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喜欢营地,却不是喜欢它本身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19-10-23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营地并不是喜欢营地本身,而是户外营地所创设的场景,以及在场景中自己浸润的情感和意志,投射的人格和品位能够给人带来定向感、认同感。


户外教育营地的场景革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农村地区要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
 
该《意见》作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为营地教育在内的优质教育内容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户外营地教育被比喻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无疑会成为新时代青少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将会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三足鼎立的未来青少年教育体系,因为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刚性需求。
 
户外运动是指在户外场地开展的集体项目群,具有运动、休闲和教育等属性。户外运动种类丰富多样,涵盖面广泛,包括水面运动、陆地运动、山地运动、航空运动等。

户外教育通俗的讲,可以概括为有计划、有组织,预先谋划好在户外发生的学习活动。其教育课程更是丰富多样,在离家住宿或者是外出旅行这一基础上可以体会到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体验,参与者可以投身于这些体验中,进行各类富有挑战性的户外活动。
 
营地从狭义来看是一块土地,从广义来看是指教育的载体。

户外教育营地空间本质上是一种以户外体验为核心元素的教育、运动、休闲创意空间的集合。按照美国营地协会的定义,营地教育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精神方面的成长。
 
户外营地教育能够提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所不能提供的多种场景。很多时候,人们喜欢营地并不是喜欢营地本身,而是户外教育营地所创设的场景,以及在场景中自己浸润的情感和意志,投射的人格和品位。能够给人带来定向感、认同感。

未来,教育不再单单用学校和教室来标识,甚至不以开展的课程定义,而是由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教育场景来定义。
 
户外营地教育真正的意义是把对的内容放到对的场景里,去产生对的效果。户外教育营地的空间生产需尊重人不同于工业和信息产品的复杂性,需尊重人不同于植物与动物的自主性,需遵循人不同于智能产品的生命主权和情感成长规律。营地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能够让营地参与者体会不一样的“学习”,得到不一样的“成绩”。

户外教育营地的空间生产
 
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首创空间生产理论, 并架构了空间理论分析框架。他开创性的提出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以及社会空间生产理论,赋予空间及其生产新的内涵和寓意。
 
空间的生产主要是指资本、权力和阶层与空间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社会学视域中的空间概念已超越其物质性的原本意指,成为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
 
户外教育营地作为社会空间中的子空间, 具有社会空间的基本属性。就其内部构成要素来看既有固定性的物质构成,也有动态生成性的客观存在。户外教育营地空间的生产依赖于其物理空间、知识空间、人际空间和体验空间各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生产逻辑, 并借助各空间螺旋式的生产过程,完成教育营地空间整体性的生产。
 
物理空间
 
物质性是户外营地教育空间的本质属性。任何教育活动必定需要特定的教育时空环境和物质基础, 营地教室及其内部结构配置作为户外教育物理空间的主体, 为组织和开展营地教育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
 
户外教育营地及其内部结构配置、空间布局、感知环境等构成物质空间的基本范围。空间内物质设施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空间布局。户外教育营地空间的空间布局会影响营地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物质空间包括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两大类,户外营地是一个现实能够被感知的物质的场地,能够刺激孩子们的身心,产生力的反应和感觉,成为青少年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场地。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
 
户外教育营地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独特的场所,营地空间的声音、颜色、空气、光线等环境要素,会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健康、行为表现、学习效率乃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优良的营地物理空间最能唤醒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知识空间
 
知识是教学认识的主要客体, 是课程的本质。由知识这一文化符号所建构的户外营地空间表征称为知识空间, 它是户外营地教育空间的表征性、抽象化的空间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 知识内容、知识的物质载体以及知识的意义建构构成户外教育营地知识空间。户外教育营地通过物质载体将知识、营地导师、和营员连接起来, 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知识的意义建构可分为知识的表层意义建构和知识的深层意义建构。知识的表层意义建构主要指教师借助客观的教材知识, 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客观知识,这一建构过程是客观知识的授受过程,未完成知识的深层建构。
 
知识的深层意义建构要求在掌握和理解了客观知识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再次开发,实现新知识的生成、流动和共享, 这往往需要在营地导师和营员的双向互动中, 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式建构而产生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
 
