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杜陵叟》 唐·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13《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 唐·白居易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叹偶成诗。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14《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刘长卿这首诗写了秋日游子的羁旅之思,登高远眺,远树苍苍,人烟渺渺。霜降日的断鸿之声格外悲切,而羁旅之思也分外低迷。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里说,“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诗人不需要白衣送酒,自己带酒而来,一醉方休。 15《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唐朝诗人元稹有一组咏二十四节气的诗歌,这是关于霜降节气的一首。霜降时分的秋天一片萧瑟之气,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是说一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在这里诗人就用了豺祭兽的典故。再加上疏木、哀鸿、思乡,这时候可以饮上一杯美酒,忘却这他乡故乡、忧伤哀愁、古今岁月。 16《赋得九月尽(秋字)》 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霜降后,秋将尽,莫要再赋愁绪,把握最后的秋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