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

 空青赭石 2019-10-23

1半夏麻黄丸

主治 心下悸,半夏麻黄等分

半夏消水,麻黄宣肺。

与桂枝茯苓消心下悸不同,桂枝助火消水,茯苓通阳从小便利水。

此方半夏从胃降水,麻黄从太阳表散水。

2桂枝汤

症状 脉阳浮阴弱,体温不高,汗出,恶风,鼻鸣干呕。

病因 正邪交争于体表,谷精不足以驱邪外出,出汗应该代表精胜,但体表仍热,因此精不足以驱邪。又因肺气不得宣发,固上冲而鼻鸣干呕。

药理 桂枝生姜味辛促进胃气(辛为土之用味),桂枝主治气上冲(鼻鸣干呕),生姜止呕,故桂枝与生姜均有向外向下之能,甘草大枣甘以补脾,桂姜草枣四味甘温过多,故加芍药,以制桂姜之辛,且酸甘化阴而养液。

服法,如果服药两次仍未出汗,则可两小时吃药一次,直到汗出病解。

注意:凡是津液有损伤的,不可发汗,必须用桂枝汤。如果其人脉浮紧,发热无汗,则不可以用桂枝汤。脉浮紧证明体液充足,血管充满液体,就是汗不能出,已属于表实,故不能再用桂枝汤增加津液,实则虚之,因此用开汗孔泻之之麻黄汤。

有里热则不能用桂枝汤,桂枝汤用于精气虚,除表热。如果有里热,用之则呕吐,以甘温增热,甘药多雍。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里热吃桂枝汤,吐和出汗伤津液,里热更重,热在上焦则为肺萎,肺为娇脏,热伤血脉,则为痈脓之变。

3桂枝去芍药汤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表未解,下之,则里气虚,气上冲至于胸滿。因腹虚故不用芍药,且桂枝治疗气上冲,若有芍药则碍桂枝。

桂枝汤变化,桂枝去芍药汤,桂枝甘草汤。

4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接太阳病下后,脉促胸闷而说

5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42克 芍药42克 大枣25枚 桂枝42克 甘草28克 吴茱萸400毫升 通草28克 细辛42克 生姜112克

用黄酒煮

6 白头翁汤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热利表现发热口渴脉数下重腹痛。下重既所谓里急后重,为肛门沉坠之感觉,乃肛门直肠痉挛所致。

白头翁42克 秦皮42克 黄连42克 黄柏42克

分两次服,本汤对各种细菌性痢疾均有效。

7 枳实栀子汤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枳实3枚 栀子14枚 豆豉200毫升

清浆水煮之

有宿食可加大黄。

8 牡蛎泽泻散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

腰下有水气宜利小便,陆渊雷说牡蛎泽泻散实肿阳水大验,不必腰以下肿,也不必大病差后。

牡蛎泽泻葶苈子商陆根海藻蜀漆瓜蒌根合等分 一次1克,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9 理中丸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胃寒

10 竹叶石膏汤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病后余热不清,身热烦渴。

竹叶2把 石膏224克 粳米100毫升 人参42克 麦冬200毫升 半夏100毫升 甘草28克

竹叶除烦利小便,石膏身热烦渴,人参补元生脉生津 麦冬生津,半夏降逆止呕

人病后不易恢复,主要觉气不足且老欲吐。古人说庄火食气,气短总与热有关系,热能够伤气,此处气逆欲吐就是胃阴虚了,就是胃有热。

此方由麦门冬汤来的,竹叶半夏都是下气的止逆,所以竹叶和半夏都止咳,半夏止呕逆。人参甘草粳米麦冬健胃。麦门冬健胃生津,胃有虚热才可以用麦门冬,有寒是不可以的。麦门冬汤方是治疗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治疗咳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