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病院里的“无名氏” :他们的艰难回家路

 如歌行板11 2019-10-23
「心声人物」是心声公益的人物专栏,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更多精神卫生从业者、创变者、亲历者、观察者及康复者的故事和感悟,我们希望向您呈现更多元的视角、更广阔的视野、更锐利的分析以及更直观的体验,带你深入精神卫生领域的田野。

这是心声人物第 3 期

本期人物是叶道银医生,是江苏省第一名完成精神科转岗培训的精神科医生,但她说,只是“一不小心”成了省内第一名。
前几年,为了解决国内精神科医生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其他科室的医生“转岗”做精神科医生。那一般来讲,对于医生而言,在从医学院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未来的专科方向。你做心内科,那就意味着一辈子做心内科。做普外科,就意味着一辈子要做普外科。

要改方向,尤其是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精神科这类并列的二级学科之间改换方向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国内精神科医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允许其他科室医生经过几年的规范化培训而转岗成为精神科医生,也就成为了解决途径之一。
那叶医生也就是在这一政策的背景下选择了转岗,而在那之前,她在安徽做了十年儿科医生,后来搬到江苏后,就陪儿子读书,闲暇做做义工。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叶医生做出转岗的选择呢?
那前段时间,叶医生在我们行业群做过分享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精神病院里的那些“无名氏”,那些流浪汉,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在国内,流浪汉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精神病人,他们可能是在发病以后就走丢了,于是才流落街头。而这些人一般都会由政府救助,统一安置在当地的精神病院。然而,由于精神症状、沟通障碍以及信息缺乏等原因,他们的寻亲回家之路依旧万分艰难。
而叶医生也正是在帮这些精神病院里的“无名氏”走上回家之路的过程中,自己也走上了精神科转岗之路。
我在听叶医生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几次鼻头发酸。

本篇访谈非常非常长,但我希望能尽可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而不做过多删简,因为正是在那些质朴而动人的叙述里,我看到了爱心本该有的样子。


问:心声人物团队
叶:叶道银
问:叶医生,那先请您做个自我介绍吧。

叶:我叫叶道银,今年四十多了,儿子上大三。那我本来是在安徽滁州开小儿科门诊的,那07年陪儿子到宜兴读书以后呢,门诊就关了。

到了宜兴以后呢,我主要是陪读,但闲暇时间会到大觉寺去做做义工,在宜兴皮防所也兼职。但我多数时间还是在大觉寺,如果寺庙里的人身体不舒服,那我就会过去,或者他们会到城里来找我。

但后来,我就感觉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可能还是在精神病院,觉得那里的弱势者可能会比其他地方更多。另外,儿子当时也考大学。所以,我就想,那我今后可以做些什么呢?

所以,我就到周铁医院精神科去了。然后,就发生了以后好多事情。
问:那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精神病院里可能有许多弱势者呢?是因为之前碰到过他们吗?还是因为身边有这样一些人?

叶:我之前门诊边上就有一个精神病人。

他的经历也挺坎坷的,精神病发作以后呢,老婆也离婚了,家人也没办法,父母也老了,就他一个人沉浸在精分的世界里,挺可怜的。

那我07年离开老家了,也没有多少能力能帮助他,那我就想能不能就近,去宜兴的精神病院里帮助一些精神病人。

而且,当时儿子要上大学了,感觉以后自己的时间会比较多。而做精神科的话,可能时间多也会是一个强项。所以,就去精神科了,因为感觉自己有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所以就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当时是这么想的。
问:所以,也是希望能多帮助到这样一个群体,是吧?

叶:我确实想做点事情,而且我希望是我自己喜欢做的。所以,我就去了。
问:那您是怎么会想要转岗做精神科医生的?

叶:最开始的时候,自己的想法其实很单纯,就是进去照顾他们,每天上班带点吃的东西,面包、水果、软糖什么的,给他们点吃的,或者给他们买点衣服,或者在朋友同学里也呼吁一下,让大家捐点衣服过去。

但是,后来就发现,这里面住着十几个无名氏,也是自己没想到的,平时都没有家人来看他们。

因为有家人的病人呢,每天下午固定的时间会发一些零食,那没亲戚朋友的病人呢,就只能看着其他人吃。偶尔呢,也会有病友分他们一点,但还是感觉蛮心酸的。

然后,真正触发我转岗的原因是,当时很多诊断啊,治疗啊,包括药物的副作用啊,我都不是很理解。另外,我觉得,我要是想真正帮助到他们,可能还是要给到他们好的治疗方案。

所以,到周铁医院一年多以后,我就想申请去精神科进修。但后来别人就告诉我说,如果想真正做一个精神科医生,要能开处方的话,光进修不行,还是得有精神科医生资质,那就面临着转岗。

当时,转岗政策正好刚刚出来。在江苏,如果要转岗的话,就必须接受两年的规范化培训,得去南京脑科医院。那我就申请到脑科医院去做规范化培训了,然后就一不小心成了全省第一名转岗的精神科医生了。
问:所以,您在周铁医院第一年并不是医生身份吗?

