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omment:针刺神门穴就能治疗酒精成瘾?

 xyf4345 2019-10-23
针灸,一种众所周知的替代疗法,已经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疼痛、某些药物成瘾和戒断综合征。

虽然没有任何组织学或生理学的证据证明中医的气、经、穴等概念,但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针灸与内源性阿片肽释放有关,针刺可通过内源性阿片肽增强大脑中边缘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性。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穴位的性质,也没有明确的机制来解释信号如何从特殊穴位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

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针刺引起的传入冲动可以通过aβ和aδ纤维传导,这些纤维将瘙痒和触觉传递到大脑;然后这些信号激活脊髓、中脑和垂体下丘脑,从而导致三种内啡肽和其他单胺类物质的释放。

这些结果表明,针灸确实可以激活大脑中的神经元来执行生理功能。

韩国Daegu Haany大学韩国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为针灸治疗酒精成瘾的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人员发现,针刺神门可以减弱酒精依赖性大鼠的酒精戒断、焦虑样行为和自行饮酒情况。在酒精戒断过程中,大鼠弓状核内啡肽水平下降,神经元活性降低;研究发现神门穴能提高伏隔核内β-内啡肽水平和弓状核内c-fos表达,并能激活弓状核神经元。然后投射到nac,激活accumbalγ-氨基丁酸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同时,β-内啡肽升高可显著增加腹侧被盖区酪氨酸羟化酶磷酸化,从而逆转乙醇戒断时的低多巴胺能状态。

针刺的功能往往是以多穴结合为基础的,神门穴与其他穴结合的作用可能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结果;联合穴在不同区域的功能如何以及脊髓中枢信号对下丘脑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另外,神门穴针刺后β-内啡肽水平的升高是酒精依赖性的,而正常情况下β-内啡肽水平没有变化。这些结果不能解释针刺后相关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在治疗疼痛、某些药物成瘾、心绞痛等方面的作用。在本研究中,神门穴针刺后β-内啡肽水平的升高仅在30分钟内出现,短时间内β-内啡肽的升高似乎不太可能有多大作用。此外,除了β-内啡肽,还有其他分子在针刺神门穴后也会发生变化吗?针灸治疗的效果也因时间、频率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很难评估与干预效果相关的关键特征。最后,这种疗法到目前为止只在老鼠身上试验过,样本量也相对较小。

人类将要发生什么,因为控制人类神经和精神系统的途径远比老鼠复杂。对于针灸治疗,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针灸在不同研究中对酒精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一致。包括大样本meta分析在内的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刺治疗酒精依赖有效,如对酒精的渴求、完成率、戒断症状以及其他药物的补充。然而,与肯定的结论相反,一些研究发现针灸与假针灸(安慰剂针灸)没有显著差异。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