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港有座深藏在闺阁中的神秘“土楼”,趁着周末踏秋去

 乐康居 2019-10-23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又到了一年最high的秋游季

不知道你是否和小编一样
一颗想出游的心正蠢蠢欲动呢

没假期出不了远门?
表着急
小编马上推荐泉港一处小众千年古村落
那里深藏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土楼
它神秘而壮观定能在这深秋惊艳你的眼...


提起土楼,大多数人会想永定土楼或者南靖土楼,其实红砖古厝的泉州也深藏着许多不为人熟知的“土楼”。其中有座就藏在泉港前黄镇前黄村的西南面,她仿若闺阁中的“小家碧玉”等着你来探寻。

「黄素石楼」俗称“土楼”,始建于清朝,是福建省唯一一座纯粹的石筑土楼,系黄素、黄堂官父子历时三十多年而建。

为何称为“土楼”?据说当时大楼叫“定楼”,年长月久后糯米灰混凝土逐渐变黑,看似土壁,因被称为“土楼”。

「黄素石楼」为平面方形四合式,主楼房间36间  外围厢房72间。主楼「哨楼」的一、二两层由花岗岩条石砌体,精凿得平坦均匀,只见线条,不见灰浆。墙壁厚度达1.4米。

三层楼上四墙角各伸出一个哨楼,每个哨楼设有四个射击孔;楼外墙四壁亦用糯米糖水灰涂抹而成,以表“财不外露”的自谦。

石楼的建造极其坚固,具有防火、防水、防盗三重功能,这样的结构,在中国建筑史上实属罕见。

行走于「黄素石楼」中,楼前的牌坊、精雕的窗花依然可见昔日的辉煌。也因此,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览观赏。

侍卫府

在黄素石楼的西侧,还有一座建于清朝光绪年的皇宫式宏伟建筑群,名叫「侍卫府」。

「侍卫府」坐东朝西,墙体为红砖白石结构。硬山式的屋顶,燕尾式的屋脊高翘欲飞;屋檐下水车堵上雕刻的山水人物、花卉树木和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

大门门楣悬挂着“侍卫府”三个字额外醒目。

合隆商行

前黄村有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闽南古厝名叫「合隆古大厝」,大厝始建1911年,是当时的典当行和布行。

其建造者是个叫黄汝碧的商人,他因经营豆腐店而发家致富,用三年多的时间修建了这处大厝。大厝的整体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还不失大气壮观。

“三元及第”黄理井

在前黄古街中段,有一口开凿于宋代的“三孔井”,又称「黄理井」,井水水质清冽甘甜,大旱不涸。

据说此井是黄氏开基祖黄理徙居此地后,仿效祖籍地莆田涵江黄巷黄岡祠前的水井而建置的,寓意“三元及第”。

这口供给村民生活重要水源的古井,见证了前黄村悠久的历史。

黄文惠故居

前黄村还有座廉吏故居,故居的主人叫黄文惠。走进「黄文惠故居」,只见整座建筑白石红砖墙体,中部为悬山式屋顶,两旁各为硬山式屋顶,所有燕尾式屋脊高翘直指苍穹;双重屋檐下,用白灰泥塑着各种各样图案。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进入大厅,楹联板上分别用楷书写道:一门三出仕,六世四登科。这幅楹联形象地概括了黄文惠家族显赫的世宦历史与辉煌的科第联芳。

总而言之「黄文惠故居」,有着闽南传统民居对称、严整的建筑性格,值得你来看看。

掌中布袋戏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已在泉港前黄村代代相传了百年之久,是福建省级“非遗”项目。

作为泉港「南派布袋戏」的主要传承人,黄汉中师傅一个人用自己的一双手将原本没有生命力的木偶变得活灵活现。

都说“方寸之间行万里,一人掌中出百官”。这方寸之间的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的会的,不过我们的主播表示,想要了解泉港文化,除了用眼睛来欣赏,也要亲自上阵用心灵去感受一番。

瞧,一场新手带来的“掌中布袋戏”就要在今晚上演,小伙伴们记得来围观哦~

揭、劈、盖、挑、撩、拨,动作精准、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这便是前黄村的另一项“非遗”罗家棍。

「罗家棍术」属安徽休宁鹤城武术在民间的遗技,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前黄镇三朱村村民朱木春外祖父庄顺成传入前黄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泉港闽南古韵如此璀璨,单单一处前黄村就有如此之多的非遗瑰宝,金秋来这旅游的你,除了看美景也不要错过这些精湛的民间技艺哦。

泉港的美丽风景琳琅满目,

只是一直隐藏在深山之中,

等待人们的发现。

风光无限好的秋季你应该找个时间,

来这里走走感受古村文化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