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夫妻船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一】
夫妻船,这个词来源于荷兰,指的是夫妻两个人驾驶的运河货轮。荷兰是西欧低地国家,国土的大部分来自于围海造田,因而河道纵横,内河航运发达。不仅通达全国,还可以上溯到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内陆国家。荷兰拥有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拥有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鹿特丹。
荷兰的夫妻船,一般都是千吨左右的河船,船体宽大,吃水比较浅,适合于风平浪静的内河流域。在荷兰我曾经乘坐夫妻船从鹿特丹到捷克首都布拉格,沿途景色秀丽,一派田园美丽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荷兰的关系单位安排我坐肯斯夫妇的船,我心里还忐忑着,会不会他们不好接触,毕竟要在船上呆上两天的。荷兰人,我是常打交道的,在欧洲一贯以思想僵化,目无政府而著称。其实,他们工作起来很是认真负责,极有纪律性。荷兰人几乎各个都是民族主义分子,种族歧视虽然并不嚣张,但是顽固不化的性格,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可是肯斯太太的专门接我的汽车,一早就等在了我的旅馆门前。根本不用介绍,一看见我,她就笑眯眯地问候,叫出了我的名字,也告诉了我她的名字,一个极其富有诗意名字,爱诗。爱诗继承了荷兰女人的高大健壮和豪爽直率的性格,从一见面握住我的手,让我就感觉到了她的力度。爱诗其实跟我一样高,只是强壮的身体,让我显得很单薄。我两个手提着的行李箱,被她一只手就装进了后备箱。


从鹿特丹的市中心到码头,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的路程,我们便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下子跳跃到了谈笑风生的朋友,我有些紧张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了。褐发蓝睛,肌肤雪白的爱诗主动告诉我,她今年三十岁,因为喜欢船,才在十年前嫁给了水手肯斯。五年前有了自己的船,也就有了她梦寐以求的生活,她喜欢船上的日子,喜欢往来异域他乡,喜欢河上的风光,无论是航行靠泊,她都会看着朝霞落日发呆。
见到肯斯,让我立刻想到了荷兰最有名的足球明星克鲁伊夫,长发过肩,英俊潇洒,带着一丝的放浪不羁。夫妻船叫郁金香号,装的是来自中国的焦炭,已经整装待发。坐在干净的绿色甲板平台上,一杯啤酒,一根雪茄,肯斯便和我无话不谈了。我们的话题一谈到荷兰的足球,便看见肯斯的眼睛闪亮。听到我如数家珍地说出荷兰的足球明星和荷兰足球俱乐部那些辉煌的成绩,肯斯简直不敢相信。尤其是说到我喜欢的阿贾克斯,也是他喜欢的球队,我们就好像是亲密的好朋友般。爱诗为我们端来小点心,看着我们手舞足蹈,很是高兴。
十点钟的时候,得到了港口调度的允许,我们开始准备离泊了,肯斯操纵着一个小吊杆,爱诗把吊钩挂在那辆沃尔沃的suv底盘上,汽车便稳稳地吊上郁金香号的二层甲板上。我跟着爱诗解缆绳,肯斯操着船,郁金香号慢慢地驶离了码头。我和肯斯在驾驶台,肯斯坐在高脚椅上,熟练地操纵着郁金香号沿着运河往上游航行。爱诗则在厨房里开始准备午餐,不大的功夫,饭菜的香味,便充斥了整个郁金香号。我想过过瘾,便征求肯斯的意见,肯斯马上跳下高脚椅,让我坐了上去。我是航行过五大洲四大洋的,这运河里小船对于我来说,简直没有难度,跟驾驶汽车差不多。爱诗端着咖啡上来,看我有模有样的让船会船,拍着我的肩膀,赞许地竖起了大拇指。
运河里的船闸很大,像我们郁金香号这样的千吨小船,足足可以装下十艘。在等着船闸蓄水的时候,我们的午餐开始了。牛排、蔬菜萨拉、还有炒米饭,爱诗说是照着中国菜谱做的,我看着都像是西班牙的做法。饭菜很香很可口,让我大大夸赞了一番爱诗的厨艺。看得出来,肯斯夫妻很是受用,尤其是爱诗,笑面如花,灿烂的说我很会讨女人心。
郁金香号的主甲板是厨房、餐厅和客厅,二层甲板是主卧室和客房,三层是驾驶台和露台,甲板下面是机舱。郁金香的机械操控全部都是自动化,只需在驾驶台动动按钮,按按开关,便可轻松驾驭。郁金香号虽然是条货船,却有着游轮般的豪华和舒适。别看厨房、餐厅和客厅加起来不过五十平米,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一应俱全。尤其是全景玻璃窗,视线通透,一览四面八方。那个被沙发围拢起来的茶几,竟然是一个游着五彩缤纷小鱼小虾的鱼缸。餐桌不大,环绕着四张椅子,桌子上却刻着荷兰的地图。敞开式的厨房,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厨用电气设备,那个三开门的大冰箱最是醒目,因为其中一扇门是玻璃的,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的啤酒和饮料。客厅里有一个螺旋形的小楼梯通向上一层,走廊的前面是宽敞明亮的主卧室,后面便是房间虽小,功能齐全的客房。躺在客房的床铺上,侧头便可以看见船外的风光。