叶:是医生,但是,是内科医生。
问:所以,您是在周铁医院做了一年内科医生,但在那边的精神科见到好多无家可归的人以后,出于想帮助他们的心理,才考虑转岗做精神科医生的,是吗?

叶:对,因为我没有精神科的专业知识,没法在诊疗上帮到他们,没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




问:那您刚才提到精神病院里无名氏的故事,您说在精神病院里有好多无家可归的人。那您之前在我们行业群里也给我们大家讲了好多他们的故事,那现在可以请您再跟我们分享一个您印象最深的无名氏的故事吗?

叶: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我那天在分享里讲的小焦的故事。

但也可以说,每个无名氏的故事都让我印象很深。因为,基本上,在他们每个人身上,我都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和他们建立信任。然后,他们才敢给我写一些东西,才能帮助他们找家。那其实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精彩。

那我现在是和您讲之前讲过的故事呢?还是讲其他故事呢?
问:之前的故事您也可以讲。

叶:那我就还是讲小焦的故事吧,因为她离家时间最长,而且故事之外的故事还在无时无刻不鼓励着我,让我觉得当初这么付出,还是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情。

那这个小焦呢,她们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但这一个女儿呢,在十岁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那对于一个妈妈来说,这个打击是没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她就因此精神上受了刺激,然后就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还有一些幻觉妄想。然后,她家里人就无法理解她这些行为,那她老公在她发病时候就打她。

然后,她就离家出走了。

但当年具体什么情况,现在也说不清了,但总归最后是离家出走了。你要知道,精神病人离家出走是有很多原因的,我们常人都无法理解的。

那她离家出走以后呢,就从宁夏一路步行到宜兴,1800公里,她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路上。因为她不可能直接从宁夏就走到宜兴的,那肯定一路上是兜兜转转,走过来的。那这一路上呢,她就靠乞讨,靠别人给她点吃的穿的。然后,她喝的水也都是野外流动的水。那她后来到了宜兴以后呢,就在救助站门口附近,当时真的是蓬头垢面,精神也不是太好。然后,宜兴救助站就帮她洗澡,清洁卫生,但发现她精神不太好,就把她送到了周铁医院。

那周铁医院是个小综合、大精神科的医院,是宜兴唯一一家精神病医院,它这边收留的病人有民政的,有公安的,好多都是无名氏。那无家可归的精神病人被送进去以后呢,政府每月会有两三千块钱补助给医院,所以是能够解决病人基本的温饱、吃药问题的。

然后,小焦在病房里呢,经过一系列治疗,其实病情已经慢慢稳定了,但她心理上还是很戒备,其他人就很难接触她。而且,她没有文化,讲的话别人听不懂,因为讲的都是宁夏方言,没人听得懂。所以,她在周铁医院一待就是十一年。

然后,这十一年中,民政、公安也多次帮她找家,但都没有结果,因为她自己说不清,说了别人也听不懂。

那我去了精神科以后呢,开始的时候,她每次见我也都是躲得远远的,那我就给她些东西吃,她开始也不敢吃,那我就慢慢地、慢慢地靠近她,牵着她的手,慢慢让她感觉到我并不会伤害她,还给她一点吃的东西,一开始给她苹果,她都不敢吃,那慢慢的呢,我就带她出去,到楼梯口,到外面。那她其实也没什么攻击行为,所以我就带她出去。

我就跟她慢慢谈心,我就问她: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啊?

其实,她听得懂我们的话,但她讲的话我们听不懂。所以,我就只好把她讲的话录在手机里,也拍了些照片和视频。

那有一次我问她是哪里人,她在纸上写了“卫中”两个字。然后,上网一查,就发现宁夏有个地方叫“中卫”。

那她讲她老公叫什么名字,儿子叫什么名字,我们也都听不懂,但她提到“中卫”这个地方,我就在网上开始用一些最原始最原始的办法,帮她找家。

我就联系网上的房产中介、广告公司,因为他们会在网上留很多电话号码。所以,我就加他们微信,或者打电话问他们。然后,有一天,运气比较好,我加到一个在当地卖房子的人,而他正好认识当地信息平台的一个记者,就把我介绍给那个人。然后,我就写了一个完整的寻人启事,把我手机里小焦的录音、照片,还有一些文字就给了他,还有我自己的手机号和真实姓名,因为我感觉,如果能提供自己的真实信息,那别人才能更好地信任我。

