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解方剂——温胆汤

 老鬼哇事 2019-10-23

温胆汤

〖组成〗

半夏二两、枳实二枚、竹茹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一两、生姜四两。

〖用法〗

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 :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原文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9:“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3、方论选录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

五运六气解


温胆汤临床常用于久病之后有痰饮郁蓄,未能尽消,加之胸膈余热未清,胸胁气机失和,因而产生虚烦惊悸等症者。方用治痰饮的常用方二陈汤去乌梅,加竹茹清脾胃郁热,枳实破滞去痰。全方无治胆之药,但有清痰利气,调畅气机之功。气机调和则胆之痰热自去,邪去则正安,至于有“温胆”之名,实则是因“胆欲不寒不燥,其性平和,可温和胆腑”。《医方集解》录温胆汤为和解剂,属于调和肝胃的常用方,对肝胃不和,痰热为患之胸闷口苦,恶心呕吐,虚烦不眠均有很好的疗效。

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病案分析

温胆汤治疗眩晕患者,男,35岁,平素饮食不节,嗜酒无度,近半年感头晕头痛不适,偶伴恶心,欲呕症状,实验室检查示:甘油三酯4.2mmol/L,查舌质淡,苔黄腻。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予力平之片口服,中药投以温胆汤,加入苍术、升麻、荷叶、草决明、泽泻、山楂、鸡内金,5剂后患者恶心欲呕症状消失,头晕改善。按:“阴精上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头目诸窍之通利全赖脾中轻清之阳气上宣五谷之味。本例明示,脾虚五谷失化,酒酿浊邪,痰湿内生,以致清阳不升出现头晕头痛不适。浊阴不降出现恶心,频呕。《灵枢·口问》“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以温胆汤化痰和胃,入苍术、升麻、荷叶取刘完素清震汤之意以升清降浊。
参考文献:贾伟琳. 温胆汤临证举隅[J]. 黑龙江中医药, 2010(2):50-5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