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理喻园理:山水画境中的古典园林

 眼镜老猪猪侠 2019-10-23

艺术发展到了宋代,开始逐渐放弃外部拓展而转向开掘内部境界,在日益狭小的内部环境中纳入尽可能丰富的内涵。这种影响及于园林,则造景更讲究缩移摹拟,于咫尺的物质环境内开拓出广大的精神世界,在有限的物境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胸有丘壑,以大观小


山水画论介入造园艺术,园林开始呈现“画化”的局面,表现为园林的景境与诗画结合。追求景观意境的情与景的结合,是宋代文人园林的最大成就和特点,产生了“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园林意境和诗画情趣。

宋代文人在有限的空间内苦思经营,使缠绵的情思从一角红楼、小桥流水和树木的绿化中显露出来,以山水为蓝本、意境为主题,以画造景,以景入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园内的一山、一石、一亭都细心雕琢,用“曲”、“藏”、“显”等手法在有限空间中表现无限。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今张绢素以远暎,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图画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王微在《叙画》中提到:“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

沈括云:“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应见其中庭及后巷中事……”这种俯仰观察的空间意识,也为文人园林小型化的空间处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文人园林就不再追求各种景观的巨大体量和数量,而是以拳石勺水的概括和象征手法,把峰峦、崖壑、泉涧、建筑、植物等的丰富形态与其在空间上的远近、高下、阔狭、幽显、开阔、巨细等无穷的美妙组合穿插在一起,形成纡余委曲而又变化多端的空间造型,来体现园林以外的广阔空间。


蝼蚁之余,便有远韵


宋代文人画家在极有限的园林空间里,体会到了宇宙本体的无处不在,体会到了拳石勺水融入宇宙而具有的境界,以至于当时的文人都把在“壶中”创造山川万里的天地境界作为普遍和自觉的审美意趣追求。毛滂在《蓦山溪》中写道:“试择其蝼蚁之余,加以斧斤,乃能为亭二,为庵、为斋、为楼各一,虽卑隘仅可容膝,然清泉修竹,便有远韵。”宋人为园林定下了“蝼蚁之余,便有远韵”的发展方向,反映出他们的气质和情操。

文人画家采用精微的造景手法,对园中各个细微的景物景点进行细致刻画,百步之内,诸景毕集,溪、丘、泉、池、亭、堂、岛、花,应有尽有,这实在是一种高超的技艺。所以,经文人画家着意经营的造园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宋代艺术产生的“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天之隐”等审美概念也影响着园林,导致园林的“小而精”,虽然缩小了园林空间,却开拓了创造意境的领域,奠定了文人山水园林发展的基础。






ID:ai_garden

交流 | 转载 | 投稿 | 爱园林 

投稿可发送至“ouyuan@ncspread.com”哦~

转载请注明出处耦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