下午四点钟,郁金香号进入了德国。在欧洲各国进进出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就像我们走进一个单位的大门,登记一下这么简单。因为有我这个乘客的原因,郁金香号停泊在国境处的一个小码头,肯斯把小汽车吊下了船,爱诗开车载着我,穿过碧绿的田畴,蓊郁的林荫,五分钟以后,来到了一个小镇。小镇环境优美,街道上静悄悄,偶尔见有老人悠闲走过。异国情调的商店,窗明几净,琳琅满目,散发着一种温馨的味道。这里的建筑和一路走来的荷兰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在颜色上,没有了荷兰的色彩缤纷,更加深沉稳重。其次是在式样上,更加古朴浑厚,尤其是黑色的屋顶,让我想起了我们江南水乡的黛瓦。当地一处很小的移民局办公室,紧挨着的就是一栋小楼的市政厅。因为有电话的预约,我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没有等多大一会儿,就来了一位胖乎乎的大婶,一头黄色的卷发非常有一种喜剧效果,非常配合那张圆润喜庆的脸。只是拿了我的护照例行公事的看看,说了声欢迎来到德国,便扣下了钢印。然后,端来咖啡,拿来点心,和我们说着些闲话,那种气氛,就像是我们随便来坐坐,而不是冠冕堂皇地走进了一个国家的国门那么庄重。
小镇有一家不大的超市,爱诗买了当地特产的熏肉、火腿、水果、蔬菜和一种比砖头还硬的面包。看着一大堆的食物,这么也不像是我们三个人吃的了的。我在一家专门卖酒的酒店买了一瓶来自中国的红星二锅头和两瓶苏格兰的威士忌。在一家花店,爱诗买了一束香气袭人的鲜花,说是用在晚上的欢迎晚宴的。我有些不明白地看着爱诗,爱诗笑着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晚上八点,郁金香号绑靠在了一条同样来自荷兰的运载粮食的夫妻船旁。这是一处非常宽阔的水域,一面是山峦叠张,一面是万家灯火,十几条夫妻船依偎在一起随波摇荡。晚上八点以后,到第二天的早晨四点钟,这条通往捷克的大河是禁止夫妻船通航的。因为有我这个客人,所以,郁金香号称为今天晚宴的主会场。原来每次大家泊在这里过夜的时候,都会举在一起享受一下,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今天来到郁金香号上的夫妻船的夫妻们,有的是来自荷兰的,有的是来自德国的,也有来自比利时的。小小的郁金香号,二十多人挤在一起,显得非常热闹。二层的平台不大,是男人们的天下,女人们都在主甲板的忙碌着饭菜。各家拿来的啤酒和食物,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只说啤酒就有好多的品牌,荷兰最有名的喜力,德国名贵的黑啤酒,比利时黄金啤酒,丹麦的嘉士伯啤酒。喝了一轮啤酒,我的二锅头摆上了桌,男人们一间烧酒,眼珠子冒光。虽然就不多,一人分不到多少,但是那烧酒的冲劲,一下子就让气氛热烈的上了一个台阶。再换上威士忌,三种酒这么一参合,好多人便已经开始走进了微醺的境界。肯斯的吉他不仅弹得非常好,歌唱的也好,那种沙哑而磁性的嗓音,让我一下就想到了肯尼-罗杰斯。而一个德国的大胖子萨克斯吹得声情并茂,尤其是一首回家,宛若天籁。比利时的一个小个子的魔术让我们都大开眼界,大家就这么盯着,他就可以把厨房里一碟子水果变到了我们面前的桌子上。
夫妻船的女人们也是巾帼英雄式的人物,一个个不仅喝起啤酒来比喝凉水还厉害,而且各个都是能歌善舞的。男人们越是叫好,女人们也越是疯狂,最后竟然表演起脱衣舞,把晚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早晨四点,天刚蒙蒙亮,郁金香号就第一个驶出了水湾,向着崇山峻岭深处航行。我在船尾升起了荷兰的国旗,看着群山环抱中的这条碧流两岸风景如画。岸上伸向河水的横枝晨露未干,许多睡眼惺忪的小花好像是才刚伸展懒腰,掩映在林间的房舍教堂水洗般清新,一轮皓月还高高地挂在远处山峰间。