正是由于知识的意义建构赋予了户外营地教育空间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户外教育营地的知识空间实践需要营地课程的引领。
 
户外教育营地课程应该是经典的社会生活的浓缩,我们需要通过把社会生活中那些典型的部分抽取出来进行浓缩和提纯,把它变成户外教育营地的课程。
 
在设计、规划和开发营地课程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基于学生未来不同的成长路径而有可能需要的社会场景。帮助孩子通过在营地的生活感知来展开人生的宽度。
 
不是简单地使学生学到什么,而是通过户外空间实践体验,使他越来越多的探索自己的可能性,越来越清楚自己的选择。
 
人际空间
 
营地教育空间不仅是具有承载与容纳功能的物质性空间, 更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关系及关系建立的社会性空间。
 
位于空间中的每个角色, 在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位置关系上, 遵循着与自身身份相符的逻辑和法则,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具有社会性、生成性和动态性。
 
户外教育营地是各种关系的空间,其中包括营员与导师之间的关系,营员与营员之间的关系,导师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言, 人来到世上“没有带镜子”, 而是借助“生产”和“交往”这两种东西作为镜子来认识和反映自己。
 
营地导师对待营员更像是一个淘金人,发现孩子们的进步与坚持以及身上没有被开发出来闪光点,通过针对性的鼓励,引领孩子成长进步。
 
与此同时,要求导师之间互相交流,高标准要求自己以成为孩子们的学习榜样。营员们通过参与多种挑战不仅可以获得户外生活的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同时能够收获友谊、团队协作能力。
 
体验空间
 
空间体验是一种个体体验, 它将个体与空间相连接, 是个体在空间中实际生活感受到的心理反应。
 
空间体验对象、体验主体和体验互动构成户外教育营地体验空间的主要内容。户外教育营地是一个有别于学校的体验空间,要求每位参与者都能参与其中,营地教育主体只有通过实际的在场、直接的体验才能领会和感受,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
 
青少年进入营地是有目的的玩耍和深度地探索自己,是创造性、娱乐性与教育性的持续体验,是生理、心理、社交和精神的成长。
 
体验过程不仅仅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经过营地体验,参加者们的心境会得到更多提升,在亲切、温暖的氛围内,青少年会获得更加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在这种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下,学生们不再会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而会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
 
体验空间的生产功能是整个营地教育空间生产的动力来源,不断推动营地教育空间的再生产和继续实践。
 
户外营地教育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要求每位参与者都能够亲身参与其中。
 
正如荀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户外教育营地可以通过营造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丰富而直接的体验,让参与者留下感知营地的场所精神。
 

营造视觉感受的体验:户外营地中的色彩、线条、形态等差异去影响。不同主题的户外营地能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不同季节的冷暖色调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营造味觉感受的体验:所有的嗅觉和味觉都是最难忘的回忆。 如果户外自然的气味可以通过营地载体植入设计中,各种食材的搭配,再加上视觉体验,结合不同地区特有的场所精神,它将使体验者感受到特定场所精神进一步深化。 

营造听觉感受的体验:在特定的场景中,听众的感受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户外营地进行设计时,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借助不同的鸟类清脆宜人的啼叫声,沙沙作响的微风吹拂树叶声,以及人为制造的特定音乐,即场所精神被展示出来。

营造触觉感受的体验:参与者通过在户外营地中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引出不一样的情感,进而感受独特的场所精神。

 
结语
 
营地教育活动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经历,户外教育营地是青少年重要的成长空间。
 
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也是危险的,行业共同体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营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空间生产理论有助于是我们对户外营地空间的认识的转变,从空间生产的角度看,户外教育营地的空间生产可以遵循时间—空间—社会的逻辑。
 
可以将“时间”视为户外教育营地体验的过程,“空间”视为户外教育营地构建的整体格局,“社会”视为一种存在着人际空间机制。
 
户外教育营地空间生产意味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基于户外教育的目标,改造户外自然空间,改善营地社会空间关系,进行空间实践,从而创造出符合营地教育目标和利益诉求的新空间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