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七律《阆水歌》读记

 小河西 2019-10-23

杜甫七律《阆水歌》读记

(小河西)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攲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时杜甫客阆中。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唐时为阆州治所。【《旧唐书-地理志》:“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阆水又名“阆中水”,即嘉陵江。《太平寰宇记》卷86阆州:“嘉陵水又名西汉水,又名阆中水。《周地图记》云:水源出秦州嘉陵,因名嘉陵。经阆中,即阆中水。”】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发源于秦岭,在重庆注入长江。

石黛:石墨,青黑色。亦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唐-李白):“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扬州雨中张十宅观妓》(唐-刘长卿):“残妆添石黛,艳舞落金钿(diàn)。”《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唐-岑参):“秦山数点似青黛,渭上一条如白练。”

因依:倚傍;依托。《咏怀》(魏-阮籍):“迴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途中作》(唐-王昌龄)“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沙际:沙洲或沙滩边,即水边。《寄塞北张符》(唐-周朴):“万里平沙际,一行边雁移。”《远水》(唐-马戴):“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

大意:嘉陵江的水色像什么?仿佛是石黛碧玉交错相接。(江水由于深浅变化,其色由青黑渐渐变为翠绿,由翠绿渐渐变为青黑,交错相接。)可在欣赏红日从浪花冲出,又看到初春的绿色从沙边归。(水边草总是先绿。 “正怜”、“更复”,目不暇接之意。)

巴童荡桨攲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巴童:巴地儿童。《秋夜》(梁-沈约):“巴童暗理瑟,汉女夜缝裙。”《江陵即事》(唐-王建):“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

攲(qī)侧:倾斜。《过南岳入洞庭湖》(杜甫):“攲侧风帆满,微暝水驿孤。”《过睦州青溪渡》(唐-杨彝):“瓢零江海客,欹侧一帆归。”

水鸡:一种水鸟。《晓望》(唐-杜牧):“独起望山色,水鸡鸣蓼(liǎo)洲。”《雨中作》(宋-陆游):“山雉尾垂冲霭去,水鸡翅重蹋波飞。”

阆州城南: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方舆胜览》卷67阆州:“锦屏山,在城南三里,对郡治。其山四合于郡,山上有四院,曰码碯寺,罗汉院,画锦院,西桥院。后又筑阆峰防以眺望焉。”

大意:巴地儿童荡着桨倾侧着掠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阆中城中的诸多胜事真是美死了,阆州城南的锦屏山更是天下稀!

全诗写阆中水景。首联写江水之色。石黛碧玉交错相接。次联写水边水中之景。日破浪花而出,水边草绿春归。三联写水上之景。巴童荡桨泛舟,水鸟衔鱼环飞。末联概略写江的两岸胜景。上句写阆中城中,下句写江的对面(城南)。全诗赞美阆州山水,词采清丽,笔调流畅。所表达的情绪欢快。中间二联意蕴丰富,惹人想象。“日破浪花出”,“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过”,“水鸡来去飞”。如了解当时背景,这四句就不仅仅是写景。当时的背景是:代宗主政后,人事政策有大调整。在肃宗时代被贬的一些大臣开始重新启用。严武再次回蜀主政。杜甫心中的“春天”似乎又要来了!(本诗不合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