进入捷克的国境,仿佛一下子走进了童话的世界。河道变得相对狭窄了很多,水流也湍急了许多,来往船只都要小心翼翼交错。有时候,横逸的树枝伸手可触;有时候,似乎一步就可以迈到岸上;有时候,桥上的行人会亲热地向我打招呼;有时候,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会追着船跑。漫山遍野的五彩花开,一座座斑驳陆离的石头拱桥,两岸鳞次栉比斑斓的古老建筑,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尖楼圆台,岁月痕迹渲染的长街广场,白色的窗户紫色的窗栏,还有那穿着民族服装来往的老人,眉宇间洋溢着一种幸福快乐的悦色。
小时候,捷克和斯洛伐克还是一个国家,因为和我们同属于一个阵营,所以很是向往那个那里的春天。后来因为政治立场的原因苏联出兵占领捷克,让我对那里的人民又深感同情。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欧洲内陆国家,却有着一种梦里依稀的感觉。
郁金香号经过两天的时间,航行近千公里,终于从大海之滨来到了欧洲大陆的中心。布拉格郊外的一个钢厂码头,郁金香号缓缓地系缆靠岸。我的目的地到了,我却有些恋恋不舍。肯斯夫妇,一路风光,郁金香号,欢乐聚会,让我不能忘怀。

【二】
中国也有夫妻船,这是我在深圳和朋友交谈的时候听说的,于是很感兴趣,总想找个机会看看去。我的朋友香山,是桂林阳朔镇人,有一天打来电话问我想不想坐一回中国的夫妻船跟他回老家阳朔耍耍,我立刻答应了。
第二天,我们便乘坐地铁到了赤湾,坐了一辆不挂牌照的出租车,不到五分钟便来到妈湾海边。妈湾背靠南山,面朝伶仃洋,属于深圳的南山区。我们看到那条梧州18号的时候,香山的老表船长,也正远远地迎了过来。一番客套话后,我们登上了梧州18号,这是一条专门运输煤炭的货轮,载重一千二百吨,船长六十米。船上一共有两对夫妻,香山的老表两口子和香山老表爱人兄弟两口子。
上了船,船便开了。广袤无际的伶仃洋,因文天祥的一首诗而家喻户晓。此刻初夏之交,暑气渐起,深圳已是白日里闷热潮湿,可是行船在伶仃洋上,清风徐来,海阔天空,别有一番凉爽滋味。
珠江现在已是世界上数得着的繁忙水域,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如今已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地区。珠江的主航道是万吨以上大海船的干线,我们这样的小船只能在航道外浅区航行。梧州18号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一个小时只能走二十五公里,到桂林需要两天的时间。男人们都在狭小的驾驶台喝茶说话,女人们在主甲板的厨房里忙碌着吃喝。因为有香山和我的原因,所以香山的老表吩咐老婆,要做出最拿手的船家菜。谈话间,才知道,这一船人,除了我是汉族以外,都是壮族人。四个小时以后,船行过虎门大桥,也就正是地进入了珠江口。珠江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现在已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珠江的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沾益县的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