然后,对方就帮我把这些信息推在了当地的那个信息平台上。

大概推出去二十几分钟,我手机就开始响了。然后,就接到一个人说是小焦的邻居,他说:叶医生,这个人是我们这边的,是谁谁的媳妇,是谁谁的妈妈。那我就问他:你是怎么知道呢?他说:因为小焦的录音他们听得懂的。

接着,我就接到了第二个电话,当时那个电话打进来的时候,就听到一个男的在电话里哭,哭得连话都说不出。

他说:叶医生,你帮忙找家的这个人是我妈妈。

我就问:你认识你妈妈吗?

他说:我妈妈已经离家三十多年了,但我妈妈是双胞胎,家里有个阿姨,跟她长得很像,所以不会有错的,而且她录音里讲的名字都是我们家人的名字。

当时,他说完这几句话,就把电话挂了,因为他哭得太厉害,哭得说不出声音来了,他想平复一会。但过了一段时候,他再打过来,还是一边哭一边跟我说。

所以,你可以想想,一个男人激动到那个程度,那对我来说,真的是没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当时,他说,他从小就没有妈妈,就觉得很自卑,被同学朋友打的时候,就觉得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妈妈,所以小时候他是很没有自信的。

因为他自己是开出租车的,那电话第二天,他就自己开着出租车带着他媳妇、堂哥,从宁夏一路开了过来,连开了两天,才到宜兴。那当时,宜兴的媒体也参与到这个事情,因为大家觉得是在传递正能量,而且可能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忙。那他也给我们医院送来了锦旗和鲜花。

当时,他来看他妈妈的时候,因为一般来说,妈妈看到儿子来,都会很激动、很开心的,但小焦就显得很谨慎、很迷茫。

她说:这不是她的儿子。她用手比划了一下,说她儿子只有这么点点高。

然后呢,我们就想让小焦和她儿子相处一段时间再走。但小焦还是不愿跟着他们出门,不敢走,她已经把这个医院当成保护她的地方,当成她的家了。所以,最后,是我们护士长陪着她,她才愿意同她儿子、媳妇一同出去转一转,买点衣服,玩一玩的。

那最后走的时候呢,她还不肯走,她还必须要把她以前在医院穿的那些衣服包在一个小袋子里,带在身上。

然后,我们医生护士就一起把她送到车上,她才非常非常不舍地离开了这边,因为她在医院待了十一年了。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小事情。

她儿子给她买了双新皮鞋,但她不敢穿。她说:这双皮鞋是总统夫人穿的。意思就是说,她是普通老百姓,怎么能穿这么名牌的东西呢?

那她回家路上呢,她还是把医院里的衣服抱在手上,包括回家以后很长时间都是,到哪都把那一小包东西拿在手上,就像宝贝一样。

那回家以后呢,对于她来讲就像穿越了一样,相当于是从三十年前穿越到了现在这个社会和家庭,所以,对她来说是有很多惶恐和紧张的。

那她以前住乡下,在家里睡的是炕。现在,回到家里住的是商品房。她就不敢睡,睡的时候得让她儿子、媳妇睡在两边,她睡在中间,她才敢睡。她就特别紧张。她说家里以前有炕,不是这个样子的,然后睡到半夜,天还没亮,她就把她儿子、媳妇喊起来,说她们家还有地要种呢。

但你也知道,精神分裂症想要彻底治愈的话,还是比较难的,是需要长时间靠药物维持的。然后,他们家条件也比较一般,还有个小孩在上学,那也没有人照顾她。

所以,回家一段时间以后呢,她家人还是把她送到了当地的一个精神病院。然后,她儿子就隔三差五去送点吃的,看看她,带她出去玩玩。当地政府也给予了一些支持,每个月他们家里只需要拿出几百块钱给医院。

我后来也回访过两次,看她的视频,看到她过年的时候和家里人一起吃饭,过得还是挺好的。

那小焦虽然回去以后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但在宁夏,包括吃饭也觉得比在宜兴香,因为毕竟每个地方饮食习惯还是不一样。

那在这个故事之外呢,还有个故事,也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

因为就在小焦回家前,他们家出现了一些问题,她儿子和媳妇出现了一些感情危机。就像前面说的,她儿子可能是因为自卑,他和他老婆之间的互动模式可能就出了一些问题,他后来也自我检讨了,但当时的话,两个人就在感情上出了点问题,他就在外面找了个新女朋友。

