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运辉:一个在大时代下向内使劲的人

 x晓x幸y运 2019-10-23

今天斯文上班的时候,地铁上一个一米八直男对旁边的人说:“萍萍一下线,我的世界都暗了…”

虎背熊腰配上委屈的小语气,画风也是很清奇了。但是斯文当时只想拉起他的手疯狂点头,萍萍这样美好的天使,怎么可以领盒饭!

不知不觉,《大江大河》已经成为斯文身边所有喘气的生物都在追的剧了。什么小辉毕业了、东宝办厂了、萍萍怀孕了、小杨去东北闯荡了...这些富有年代感的名字和话题,像穿越一样突然加入了我们的日常讨论。

这部剧当中的三个主人公分别代表了改革开放中,三个领域里的先行者——知识分子宋运辉是国企的技术人员、“大老粗”雷东宝进行的是农村改革、卖馒头起家的杨巡是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

三条故事线平行讲述,为我们很好的还原了那个时代。

剧里的所有人物,都是我们父母一辈青春时的样子。政策一天天变来变去,人们的命运浮浮沉沉,没有人能够像我们一样,从小一路安稳地升学、工作,他们人生中的每一步都要斟酌再斟酌,困难重重。

雷东宝带领穷得叮当响的小雷家,走上了致富之路;杨巡从卖馒头开始,摸爬滚打地抓住商机,最后拥有自己的产业——这些都是我们以前看的大多数剧里npc中年男子的设定,这次我们真切地了解了他们的经历,为他们关键时刻的决断和勇气叹服。

不过,今天斯文想要重点讲的,是《大江大河》里,凭借才华和一身倔强走出山村的宋运辉。斯文从来没想过,在这样一部年代剧里,我竟然能在他的经历上得到了很多共鸣。

宋运辉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轴”。

故事的最开始,宋运辉考了全县第一,然而政审材料交不上去,上大学的梦想就这么被掐死在摇篮里。

愤怒的宋运辉站在烈日下,对着革委会主任的窗户一遍遍地背诵《人民日报》中关于高考政策的文章,众人在他身后议论纷纷,他一动不动。

好在,宋运辉的“轴”并不是白费。

这个“成分不好”的家庭,总算争取来了一个上大学的名额。大学撞击了他的眼界,带来一片开阔的天地,对宋运辉来说,这是来之不易的珍宝。一份大学里普普通通的报纸,他都小心翼翼珍藏。

可以说,大学成就了宋运辉的大部分人生。在大学里,他保持着自己刻苦学习、不闻窗外事的作风,会为一点小小的学习机会而欣喜。终于,他用四年专业第一的成绩,换来了进入金州化工厂的额外名额。

然而真正的难关,这时才开始。在工厂里,宋运辉初入职就受到了厂里抱团倾轧的影响,招他入厂的水书记失势,周围人都对他摆出冷脸,宋运辉独自被分到最苦最累的车间,做起了一线工人。

周围暗潮涌动,他却并未受到影响。下班去图书馆自学,靠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摸清了生产流程和工艺原理,还不顾队友的反对,坚持进行技术改造,让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能力得到赏识,宋运辉转岗到生技科做技术员,而这一岗位又给了他许多挑战,同事好吃懒做、把活都推给他,领导权力暗斗,宋运辉也受到影响,加上姐姐的去世,种种复杂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可以看到,原本青涩内敛的少年,肉眼可见地成熟持重了。斯文觉得,宋运辉的一路成长,离不开他的“轴”。他是一个无论做什么,都要一定加注所有精力,不完成就难受的人。

政审出问题的时候,他在山坡上喂猪,得知事情出了危机,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先把猪喂完。

进小学做助教,遇到刻意捣乱的学生,他没有避重就轻地掀过这一页,而是在生了一天的闷气之后,主动了解她,最后和她成为交心的朋友。

堂堂的大学生变成三班倒的车间工人,他没有心气不平,为负好自己的责任画出工程图,向师傅提出自己的想法,提高车间产量。

工厂要引进外国设备,所有人都安安稳稳的打算按照原计划行事,不想趟这趟浑水,不想成为水书记与费厂长争权的炮灰。

但是宋运辉,一心只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站在整个工厂的对立面,查资料、写报告、出方案,硬是改变了大家的决定。

