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是运动创伤常见病,多是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即猛烈弹跳或急速奔跑,引起跟腱拉伤,或反复大量训练而逐渐产生跟腱损伤。表现为跟腱疼痛,早期疼痛主要发生于活动开始时,一旦活动开了以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再次剧烈运动使跟腱紧张可加重疼痛,局部皮肤颜色正常或微红。因为消炎药很难直达跟腱部位,因此还是采用按摩的方法吧。 特效穴位: 1、三阴交、绝骨联动 位置:三阴交在内踝尖上3寸(4横指),胫骨内侧缘后面;绝骨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按摩方法:坐位,小腿放于对侧大腿上,中指按于对侧(患侧)绝骨穴,拇指按于三阴交穴,同时用力按揉20〜30次。 功效: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颈椎病等。 2、点按承山穴 位置:在腓肠肌两侧肌腹下方,当伸直小腿时,在肌腹出现的人字纹正中。 按摩方法:取坐位,拇指点按承山穴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主治腓肠肌痉挛、跟腱炎、坐骨神经痛、腰背痛、下肢瘫痪及痒疮、脱肛、便秘等。 ![]() 承山穴位置图 3、昆仑、太溪联动 位置: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在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拇指按于同侧昆仑穴,食指按于太溪穴,用力推拿20〜30次。 功效:主治头痛目眩、落枕、跟腱炎、腰酸耳鸣、失眠等。 4、按揉阿是穴 位置:跟腱局部痛点。 按摩方法:取坐位,拇指指腹放于跟腱上,其余四指放足背,顺时针方向按揉3〜5分钟。 功效:解除粘连,缓解疼痛。 ![]() 阿是穴位置图 5、点按解溪穴 位置:踝关节正前方凹陷中,内外踝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手握住被按摩者踝部,用拇指点压解溪穴约10秒,然后放松5秒,反复操作,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治疗跟腱炎,踩关节前方疼痛,活动受限制,踝关节肿胀难以消退,足背或足趾发凉麻木等。 辅助穴位: 下肢:大钟、复溜 局部按摩: 推跟腱:在小腿内侧下1/3胫骨下与跟腱之间,用一指禅推法,即将拇指指腹放于跟腱上, 其余四指放于足背,拇指沿垂直跟腱方向来回推动,约5分钟。 小贴士: 想尽快摆脱跟腱炎的痛苦,一味地“静养”并不可取,而要在适量、科学的运动中逐渐恢复。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做到运动前热身,运动中强度、节奏适宜,运动后要做适当的放松活动;其次,运动时要穿合适的鞋子,可采用垫鞋垫的方式来调节鞋子的柔软性和舒适度,尽量不要穿超过其使用寿命的跑鞋。要有侧重地加强小腿肌肉训练,比如有意识地增加爬坡类项目,通过练习蹬力来增强跟腱的韧性。当然,如果在运动中脚部产生疼痛感,就应立刻停止运动或减缓运动强度,避免跟腱的再次损伤。 所需穴位解溪穴 承山穴 昆仑穴 太溪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