那就在他妈妈回家前几天,那个新女朋友还来他家里,要宣战,要让他们离婚,跟小焦的媳妇说:你和他在一起,你能给他什么?但如果你们离婚的话,我能给他房,给他车。

那其实,她那个媳妇还是比较贤惠的,家里还有个儿子。那外面那个女人来了以后呢,她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忍受。

所以,接下来这个家庭面临的很可能就是离婚。

但小焦的信息公布出去以后呢,那对于这个家庭来讲,就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第一时间,小焦的儿子就像找到了人生方向一样,他就问他老婆:我妈妈是精神病人,你能接受吗?然后,他媳妇回答就很精彩,她说:是你的妈妈,那就永远是我的妈妈,不管她得了什么病,我都会照顾她的。

后来,第二天,他们就一起开车来了宜兴,来接妈妈了。

那接回家的时候呢,那个媳妇就跟我说:妈妈接回家也好,这样那个女人也不敢到我们家来了,因为精神病人,她也怕,她又不会照顾一个精神病人。所以,小焦的儿媳妇呢,还把她当宝贝一样接回家的。

但当时,我也担心,那在小焦回家以后,家里经济上会不会有什么压力?但后来随访就发现,当时在小焦回家的路上,他们家亲戚朋友就开始发红包,开始转钱什么的。因为她回家那段时间,儿媳妇就没法上班,得照顾她,就相当于家里只有一个人开开出租车,要照顾这么大一家人,也是有点难处的。

那小焦回家以后呢,她那个儿子又照顾妈妈,又照顾儿子,又照顾家,可起劲了。而且,工作也变好了,从开出租车变成给领导开车了。那这个政府的领导呢,人品也不错。所以,他的一些行为举止就开始影响小焦的儿子。包括那个领导对孩子教育非常认真,所以,他也就慢慢开始变了。

她老婆觉得,是因为这个领导的影响。但我觉得,可能还是因为他妈妈回去以后,他有担当了,有动力了。

然后,他就跟他老婆承诺,他要好好挣钱,他要把他儿子培养出来。所以,他不光承担养老,也承担养小。

所以,如果想想他们当时离婚的话,可能受到伤害的不光是他老婆,还有他儿子。因为儿子这么小,父母离婚的话,这个伤害是没办法弥补的。所以说,这件事之后呢,我每每回访他们,也总能得到一些好消息。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家也会简单问候一下我。他回到老家以后呢,还给我们医院寄了一箱枸杞。

所以,这整个事情就让我感觉……尤其是那天晚上,接到很多热心人的电话。

但她如果在我们病房里的话,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她是谁,她是哪里人,她的话我们也听不懂。

其实能帮她找家,那天晚上我是激动得一个晚上也没有睡觉。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我还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整个故事我每次回想的时候,都特别特别开心,真的是,因为不光是让小焦回到家乡,还拯救了他们家庭。

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转岗的动力,我要做一个合格的精神科医生。
问:那您确实非常不容易啊,靠自己一个人力量在帮她找家人。

叶:是,我是在用最原始的办法,在网上找一些中卫的信息,包括他们做广告的、做推销的,反正只要是有电话的,我就打。

然后,又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区啊、县啊什么的都变掉了,所以要找很多很多信息。那到最后的话,其实信息也不是很连贯。

所以,最后如果不是因为中卫这个信息平台的话,可能最终还是没法帮小焦找到家。所以,这个故事真的是,我每次自己想想,心里也都很开心的。

其实,有的故事是开心,有的故事是伤心,但每个故事都很感动。
问:所以,小焦算是您第一个帮忙找到家的无名氏,是吗?

叶:对的。
问:那其实这个事情对您自己也影响很大。

叶:对,这之后更加有信心了。而且我之前担心,这些病人回家以后可能会给家庭造成负担,但其实退一万想,如果病人家庭条件还好的话,那会接纳他们,如果家庭条件不好的话,那政府也会来帮助他们。所以,对于病人自己来讲的话,回到老家,包括饮食、语言各个方面,他也可以更好地适应,也不会那么紧张了。而如果病人生活在一个语言也不通的地方,那对于他来讲,也是会惶恐不安的,是吧?
问:那在您的观察里,这些病人回家以后,家里的亲戚朋友会有什么排斥吗?