宋运辉周围的环境一直在变,从山村、到大学、再到人事复杂的工厂,世界一直在织一张“成人世界”的网,他却从来没有陷进去过。

“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宋运辉的“轴”和倔强是他的缺点,也让他的意志特别坚定。在任何事上,他都习惯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很难说服自己做“错”的事情。而遇到他自己认可、亲近的人和事,他也从不吝惜自己的温暖。

看到舍友陪自己在图书馆闲坐到睡着,为他披上外衣

听说杨巡要带着十五岁的弟弟去东北闯荡,他特意上门嘱托,不要贸然行动

姐姐出嫁时,他把姐夫叫到跟前,嘱托他对姐姐好一点

一个年轻、沉默的男孩,竟然能对姐姐和姐夫的性格这么了解,提前预知到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且做出真诚的托付,斯文真的被触动了。很多家境贫苦的小孩都是这样,面上不声不响,但实际上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很强的感知能力,有大家意料之外的热心肠。

大寻因为打架被抓进警察局,所有人都劝他划清界限,他却为了大寻东奔西跑,只为了让他能够从轻处罚。

三叔虞山卿进了工厂以后,因为“站队”的原因几次和他疏远,但是当小辉看到他和刘启明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努力的为他解释。

他始终是相信“好”与“善”的,对于他心目中的“正确”、“光明”、“更好的未来”,他有着本能的信仰。

有人说过,我们处于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斯文虽然对这句话不敢苟同,但在宋运辉身上,斯文是看到了的的确确的信念感。

当初那个从未走出小山村的少年,看到《人民日报》中支持高考的文件,即使身边所有人都在否认,他还是倔强地站到所有人面前,用一遍遍的背诵宣誓,他应该得到的,就应该给他。

水书记评价他是一个“傲气”的人。

他并不是瞧不起别人,而是相信自己拥有变得更好的能力,同时保持内心的干净。

他会在成长的过程里学习人情世故,同时并不改变自己的本质,而是变得更强大。他不卑不亢的眼睛里,那束倔强的光芒从来没有熄灭过。

能够演出这样一个又轴又动人的宋运辉,演员王凯的确功不可没。

在剧里,宋运辉的年龄跨度是很大的,今年36岁的王凯得知自己要从比自己小一倍的年龄——18岁演起时,实际上存在很大压力。

在和导演的探讨中,他发现自己不用去想那么多,只要想得少一点,干净、质朴,外在的少年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那时的人都特别的简单、质朴。他们是“美而不自知”的,笑就是笑,哭就是哭,一切都简单、直接、有力。他们的眼里,是发着光的。在这样的理解之下,王凯非常自然地演绎出了一个少年的倔和轴。

当然,大方向把握住了,人物的小细节也要抓好。在拍摄花絮里,斯文看到了大家拍摄时的真实状态,每个演员都极其认真。为了一个摔倒的小动作,王凯在山坡上来来回回仔细演练了很多遍

姐姐也认真地替他思考,怎么能“摔”得更自然

他还特地与家人长谈、了解那个年代的人物状态,为符合人物性格设计“拱鼻子”推眼镜的小动作…

参加姐姐葬礼的那场戏,每一条他都快“把心哭出来了”

负责拉住宋运辉的演员,开拍前还信誓旦旦地夸口要让他“一动不动”,一进入表演状态,王凯就把他吓着了。

最后那一场戏的效果,的确是非常动人。宋运辉的怒吼、雷东宝的沙哑、众人的阻拦,让斯文彻底被带入了情景当中。看完这场戏我才彻底明白,什么叫“好演员相互成全”。

全组认认真真抠细节,《大江大河》播出后果然得到了一水的好评,现在豆瓣评分稳定在了8.9的高分,说明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真情实意的故事。

大家也都知道,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宋运萍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过的。现在,他们可能是个有点固执的老人,看不惯年轻人总拿着手机,每天都在教育孩子要脚踏实地、好好学习,翻来覆去讲着老一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我们从前可能听腻了这样的故事,但是《大江大河》的播出让我们完整的看到,他们曾经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散发出他所有的热情和能量。

宋运辉挑灯读书的时候,想得不是以后挣多少工资、过得比别人好多少,而是迫切地想要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变成一个更充实、更有用的人。

雷东宝身处逆境的时候,从来没想着放弃自己,而是自己暗自使劲儿,始终坚信可以带领小雷家致富。

杨巡独自闯荡东北的时候,不是为了投机取巧,而是真的想凭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片天地。

内心有光的人,那束光迟早都会发出来。

不管是宋运辉,还是雷东宝或者是杨巡,他们的故事虽然遥远,但都是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