我看到了威远岛下的虎门海战纪念馆,也就想起了那年冬日里过虎门而写下的一首诗:
狮子洋南夜航船,巨朦直指虎山前。岭南冬日裎衣暖 ,隔案灯火江水寒。莲花峰上星似炬,威远岛下潮生痕。曾经鏖兵烈士塔,如今花香映忠魂。
香山环指着珠江口的大虎山、小虎山、威远岛、沙角,让我去看依然保存的炮台。当初我第一次游览沙角炮台的时候,才知道著名的虎门炮台和林则徐硝烟处就在这里。站在当年战火纷飞的炮台山上,令人胆寒的克虏伯巨炮,直对着珠江虎门入海口,和远处的威远炮台,虎山炮台构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真是虎踞龙盘之地。
虎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掩映在山峦碧树之间,让我几年不到,又感觉发展变化了许多。如今的虎门不仅是中国响当当的第一经济强镇,在世界上也是大名鼎鼎的服装箱包之城。过了虎门,便是立沙岛,疍家人聚集地,如今也已经建成了大型石油天然气的码头。远远地看见长洲岛,也就看见了停泊在那里的军舰。长洲岛许多人不知道,要是说起来黄埔军校,可就是如雷贯耳的了,黄埔军校就在长洲岛上,北面珠江。船过黄埔军校的时候,由于绿树葱郁,只能看见旁边中山公园的那座小山上的纪念碑和孙中山的铜像。


船过琶洲大桥,算是进入了广州城区,这是我第一次在珠江上望广州城。此刻夕阳衔山,半江瑟瑟,一江碧流,两岸锦绣,美不胜收。珠江新城、海心沙、二沙头、大沙头、人民大楼、海珠广场、沙面、白天鹅宾馆等等。海心沙,亚运会场馆别具一格。广州第一码头,也就是天字码头。清朝时,码头只供官员使用,民船不得在此停泊,才有了显赫的天字码头之称。爱群大厦,曾经广州的最高建筑,典型的西方骑楼建筑。海珠广场,这里有羊城三石中的海珠石。沙面,中国最富于欧陆风情的地方,有广州第九景之称。一座0.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坐落着上百座集新古典、新巴洛克、券廊和仿哥特式风格的近代建筑群。这里望三岔河口处的白鹅潭,天高江阔,心胸荡漾。


我们从珠江白鹅潭拐向南,行到丫鬟沙再向西向南,走到佛山市的三水区的河口镇,汇入了西江的干流。西江要比珠江航道狭窄的多,从而显得船来船往的更加密集。由于中午饭大家吃的又好又饱,所以,晚饭一直拖到了十点钟。这时候,船已经到了肇庆市区。万家灯火,流光溢彩,夜晚的肇庆群山环抱,西江静流,虽然看不到鼎湖山和七星岩,但是想象那瑰丽旖旎的风光,就足够我欣慰的了。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在遥远的岭南有两个美丽的地方,一个是肇庆,一个是从化,所以那时候很是向往。后来第一次到广州工作的时候,便急吼吼地游览了这两个地方,了却了一番夙愿。
香山管着表嫂喊六姐,管着表嫂的兄弟喊十弟,这让我很纳闷。还是六姐告诉我,她和香山是一个爷爷的后代,跟老公是表兄妹。原来如此,香山在韦氏家族的大排行是八,所以香山的韦氏第八的网络用名,此时我才知道真正的含义。这时候江上往来的船少多了,六姐摆开了桌子,一道道菜热乎乎的端了上来,鸡鸭鱼肉,很是丰盛。十弟的媳妇这时接了舵手的位置,我们四个男人便坐了下来。因为十弟还要值守凌晨的班,所以不能饮酒。酒是桂林的三花酒,度数虽然不高,三巡之后,也是胸胆开张。中午就领教了广西壮族人家的船家菜,深感可口美味。晚上的菜肴又是更加不同,尤其是风鸭糟鸡蒸鱼腊肉,都是壮族人家最拿手的当家菜,酸辣适口,后味无穷。
早晨,我被一阵喧闹声惊醒,拉开窗帘向外去看,原来是停靠了岸。不是说要下午时分才会到桂林的吗?穿好衣服出门去看,香山的老表正指挥着人接油管,看样子正在加油。六姐见我睡眼惺忪就说:再去睡吧?才刚五点钟。我说:看看日出吧?六姐说:这里是梧州的鸡笼洲,西江上的一个小岛,已经是广西了。后来才知道,为了在深圳多装货,所以每次去得时候都是算计好的少半舱油,正好回到这里加油。