叶:好像我现在帮助的几个无名氏里,都还没有,因为如果他们有能力的话,他们就接回家了,没有能力的话,他们就会到医院里定期来看看他们。

另外,如果父母在的话,那一般就毫不迟疑地就接回家了,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也不在了,那他们的远方亲戚也是会来定期看望他们的,然后那些远方亲戚来的话,也是哭得不行。

病人可能坐在那边,一句话也不说,看着他姐夫啊、堂弟啊,但你能看到患者头上的汗就一滴滴往下滴,其实病人心里还是很激动的。

有的时候,父母不在了,可能是邻居过来接,但即便是邻居,如果当年和他们父母处得好的话,也是激动得不行。
问:那您之前在群里分享时候,还提到一个无名氏的故事,说是他妈妈在临终前跟她女儿讲,一定要找到你这个弟弟,那个故事我还蛮感动的。

叶:对,那是个河南的病人。

他妈妈临终前就跟她女儿说,你一定要找到你这个弟弟,因为他那个姐姐是老大嘛,她妈妈临终前就给了她这么个交代,那她心里其实压力就一直蛮大的,当时,她才五十几岁,但已经是满头白发,她说她这个弟弟走了以后,她晚上睡觉都不成。
问:他的故事您也可以再跟我们分享一下。

答:那这个患者呢,是河南人。

他的爸爸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呢,出现了一个意外,不是乡下种田收割的季节,粮食会堆得很高吗?然后,有一天,下大雨,刮大风,他爸爸在粮食边上的时候呢,粮食就压下来,就把他爸爸给压死了。

所以,他相当于从小就是单亲家庭。

那二十多岁的时候,别人就给他介绍对象,开始谈恋爱,然后他因为没有爸爸,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胆子小,然后谈恋爱没有成功,对他又更加是种打击,是种创伤。

所以,他家人就讲,是因为这个事情,他开始出现精神异常。后来,他一把火把家给烧了,然后就离家出走了。那他走了以后,他妈妈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找。

所以,谁都没有想到,他会从河南老家一路走到宜兴来。

然后,帮他找到家以后,他姐夫来接他,就也哭得很厉害,他说:你命好大啊,还好你往南跑,你要是往北跑的话,可能早就冻死了。

那他离家出走以后呢,可能也是露宿街头,然后就在宜兴街道上呢,被车给撞了,骨折了,然后就送到医院,发现他精神异常,因为公安部门要采集信息,可是这个信息也采集不到,那交通事故该怎么处理呢?后来,看他精神有问题,公安那边就把他送到了周铁医院,在这里养护,这一养护就是七年。

那后来我去的时候,他基本是不说话的,沉默寡言的,身高也不高,一米六几这样,眼睛倒是长得大大的,然后就是那种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吃饭,也不太敢看人这种样子。

你不管问什么,他都点头,说是,他说话口齿还是清楚的,那我和他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呢,我就问他,你还记得自己家在哪里吗?你可以写给我看看吗?

他因为不怕我了嘛,不怕我会害他了,他就真的在纸上把他家庭地址一连串写出来给我,我当时可兴奋了,我就把他这个信息给了民政部分,但是一查,说地方是有,但没有这个人。

但我想想,他都把家里地址从市到镇到村都写出来了,怎么可能会错呢?然后,当时他们其实已经电话都打到那个地方居委会了。但我还是不想放弃,就把居委会电话要过来,自己打电话过去,希望他们再核实一下。

然后,过了两个星期,他们那边就回复说,这个人确实是他们那边的人,他的姐姐还在的,可是他离家出走已经十多年了,户口已经被注销了,所以查无此人。但因为我把照片传给那个居委会了,那个居委会就拿着照片一家家问过去,那虽然离家这么多年,但一些基本样貌还是看得出的。

后来,我就和他姐姐通微信视频。

然后,他看到他姐姐的时候呢,头上的汗就滴答滴答往下滴,他也说不出来话。而他姐姐呢,也在视频里哭,她说:终于找到他了,她妈妈临终遗言就是一定要找到这个弟弟,现在终于找到了。

那后来没过几天,他姐夫和堂哥就背着两个麻袋,可能因为当地经济条件也比较差,他们就背着麻袋,里面装着点吃的东西,来我们医院。因为他姐姐比他大个十几岁,所以他姐夫也是看着他长大的,感情还是蛮深的。

然后,当时他姐夫来看他的时候,血压就飙到两百,平时他吃点高血压药,血压都是平稳的,那天来了以后呢,我看他脸色不好,就问他,他说他一路奔波,晚上兴奋也睡不着觉,现在就有点头疼了,那我说,要么帮你量下血压吧,结果一量,低压120,高压200,我说你赶紧坐着不要动,赶紧吃药休息一会。

所以,一个姐夫能激动到这个样子,说明这个病人在他们家人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然后,他们后来在宜兴又待了一段时间,因为家人也在纠结,回去后该怎么安排他,因为他父母也不在了,房子也没有,户口也没有,那这样回去的话,那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险也没有,你说户口没有,那还能干啥呢?

