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我一个窗户,教你如何拍出好人像?

 hercules028 2019-10-23
许多人问客叔:拍人像除了人长得好看以外,在哪些地方拍摄最出片呢?

其实,我们熟悉的:公园、教室、楼道、卧室、街道、咖啡馆……这些都是出人片最佳的地方。但是有时确实找不到身边的这些场景怎么办?

这里,客叔再告诉大家一个绝妙的好地方:窗边!

窗户光就像一盏大而明亮的补光灯,可以为拍摄者提供柔和而又有明 确方向性的光照。如何拍好窗户光人像呢?

来,跟着客叔学起来!
1. 什么时间段比较好
当室外是晴天时,照射 进窗户的光线会很明亮,此 时画面的明暗反差会很强, 拍出的照片光影造型好,如 右图所示。如果室内窗户很 多,四面环窗,那么画面的 明暗反差就会较小,如下图 所示,这时适合表现带有高 调氛围的柔美效果。
拍摄要点:①人物脸部受光均匀,画面光感强烈,使用点测光对准人物脸 部较亮处测光:②人物低眉颔首的神态表达出安静沉思的情绪氛围;③运 用纵向三分法构图,将人物安排在左侧1/3处,进行有效突出。
拍摄要点:①现场光线 照射充足,白色的桌面 起到了很好的反射光的 作用;②人物弯曲的胳 臂与肢体形成了稳定的 三角形形态。
当室外是阴天时,照射进窗户的光线会很柔和,此时画面的 明暗反差适中,适合表现柔美的 画面意境。
拍摄要点:①阴天时画面光感不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窗纱来丰富画面内 容;②人物掀起窗纱,望向窗外的神态十分自然。
2. 如何选择光位

利用窗户光拍摄人像时,我 们可以通过改变人物的受光角度 来实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①人物正面朝向窗户。人物 正面面向窗户,整个脸部都处于 光照之下,会把轮廓刻画得很明 显。这种拍摄角度最好选择清晨 或傍晚时,阳光照射强度弱,可 以拍出暖意融融的画面效果。
拍摄要点:
①黄昏时的光线照射柔和,光影交错的画面使人感觉温暖;
②人物 斜靠在木梯上,弯曲的胳臂和腿构成了迷人的曲线美姿。
除了可以在室内 拍摄外,我们也可以 尝试在室外隔着玻璃 拍摄,来表现一种带 有故事感的画面。
这时可以将对焦模式切换为手动对焦,选择左侧人物的眼睛作为对焦点;②避开高 亮的反光面,构图取景时,要防止玻璃反光区域影响主体。
②人物侧向窗户。

当人物侧向窗户时,会产生侧面光照的效果,这样拍出的照片会更有立 体感。在拍摄过程中,可以让人物小幅调整脸的朝向,直至调整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光照角度。另 外,通过调整人物与窗户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改变人物脸部的受光强度。
拍摄要点:①虚化左侧的 人物背影,既可以突出右 侧的主体人物,也可以增 加画面的空间纵深效果;
②等待时机,抓拍人物展 颜欢笑的瞬间。
③ 人 物 背 对 窗 户。当人物背对窗户 时,会产生逆光的光 照效果,这样的照片 效果会呈现出朦胧暖 意的高调氛围。
拍摄要点:①在逆光拍摄 时,我们要优先考虑人物 的脸部曝光准确,此时可 以忽略背景是否过曝,如 果想避免背景的细节丢 失,可以通过拉上白纱来 降低光线的照射强度,或 者借助白色的反光物体对 人脸进行补光,以降低脸 部与背景之间的明暗光 比;②注意美姿造型与脸 部表情。
3. 设置曝光模式为手动模式
由于窗户前的位置相对固定,短时间内的光线变化不大,因此可以先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测 光,确定好曝光组合后,再切换为手动曝光模式。

4. 设置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
窗 户 光 有 强 有 弱,如果是艳阳高照的天气,那么可以从 最低感光度设起;如果是阴天,那么就从ISO 200开始设起。 光圈可大可小,具体 根据画面表达的需要 以及快门速度是否在 安全快门以上来综合考虑。
拍摄要点:①逆光拍摄时,为了保证人物脸部的准确曝光,需要使用点测光对准人 物脸部测光;②借助书本的反光,可以有效降低人脸与背景亮光之间的明暗光比。
5. 完成测光和对焦
测光的思路是要优先保证脸部的曝光准确,多数情况下可以设置测光模式为点测光,对准人 物脸部测光即可。遇到明暗反差较大的情况,例如下图中的人物侧对窗户时,画面的明暗反差较 大,这时需要对准人物脸部明暗交界的额头位置测光。

设置对焦模式为单点单次对焦,对准画面 右侧人物的眼睛对焦;然后保持半按快门,锁定对焦,移动相机确定构图,完成拍摄。

实时查看曝光效果,可以手动调整光圈大小或快门速度来改变曝光效果。
拍摄要点:
①通过控制人 物与窗户间的距离来控制 人物受光一侧的光照强 度,即远离窗户就可以减 弱脸部的光照强度;另 外,可以使用白色的反光 物体对处在暗部背光面的 脸部进行补光;
②发型、 服装与背景要搭配得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