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往届经验对本届的指导意义有多大? 如果本届不是全摇号,有除了摇号之外的面谈或其他方式,往届的经验就有参考价值。如果本届百分之百摇号,往届的经验可能意义就不大了。 家长问我本届小升初将怎么操作? 别说我不知道,就是五大名校的校长,现在也不知道本届小升初该怎么操作。因为教育局还没有政策,各校就不会有对策。只有出了政策,才会有应对措施出来。 在政策没有出来之前,心别乱,认真学习是根本。 二 有家长问:真卷练到多少分就能上名校? 若象2012至2017这六届有小升初综测,在考试渠道畅通的情况下,真卷练到八十分左右,就是五大名校重点班的程度。但是,近两年面谈 摇号,考试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就不好说了,因为存在一个有没有机会的问题。 如果本届小升初全摇,这个录分线就没有多少参考意义,只能说孩子的能力达到名校重点班的程度了。 下图是五大名校历届综测录分线: 因为各年的卷面总分不一样,录分线变化就比较大,不好对比。下边将历年录分线统一折合成百分制做以比较,如下图: 1、因为是一校一题,所以各校间的录分线没有可比性。 2、同一所学校,各年的分数线变化比较大。主要是试题的难度变化比较大。 3、高新一中历年的录分线都是五大里边最高的。这并不反映要求高或者说试题简单,这个分数线是重点班的分线数(高新的普通班或者说是区内录分线,应该比重点班的线低二十分左右(折合百分制))。 4、从上表可看出,七十分左右就是能考上的程度,八十分左右就是名校的重点班了。 5、就数学来说,六届综测和点考校考相比,考察范围较窄,难度要低,在这种情况下,录分线尚且如此,那么,对于范围广、难度大的校考点考来说,录分线又能高到哪里去?可以说,点考校考的录分线只能比这个低,不会比这个高。 三 有家长说娃的真卷练到八十来分,就突破不了了,什么原因? 就往年情况来看,孩子真卷练到八十分左右,不难,只要认真、努力,基本都可以达到。但是,要想超越八十分段,进入九十分段,很难。 原因: 1、总会存在算错题、看错题的问题。 2、因复习不到位,练过的难题总存在遗忘的现象,同类题出现了,又不会了。大部分孩子都是完成任务式的做新题,不想复习,讲过的典型题没掌握好,练的再多也进步不了。因为会的永远在会,不会的永远没练熟练。 3、小升初真卷上的题过于庞杂,知识点无边无沿,掌握80%左右的知识点不难,但要把小升初真卷上的知识点要完全掌握,对于99.9%的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总之一个:练的量不够,一个是数量不够,一个是质量不够。 关于数量:名校考过的两年真卷练透,基本九十分左右就差不多。但很多孩子别说练透,两年真卷的数量都练不到。 关于质量:题题清,卷卷清,越做越轻松。特别是对于难题典型题,要多反复才能掌握。老师一讲,向练习本上一写,不管了,其实和没练差不多,转身就忘了。牛孩子不一定是练了多少新题,但一定是把练过的题三遍五遍的搞透了。 把两年真卷练透,能上九十分。但是,要稳在九十分以上,不把三年真卷练透,不容易。因为总会有不熟悉的题就出来了。三年真卷练透,没见过的题就很少了。 练真卷计划安排到十二月中旬,然后再观察。 四 也有家长问,根据娃现在练真卷的成绩,该给娃怎么选目标学校? 如果是过去六届综测,可以根据娃的水平选择目标学校,这个选择权在自己手里。如果全摇号,就不是能决定选择的问题了。 还没有政策的情况下,陪孩子继续努力,家长再观望。对于已经走在小升初路上的家长来说: 1、如果学区公办还行,就安心学习,等政策细则出来后再看情况。 2、如果严格公民同招,报民办胜出的可能性会比过去两届要增大。 尽管2019小升初也提出过公民同招,但并没严格执行,大部分家长先报民办,失手之后再报公办。如果公民同招,就会分流,报民校的人数减少,在招生量不变的情况下,摇中的可能性会增大。 3、如果学区公办太差,差到若被教育局分配也不会比它好的情况下,干脆也别木乱,安心学习。大不了报个好民办,大概率事件,弄不好抓个大奖。就算是没摇上,等教育局分配的学校和自己学区学校差不多,也不损失啥。 4、名校 工程下的联办班,比如铁一中和十二中的联办班,语数英三科是铁一派的老师,再比如工大附中和八十二中的联办班,中考时会有倾斜,可以关注下。 5、有些非公非民的独立招生学校,比如西大附中,建大附中等,可以观望下。 6、市一中少年班是独立招生,过去的两届没参与摇面,估计本届也不参与摇号,学习好是硬道理。 7、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目光向远处看看。 五 其实,每届小升初结束,努力过的孩子,大都能进入好的平台。只是,过程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家长的焦虑。 下表是2019小升初部分学校网报人数和录取率(减掉了业主直升人数之后的录取率。) 从上表中能看出,录取率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这是在先报民办,后报公办的情况下的录取率。如果公民同报,报了民办就不能报公办,报了公办就不能报名办,那么,就会有一部分人选择较好的公办,报民办的人数肯定会下降,录取率就会上升。 从中可以看出,就算是百分之百摇号,摇中也是大概率事件。 政策细则没出来之前,认真学习是上策。 打算可以有,认真不可丢。 焦虑可以有,努力不可无。 毕竟,三年后的中考,全市的孩子面对相同的试卷,不同学校的不同录分线,到那时,真金实银,凭实力说话。 六 如果政策有延续性,本届政策就好预测。如果政策没有延续性,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前景就不好预测。 因为这里存在两点: 1是政策会以什么面目出现的问题; 2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效果问题。 前无经验,只能是边走边观察。 无论政策怎么走,陪伴孩子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这个是不用预测的。 最近刚考完月考,很多升入中学的学生家长给我汇报孩子的月考情况,截几个: 前三位孩子在工高铁,第四位是二类前列学校。可以说第四位孩子,只要在这所学校里保持在年级前二十名,中考进五大就不是个事情。 七 就象郎平带中国女排,只要把队伍带强大了,还在乎是下月打比赛,还是下年打比赛? 只要把孩子的能力带上去了,还在乎是通过小升初进入名校,还是三年后通过中考进入名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认真学习是根本,这个方向不能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