那后来我们这边公安和他们公安对接了一下,就帮他把这个户口给恢复了,那边政府也帮忙,把他接到当地的一些机构去了。
问:那您有担心过,这个病人回去以后,可能当地情况也不太好,也没有精神科医生,会不会复发呢?

叶:其实这个病人已经很稳定了,不吃药也没关系了,现在就是小剂量维持,只是他一直不敢说话,他紧张,包括在精神病院里,也有病友会打他,有一次,一个病人把他打得鼻青脸肿的,他个子又小,所以,他就更加胆怯。

所以,我想,他回去以后,哪怕政府给他个低保啊、五保啊,怎么样都比在精神病院强,生活质量也会高一点。
问:那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基本都是你一个人在做这个事情咯?

叶:因为病房里面大家找了这么多年了,公安也找了,民政也找了,都找不到,慢慢就习惯了。而我呢,和他们视角不同诶。他们是在上班,而我最开始是抱着做义工的心态去的,我的任务就是在那边和病人聊聊天,带点东西给他们吃吃。
问:所以,对于你来说,帮助这些病人找家也许是更加重要的?

叶:当时,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无名氏关在精神病院里面,只知道那里会有精神病人,但去了以后就发现,他们的眼神那么无助,那么惶恐,真的是让你想不帮他都不忍心。

但是呢,在帮他们找家的过程中,我也在想把他们送回去到底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因为有的医生也担心,精神病人回去以后,吃药、生活各方面对于家庭可能都是负担。

但我自己私下都会问这些病人的家人,你们到底有没有能力照顾他,假如有能力照顾他,那就把他接回去,如果没有能力,那就实话实说,你说,你暂时没有能力,那把病人留在精神病院的话,政府也能提供一些帮助。
问:所以,你在他们回家前,都会问清楚他们家里的情况?

叶:对,我会私下里问问他们,因为家人接走就接走了,那肯定也不可以的。我得让病人有个合理的安排,就像我养了个孩子一样,我得确保他绝对安全,没有很大的风险,我才能让他走。
问:那您说,在您去之前,大家花了好多年时间帮这些病人找家,但都没有找到,那您觉得是什么因素让您能够成功的?

叶:那我最开始呢,也是试用期嘛,所以我就有很多时间在病房里多泡一泡,和病人聊聊天。那一般病房是五点下班,那我儿子正好也要在学校上晚自习,所以,我就在病房里待到八九点才走。所以,其他医生在病房里一天待八九个小时的话,那我会待十多个小时。所以,每天都和病人泡在一起。

那这之前的话,大家找没找到,可能因为:第一个,大家没有这么多时间;第二个,大家也慢慢习惯了;第三个,很多病人也不愿意跟他们说话,因为很多人有被害妄想啊,或者有过一些创伤啊,他们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所以,你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还有爱心,也是比较重要的。

那还有个病人,也离家十五年了,关在我们医院七年多,那另外七年多在哪里也搞不清了,他可能在社会上亲历了太多太多事情,所以,也是那种特别敏感多疑的人。

那后来,我们终于帮他找到家,他妈妈来的时候也是哭得稀里哗啦。

他妈妈说,找了他三年时间,南京、安徽全找遍了,为了找他花的钱都够盖一幢楼房了。也到处贴寻人启事,他来的时候还把她那张泛黄的、皱巴巴的寻人启事拿出来,上面她儿子的照片还是二十多岁时候的。

那之前他们家房子要拆迁,当时政府就说,你儿子已经不在家了,你不能分房子,他妈妈就斩钉截铁跟人说,我儿子一定会回来的,我儿子一定还在的。

然后,她来的时候,就哭得……来了就给我们磕头,诶……那种感觉,她说,她终于找到儿子了。

其实,她来的时候也挺让人心酸的,她来的时候还带了两本残疾证过来,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也是精神分裂症。然后,家里那两个孩子呢,他们结婚的对象也是精神病人。那当时,我就懵了。我想,要是把这个病人送回去,那会给他们家再造成多大的负担,对吧?

