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故事——志向远大却难有作为的宋孝宗

 泊木沐 2019-10-23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十六岁的老皇帝宋高宗赵构对朝政感到厌倦了,就把皇位禅让给养子——皇太子赵昚[shèn],是为宋孝宗。宋高宗在位共三十六年,又做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八十一岁才驾鹤西游。虽然宋高宗自称不再过问朝政,但实际上他退而不休,仍然牢牢掌控着南宋帝国的军政大权,宋孝宗则成了只管发号施令的木偶。

宋孝宗赵昚年富力强,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他不甘心内部受制,外部受辱,立志要收复大好河山,告别苟且偷安的岁月。每次给太上皇请安的时候,孝宗忘不了聊北伐的话题,希望得到太上皇的支持。一开始,赵构觉得新皇帝年轻气盛,不过说说而已,谁成想这孩子犯倔,铁了心要和金国人死磕到底,重新启用主战派大臣,积极筹划北伐事宜。这些做法与太上皇当年在位期间执行的方针政策大相径庭,一直主张对外求和,对内偏安的太上皇十分恼火。有一次,太上皇被惹急了,赌气地说:“你要北伐也可以,就等到我死了以后,你再考虑这个问题吧!”现实是赵构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赵昚这个皇帝才当了二十七年。

赵昚,作为赵匡胤的七世孙,当然是和太祖一样,是个很有理想的人啊,后世史书对赵昚的评价说,他是南渡的皇帝里边,最有出息的。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而且南宋内部问题多多,士风日下,吏治腐败。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宋高宗时期政府加重税,又使农民造反。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于已经35岁的赵昚,宋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他给岳飞平反,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因为宋孝宗主张北伐,要对金开战。可是因为岳飞的冤死,百姓以及将士们非常的气愤,为了能够鼓舞士气,所以他决定以赵构的名义就下达诏书为岳飞平反。不仅恢复岳飞官职,而且岳飞的尸体予以厚葬。宋孝宗内心非常清楚,如果不为岳飞平反的话,民心收不到,天下将士也不会非常忠心的为他所效命。不过宋孝宗也非常聪明,秦桧已经死了,所以他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给秦桧,把赵构撇的是非常干净。

秦桧可以说是宋高宗一手培植起来的,他的势力在岳飞死后,也大到了令宋高宗害怕的地步,史料上说,宋高宗在岳飞死后,每一次见秦桧的时候,他的身上都会藏一把匕首。只有这样他才会安心,他很怕秦桧会刺杀他。岳飞的忠,宋高宗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又必须把岳飞给赐死。因为岳飞的威望太高了,武将的威望一高,若是想改朝换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毕竟他的老祖宗赵匡胤的皇位就是这么来的。他不能冒这个险,不能让岳飞的权利过大。那时候对于他来说,最好的办法,唯有把岳飞给赐死,才是最安全的。

岳飞是宋高宗下令赐死的,执行人是秦桧。岳飞死的冤不冤,宋高宗肯定是知道的。到了宋孝宗的时候,给岳飞平反也是宋高宗预料之中的事。至于奸臣秦桧,其实在秦桧死的那一天,宋高宗就已经对他们秦家的人下手了。当宋高宗得知秦桧死的消息后,他就把秦桧儿子的官位给架空了,给了他一个看上去很大,但是没有一点实权的官职。那时候宋高宗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他不能灭秦桧的族呀,毕竟杀秦桧是他默许的,否定秦桧,就是否定他。这种让他自己否定自己的事,作为皇帝的他,才不会干。既然很多事是自己不能做的,那就留给后人吧。

赵昚决定北伐有两个原因,除了想恢复江山以外,金朝的皇帝已经逼到家门口了,除了北伐完全没有别的办法。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岁末,金世宗完颜雍(乌禄)已经掌握了政权并成功扫清了反动势力。他试图与宋讲和,但遭到了南宋方面的拒绝,便派仆散忠义为都元帅坐镇开封,统一指挥黄河以南各路金军,对南宋采取以战压和的政策。绍兴三十三年(1163年)春,用大将纥石烈志宁进兵灵璧(今属安徽),同时致书张浚,以战争相威胁。宋孝宗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求和,可是求和又要花银子,每年要给金朝二十五万两银子啊。赵昚想恢复大宋的江山,想灭了金朝,可是,手底下确实没什么人可以用,可以领兵为帅的只有一个被史书评价,志大才疏的张浚。海陵王完颜亮南侵之后,高宗重新启用了废黜近二十年的主战派代表张浚。宋孝宗即位后,任命其为江淮宣抚使,入京共商恢复大计。隆兴元年正月,同时任命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

很快,他在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后,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宋廷由主战派主将张浚主持,誓师北伐。孝宗北伐之前,来自主和派的反对是非常强烈的。首先是退位的高宗不同意,他这时候反对已经不是怕徽、钦二帝回来抢夺他的皇位,因为二帝早已先后去世,而是关乎他的面子问题。还有孝宗的潜邸旧臣、右相史浩的反对。史浩在孝宗当皇帝的过程中帮了大忙,孝宗让登基后,让他担任了首相。

不过孝宗的态度是坚决的,史浩反对,孝宗干脆绕过他,直接向张浚发命令。史浩以辞职相威胁,但这也改变不了孝宗一意北伐的决心,后来他甚至不惜把这位政见不同的恩师贬斥到外地为官。但是孝宗这次北伐一开始便注定是要失败的。首先,他没找到一个恰当的将才。张浚在高宗前期就已经被证明了他的志大才疏。虽然他自始至终都是主战派,但他在统帅军队和指挥作战上确实没什么能力,而且性好妒忌不能容人。其次,北伐的另两员干将李显忠和邵宏渊也是不堪大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