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中家长群里一位高三的老母亲大吐苦水:
学习控想说,坚持坚持再坚持。逼一下孩子,他会比你想象中还要优秀。 父母跟学习成绩较劲,孩子才会发现自己有多优秀 01曾经跟一个让孩子辍学的爸爸聊过。 他们家有工厂,孩子辍学也不用发愁吃穿。 “现在学习的压力太大了,我不想让孩子遭罪。” 我尊重这个爸爸的选择,但也推心置腹了一番:
父母都心疼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吃苦,这能够理解。 可为了孩子妥协,甚至一再退步,这是万万不能的。 退而求其次,这是在放弃孩子的未来啊! 另外一个孩子的妈妈则是逼孩子的典范。 高三时,她妈妈对她的成绩要求十分严格。 不论是大考还是小考,一旦分数落下,她妈妈就会到学校问她怎么回事,还会去找老师询问她的学习状态。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位女孩子最后在高考的泥石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的一匹黑马。 成绩出来的那一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至今记忆犹新:
父母跟学习成绩较劲,孩子才会发现自己有多优秀 02《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幕,刘星抱怨自己什么都不会,怪当初父母没有逼自己一把:
小孩子小时不懂,成人后才深感自己样样不如人,后悔当初没有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 现在狠狠逼孩子一把,他会变得更加优秀,未来一定会感激你! 父母跟学习成绩较劲,孩子才会发现自己有多优秀 在和孩子聊天时,我们可以投其所好,甚至巴结孩子,但是,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我们不可以让步。 孩子现在还小,不懂事,他可能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无聊、很痛苦的事情。 每天想玩就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有意义吗? 孩子可以不懂事,家长却不能也不懂事。 你也经历过孩子的这个阶段,明白不读书的人生,到底有多惨。 会因为没文化而处处受人歧视,会因为学历低而到处碰钉子。因为什么都不会,而没有立足之地。 年少时贪图安逸,不好好努力,毫无作为,老去时就要忍受贫穷与空虚。 那些你已经掉过的坑,还要让孩子再掉进去吗? 父母跟学习成绩较劲,孩子才会发现自己有多优秀 03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教育最大的骗局,叫“孩子,你只要快乐就好”。 的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家长越来越推崇“快乐教育”,美其名曰“尊重孩子”。 就拿我叔叔家的孩子来说,孩子说对舞蹈感兴趣,婶婶二话不说就给她报了舞蹈班。两个月后,孩子又说想学画画,他们依然遵从孩子的决定。 不到半年,孩子已经换了三四个兴趣班,每个都是上了几次课就不想去了。 在我看来,这看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一种对孩子的放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孩子东学一下,西学一下,说得好听点是都有涉猎,但孩子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 父母对孩子妥协,受苦受累的只会是孩子。
越妥协,越失败,越平庸。 那些从小过得没有压力、无忧无虑的孩子,长大后未必会感激父母。 因为他发现正因为小时候的轻松,导致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处处被嘲笑。 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会后悔当初的轻松与放纵,甚至反过来责怪父母。 宁愿让孩子现在怨你,也不要让孩子用后半辈子来恨你。 父母跟学习成绩较劲,孩子才会发现自己有多优秀 04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逼孩子一把。 郎朗被父亲逼了一把,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钢琴大师。 直到今天,郎朗也十分感激当年父亲“逼我练琴”。 演员王迅在录节目时对小提琴爱不释手,想起了当年放弃学小提琴的事,不仅觉得后悔,也很对不起母亲的付出:“当初应该再坚持一下!起码现在还是个特长。” 在某种程度上,教育就是跟孩子“唱反调”。 那些让孩子觉得很“好”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坏”的。 那些让孩子觉得很“坏”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好”的。 学习很难,做家务很累,练特长很苦……这些孩子不喜欢的事情,都有益于他们的未来。 如果按照孩子的本能,任由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成长,就像提前埋下的地雷,总有一天会以悲剧收场。 很多父母穷尽一生,就想给孩子打造一个安乐的小窝,可父母有没有想过: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很少有快乐的时候。
可能在现阶段,孩子不能理解,但等他们长大后,一定会感激你们。 绝大部分释放天性,自由成长的孩子,当面临人生窘境的时候,都会回过头来抱怨人生,埋怨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放养,不管不顾。 狠狠地逼迫孩子学习,而不是让孩子释放天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成长,其实是对孩子的将来负责。 父母跟学习成绩较劲,孩子才会发现自己有多优秀 学习的问题没有退而求其次,学习的问题不容商量! 容忍他的不努力学习,只会慢慢消磨掉孩子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努力意识。 狠下心来,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哪怕当下孩子会埋怨你,但他们慢慢长大后,一定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你不逼他,他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你不逼他,怎知他以后会不会后悔当初不曾拼尽全力? 当孩子畏惧学习,厌倦学习的时候,父母要跟孩子的成绩较劲,逼孩子一把。 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父母的未来才会更有保障。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