但是,他妈妈真的是充满了感激,从家里带了好多花生啊、芝麻啊过来,但其实那个芝麻啊,虽然我们心里是很感激的,但其实我们也不会去吃它的。

然后,她走的时候,还跟我说了句话,她说:叶医生,我儿子结婚的时候,一定要请你去吃喜酒。她说:要不是因为他走丢了,不然他们这么多年肯定带他去大城市里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手术啊,能把他儿子的病给彻底治好的。

因为他儿子在发病的时候,有个诱因,就是做瓦工的时候,从楼上摔了下来,头部有外伤,然后才出现精神异常的。所以,他妈妈就问:回去以后,是不是可以再开个手术,看看行不行啊?那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给他点药,好好吃一吃,但等她儿子结婚的时候,她一定要请我去吃喜酒。

所以,这个妈妈一点也没有嫌弃这个儿子,还想着给他找媳妇哩。所以,当时我就想,可能在妈妈眼中,儿子永远都是优秀的,所以,她也从来没想过,他是病人,什么不能干,什么不能干,她想的是等他回去以后,帮他成家。

然后,回去以后呢,当地社区也帮扶他们。他妈妈就在当地那个街道上呢做清洁工,然后每天上班的时候呢,就带着她儿子。后来,居委会的人也发视频给我看,就看到他妈妈扫地的时候呢,他就坐在边上陪妈妈,而他妈妈呢,脸上也是充满了笑容,就觉得儿子找到了,心里可踏实了,带在身边,一点也没有嫌弃儿子。

那带回去了有两年了吧,每年过年,他妈妈都会打个电话给我,说一些感谢的话,然后简单讲下他在家里的情况。

而且他妈妈对用药可有经验了,吃什么药,怎么治疗,剂量多少,因为她家里好多孩子都是,所以不会太担心停药啊什么的。

问:所以,听您的故事就有很多感触,因为之前也碰到过一些病人,在生了病以后,父母就很不理解,就嫌弃孩子,像是抑郁症,就觉得是不是孩子想太多啊,所以,在您的故事里,确实也看到了很不同的一些地方。

叶:其实父母嘴上讲嫌弃,可能心里面还是不会抛弃他们的。

那有个病人,我们叫他华仔,他因为父母已经不在了,所以没能接回去。但他妈妈在临走前就给他舅舅留了五万块钱,她说:假如我儿子再回来的话,你要把这个钱转交给我儿子。

那我在跟你讲这个的时候,我头皮是发麻的,你知道吗?

因为他母亲在走之前的话,儿子已经离家十几年了,她还坚定她儿子会回来的。所以,她在临走前,就给儿子留了五万块钱,说要给儿子吃饭钱。

那他那个邻居,那个老太太,可能是跟他妈妈处得比较好的,来的时候,哭得也是不行。然后,当时他姐姐也来了,也很感谢,说她这个弟弟离家出走以后呢,心里就好像一直有块石头压着,因为他当时走丢的时候,是住在这个姐姐家的,是从姐姐家走丢的,所以,他妈妈一直对姐姐心里是有想法的。
问: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多这样的无名氏住在精神病院里,尤其是在民政系统,可能对于他们来说,回家依旧是个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叶:对,可能信息采集还是不太流畅,然后语言又不通,他们又不太说话,所以,你连他们是哪里人,哪个民族的,都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你想想,前面那个病人从宁夏几千公里走过来。

但今天我跟你讲这些故事,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担忧哦,我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那在病房里面,这些无名氏让你觉得很无助,很想帮助他们。

但其实在病房里,还有另外一个群体,也是弱势到不能再弱势了。

这些人他们有家人,但是呢?发病以后可能就有些行为问题,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然后就被送到派出所,送到精神病院里去了。

但他们其实病情稳定了以后,是很想家人的,很想出院的,但出不了,没有家人来接他们,也没有家人来看他们,就好像被家人遗弃了。

所以,我有时候也想,这些家人不来接病人出院,那是不是应该有什么法律措施可以制裁一下他们?你即便不接病人出院,那至少隔三岔五过来看看病人也好,因为有的病人真的已经是缓解期了,他们很想念家人,非常想出院。

那你说,可能家庭情况不好,没法接病人出院,但起码你能买个两斤水果,过来看看病人,是吧,逢年过节接回去吃个饭,再送回来,对吧。

所以,有时候我也觉得,政府救助可能既帮了一部分人,也害了一部分人,因为给了他们家人遗弃他们的理由,让这些病人没有亲情,也没有生活质量。
问:对,其实,各个地方这样的病人都很多,有些家人就觉得,病人住在医院里,政府出钱,然后医生护士照顾得又好,为什么要接回去呢?

