我认为也属于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在这里做一个总结,对于自己而言,在一线大城市的意义,在于锻炼自己,增长见识,积累一定的资本,积累一定的人脉关系。但有不少朋友最终还是会回到二三线城市,当然在一线城市工作过的履历是肯定有加分的,对于以后的工作是有好处的。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就应该去一线城市打拼一下,几年下来,总会有收获。

大城市,繁华,机会多,平台高,国际化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都是与世界接轨,交通便利,物资丰富发达,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简直太多好处了。可是绝大多数人说到房子、说到小孩的教育,心就越来越凉。2016年那会房价飙涨,随着房价的走高,整个社会被满满的焦虑感所充斥着。于是,那时候就开始议论了,活不下去的一线城市以及回不去的三四线城市。如果小年轻在这几年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很大一部分人夫妻两的月收入有一大半就成了月供,必然会造成生活的压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如果是有孩子的家庭,自然会想到如何给孩子争取更好的学位……,之后你越想越恐怖,你不断的用你的精力努力奋斗,给换取更好的资源,而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一直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没有幸福感可言。

如果人生真要有一个转折点,似乎一切的转折点在于孩子出生了,你的压力,责任就瞬间上了几个档次。

大树尝试着来剖析问题的本质跟源头。

为什么我们会在纠结于选择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四线城市发展,这核心在于我们能承受多少压力,能掌握多少资源,享受多少资源。而能掌握多少资源,其实就跟一个人的财富有关。财富就是钱,谈钱似乎是一件很俗气的事情,但现实就是如此。

问题的本质就回到了你在奋斗的路上能获得多少财富的问题。如果你通过奋斗,在一线城市获得的财富足够让你享受到一线城市最好的资源,你自然而然不会想回到小城市。但如果你发现,在一线城市你生活苟且的活着,自己还累,而且名义上是在一线城市,但你再努力也无法享受到好的资源,你就觉得自己是纯粹的吊丝。自然而然,在压力的倒逼之下,你就会退却。

中国有句话,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应该也属于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考,毕竟,咱们绝大多数人奉承的是中庸之道。所以,你才会想着,回到小城市后,以你的财力,你可以掌握到更好的资源,可以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其实并不比一线城市呆着差。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约摸着9000万人左右,也就是中国有十五分之一的人在这里生活,不再这十五分之一中的,也并不代表就是LOSER。人生的LOSER,其实是混日子,混混恶恶的过一辈子,才算是失败者。

前几天,在大树的知识星球里有个朋友问到,他的孩子二年级,语文考了30分,原因是孩子不认识字,题目读不懂。说实话,我看到问题,第一眼就挺扎心的。我还是仔细思考并认真的回复其问题的。虽然,我的孩子没有他家的大,现在只是上了幼儿园,但这个问题倒是落到我这里来,让我有了一些警惕。

这问题很典型,当前的教育,不再像我们儿时那样了,我们属于被放养的一代,学习基本上全凭自己自觉,更多的是靠老师的引导,父母的引导会偏少一些。而现在的教育,我听到的,已经了解到的,包括即将要去做的,父母的引导会更加的明显,家庭是教育的核心这观点已经是深入人心。我看知识星球也有好几个热心的朋友讲了自己的看法,大家都类似,都认为还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这块,花的时间少了。

现在,做父母的真的不容易,以前说一句话叫“陪太子读书”,现在大家真的是在“陪太子读书”。我们觉得累,觉得竞争大,因为在一线城市,大家都特别注重教育。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旦有比较,焦虑就来了,伤害就来了,你生怕孩子落后别人,生怕他未来竞争不过这个时代。然后,你就又得去努力奋斗,找更高薪酬的工作,反而更累,无止境,死循环下去。

这里其实有一个点,回到家庭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我估计是在一线城市朋友奋斗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果你天天加班到很晚,没时间陪孩子,这是否对孩子也会有影响。如果是这样,的确还不如换份轻松的工作或者到三四线城市去生活,花更多时间看孩子。

人生观是不断蜕变的。在我心里,蜕变最大的就是孥孥出生了,身为人父了。从那个时候起,你自然而然的发现你的责任更大了,扛的担子更重了。甚至你的内心更有怜悯之心了,我自己有很深的体会,你看到新闻播道小朋友有一些不如意或者受虐待,你也会觉得特别纠心。

总结起来,人一辈子就挺简单的。父母为你,努力的给予你什么,而你为了下一代努力的去给予什么,这应该是基因的传承。总觉得潮汕文化,保留这个“孥”字的古汉语称谓挺好的。不管你长多大,你在长辈的称呼里,他们总会叫你“孥”,这让感觉你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甚是亲切。

其实,我们骨子里就有为下一代而活着的基因,我相信绝大部分人这一点是共性。这一次我思考着要回汕头老家去住其实追求的是一个居住环境可能更安逸些,毕竟也没有需要在一线城市赚钱养家糊口的需求,特别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就是孩子教育以及未来的问题。围绕着这两点就可以延伸出你在一线城市呆着的原因。教育的问题,除了本身家庭因素外,其实典型的就是学位房的问题。深圳算是典型,2016年出台楼市收紧政策之后,很多小区的房价是有微跌的情况的,但绝大部分的学位房是坚挺的甚至是上涨的,比如我后面买的这套学区房成交价确实在稳步上涨。其实,这也是房价的问题,你在一线城市,你没能买到不错学位的房子,配置有好的学位房,其实也没办法获得好的教育资源。当然,你在一线城市的平均教育配套,再差也会比三四线城市好上不少。

大城市也只是为了可以更好的磨练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和人脉。说实话,如果你在小城市但却是社会的上层,而在大城市只能处于底层,我认为还是小城市好。因为你手上有钱,有资源,有人脉,有圈层,可以给孩子提供的资源绝对不比大城市差。而你在这个大城市享受不到这些资源,并且还要努力挣扎向上,换一种心态回到小城市,其实也并不差。归结起来的原因,是做为父母的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为孩子提供哪些更好的资源。

挺有意思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取名的风格。孥孥出生前,不知男女,就取了一个偏中性的名字放着,区别于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取得挺梦幻的名字,有“紫,桐,媗”这样的字眼,给孥孥取的名字中有一个乐字,本意就是简单,快乐些,人生不要那么复杂。我知道,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个时代压力大很多,从儿时就要开始各种兴趣班的学习。我的要求不高,倒是希望她能把字练好就够,一方面,我觉得练字能静气而有内在。更不切实际的看法,则是在互联网时代,写好字的人会越来越稀缺,也算是一技之长。

行至文末,回到开头读者问题中。其实,人生的很多选择就只有一次,只要你没有忘记“付出”两个字,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是问题了。起笔的时候,并没有规划好行文路径,不经意间又由感而发,写下这么多话,仅个人的感悟与思考。自己越来越佛系了,走心最好。

一切还是辣么Perfec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