江上霞光万道,红日初生,两岸青山葱绿,田畴广阔,真是风景如画。梧州18号在梧州向北驶入了桂江,梧州城就坐落在桂江两岸。梧州的历史悠久,文化昌明,自古以来就是西南重镇。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建苍梧王城。史书记载,舜巡苍梧之野,汉高祖时赵佗在此称南越之王。桂江、浔江、西江,三江汇流于梧州。梧州不大,处于岭南腹地,丘陵起伏,森林密布,溪泉长流,鸟语花香。这里没有冬季,夏日里有潮湿闷热,且多有台风频繁光顾。
在后甲板准备做早饭的六姐指着桂江两岸的骑楼对我说:我们在梧州的家,就在蝶山的鹤岗楼那里,也是有骑楼的。梧州有骑楼街道二十二条,骑楼六百多幢。解放前的骑楼街里,士贾云集,店铺林立,大小商号千家之多。我想起了在上海的一个同事,她是梧州人,她给我说了一个梧州人生活的故事,足见其悠闲淡定,安逸舒适的生活气度。经常是三江大水暴涨,水漫到一楼了,梧州人不惊不急,东西搬上二楼,照旧打牌的打牌,摸麻将的摸麻将,喝茶的喝茶,做生意的做生意,任大水漫到骑楼栏杆。此刻的梧州便成了水上城市,桨声灯影中摇动的小艇,也便悠悠荡荡地划进了大街小巷里。穿街入巷,做起了骑楼人家里的生意。不管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衣帽鞋袜,小艇上应有尽有。哪家二楼临街的水门打开了,招呼一声,小艇的主人,大多会是船娘,就会立刻应答着。只需把船拴在家家户户的骑楼二楼外墙上都有的铁环上,就等于送货上门了。只需垂下一个篮子,钱放在里面,把要买的东西说一声。卖宵夜艇仔粥的最受欢迎,尤其是大葵扇扑哒,麻将哗啦中香气扑鼻的味道,会从这条街弥漫到对面的小巷里。六姐听我说完这个故事,笑着道:就是,就是,这就是梧州人的生活。原来以为我们阳朔人生活安逸,到了梧州居住以后,才知道这里简直更要安逸了许多。


曲曲折折的桂江,水流轻缓,夹岸峰峦,已经很少看见往来铁船了,多是木船,有的还有风帆。那些轻灵的竹筏,大多是渔家的天地。中午的时候,船行到了贺州市的古袍镇,算来我们已经马不停蹄地航行了将近三十个小时,水路已经七百多公里了。古袍镇小到一眼看过,但是这个稀奇的名字让我一下子记住了它。
下午五点钟,还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我们已经看见了阳朔的山。想想过来的这两天,一路水程,一路风烟,一路锦绣,一路安逸,真是有种快意在心头。
关联阅读

行走丨七里泷

行走丨遇见林城

行走丨希拉穆仁草原

行走丨关于清镇的几首歌谣

行走丨花看半开,小得盈满

行走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行走丨一路向西,去拉萨

行走丨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笔会丨我乘慢船去塘栖

虚构丨初恋似流水

行走丨春恋下各

行走丨扑蝴蝶

行走丨藏匿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