叶:所以,有时候确实觉得,政府救助既帮了一部分人,也害了一部分人。这些病人又不能自动出院,家人都签了字的。

所以,如果你要问我做精神科医生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我可能还想再讲一个小事情。

就是我之前有个病人,他妈妈交了两千块钱押金,但住了几个月后呢,这两千块钱押金肯定不够了,但我们每次给他妈妈打电话,他妈妈都找各种理由不想交钱,就说:我儿子病都没治好,你们还管我要钱?我还没找你们呢!

当时,他妈妈讲话就很冲,很让人生气的。

但突然有一天,我得知,他妈妈本身也是精神分裂症,所以就一下子,心里所有的抱怨、所有的不平都没有了。你想想,一个精神分裂症妈妈带着她儿子来住院,然后交了笔押金就走了,然后医保的话又规定你在这里住院,住了一段时间就得出院的,但他就待了一个月两个月都不走,而且每次来讲话还很冲。但后来才知道,这个妈妈虽然看起来很正常,但其实她自己也长时间在吃抗精神病药。

所以,有的时候,真的就像别人开的玩笑那样,精神病人的家属可能自己就在吃病人两倍的药量。

所以,我们做精神科啊,就一定要想到所有可能性,一定要非常有耐心,有爱心,才行。
问:那其实现在很多人都不想做精神科,觉得这个工作不太体面,那您在转岗做精神科医生的这个过程中有面临这样的问题吗?

叶:我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真的要做精神科医生,只不过是去做做义工,帮帮那些病人。

但确实,有些精神科医生他们不大愿意跟人讲自己在精神病院上班。

但我自己其实从来没有这种想法,我还经常在朋友圈科普各种精神疾病,我希望身边的亲戚朋友能够识别这些病,能够及时治疗。那也因为我经常会在朋友圈发些东西,所以亲戚朋友啊,也会有些这方面的问题要咨询我。

所以,我就没觉得做这个事情不光彩,反倒是乐此不疲,信心满满的。而且现在慢慢的,有些亲戚朋友他们的小孩有心理问题,有些失眠的问题啊,也都会找到我。

主要这个事情是我喜欢做的,所以我也没觉得累,而且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我通过谈话治疗、心理治疗解决一些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也是医生的一种升华。
问:那您在转岗过程中还碰到过其他什么困难吗?

叶:可能还是收入的问题,因为之前在宜兴的话,精神科医生的收入只有普通内科外科的一半,那你来转岗的时候呢,可能又会减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收入。

而我的话,又是自费转岗的,所以这三年转岗期间都是穷学的,没拿医院一分钱工资。所以,虽然温饱能解决,但要从家里拿钱还是会有小压力。

还有就是专业知识这块。

因为转岗培训也是很规范的,你到一个新科室,可能没过几天,带教老师就要你值班。还包括电脑系统,也是个挑战,因为之前都是手写病历,所以到了这边,打字速度啊,带药啊,开药啊,一开始真的是“拖”上来的。

所以,一路走过来,真的是痛并快乐着,虽然压力很大,但确实也学到很多东西。
问:所以,您现在四十多岁,那转岗对于您来讲其实相当于是“二次创业”咯?

叶:对,所以我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就是,前十年我要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然后中间十年觉得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课太多了,缺失了太多东西,所以就把重心转移到了儿子身上,然后闲暇时间做做义工,那现在小孩上了大学,我觉得还能再做十年吧,其实精神科可能十年后还能再做个十年,因为只要你有耐心,有专业知识,可能比其他科室做的时间可以更长一点。
问:那您觉得在做精神科医生过程中最让你快乐的一件事是什么?

叶:还是能帮助那些流浪汉、无名氏找到家,病人开心,家人也开心。另外,就是能看到精神科的那些青少年能回归学校,能正常上学。
问:那昨天,我们也讲到,精神病人寻亲这个事儿可能靠一个人力量是不够的,那您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读者里可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人说的吗?

叶:因为这个群体真的需要很多很多有爱心的人来帮助,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够的。

包括我用的办法都是最原始、最笨的办法,没法帮助更多的人。

所以,如果大家有这个爱心和耐心的话,我觉得可以组织个平台,专门针对那些发病时候走丢的精神病人,包括很多老年痴呆的人,他们家人其实很重视、很痛苦。

所以,如果能有这样一个专门给精神病人寻亲的平台的话,那么,他们的家人可以第一时间想到这样一个平台,我觉得可能会更好。
问:那昨天,我其实在网上简单查了一下,发现民政部有个给流浪汉寻亲的网站,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

叶:嗯,我也上过那个网站,但也不知道是因为人手不够,还是什么原因,很多信息还是查不到。因为那个网上各种人都有,就没有专门针对精神病人的这样一个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