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钱不借三,礼不随三”,还有下半句,老祖宗的处世门道

 数字人生6688 2019-10-23

2019-10-17 14:27

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社会,做事情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准则,在不让别人不舒服的前提下,也要切实地考虑自身利益。今天笔者想给大家分享的一句话就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准则有关,大家可以看一看是否适合自己。

这句话就是“钱不借三,礼不随三,路有三不踏”,这些经验都是祖辈们通过自身经历所总结出来的东西,了解一下没有什么坏处。首先字面意思很简单,笔者就不给大家赘述了。我们来了解的是它具体的内容。

首先是不能借钱的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不借给借钱不还的人,说句不好听的话,别人找你借钱的时候你是大爷,当你找他还钱的时候你就是孙子。话糙理不糙,大家想必也都承认这个道理。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尤其是对于钱,每个人赚钱都不容易,借钱老是不还不就成老赖了吗?

久而久之,谁还敢借钱给这个人?所以希望大家可以甄别自己身边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不能轻易借钱给他,否则这钱很可能打水漂了。

第二种就是不熟悉的人,这类人往往和我们没有太多的交集,顶多也就是打个照面能叫出名字而已。他们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重要的人你不会长时间不联系。把钱借给不熟悉的人,最大的坏处就是你不能随便开口找他要钱,因为你不好意思。不像关系好的人,随时随地都能开口。

第三种就是没有工作还负债的人,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是债台高筑,拆东墙补西墙。笔者之前有一个初中同学,高中还没有毕业就出去上班了。但是没有什么固定职业,这么多年也没存下什么钱。时不时还在同学群里借钱,笔者一年之前借给他的几百块钱到现在还没还,虽然说数量不多,但是行为确实很恶心。大家以后借钱给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其次是不能随礼的三种情况,第一是经常办宴席的人家。说起办宴席,大家应该都挺喜欢的,因为好不容易可以和其他人聚在一起,但是在农村,办宴席无非是喜丧寿,那些年年借着做寿办宴席的人家,还是尽量不要随礼了。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就是想收个份子钱,在农村,办一次宴席可以收不少份子钱呢。

第二就是没发请柬的礼不要随,总有人是热心肠,从别人嘴里听到一些风吹草动就十分激动,也不管主人家有没有请自己,早早的就把礼物备好了。殊不知人家并没有打算请你,到时候你去了不是让人家心里添堵吗?

第三就是从来没有回过礼的不要去,我们中国人都讲究“礼尚往来”,如果你送了多次礼,但是别人一次也不回复你。说明他心里根本不在意和你的关系,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留着有何用?

最后就是三条不能走的路,分别是没人走过的路、不熟悉的路、以及明知有危险存在的路。前者可以引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都知道在工作中前人的经验多么重要,所以没有人做过的职业,我们在涉足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后者就是我们理解的现实生活中的路,人身安全是一切的前提,所以一旦提前预知到危险,那就要尽量的避免,不能一味的“撞南墙”,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有没有一丝收获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