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再多上一堂课, 生命的最后时光, 我想把它留给学生、 留给课堂..... 9月20日,被学生们称为“最最亲切的大海”的邵永银老师因肝癌晚期,救治无效去世,年仅42岁。 在他连续担任班主任的11年里,通常6点左右就会到校,晚上10点之后才会回家。“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去办公室找他,他都会在的。”学生们认同地说着。 受他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将当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个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最终都成了教师。 他燃尽了生命的每一寸力量,点亮每一个学子的“心灯”,他是引路人,是启蒙者,带着温暖、荣光和信仰。 今天下午,邵永银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市教育系统600余名教职工代表参加报告会。同时,12余万全市教育系统教职员工在线收看了网络直播。 赵用 摄 邵永银老师生前系温二十一中高中历史老师,9月20日因肝癌晚期,救治无效去世,年仅42岁。9月27日,温州日报发长篇通讯《一支不灭的红烛——追记邵永银老师》,邵永银老师的感人事迹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身上所展现的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让人们深深地为之动容。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用工作中的一个个细微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师者大爱的精神丰碑。 报告会上,邵永银生前的校领导林甲景、学生孙川洋、同事吴海怡、妻子邵仙丽从不同侧面先后追忆了邵永银的先进事迹。1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发言者数次哽咽,听众更是无法抑制感动的泪水。 赵用 摄 “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心念念的仍然是他的学生、他的教学。永银深知自己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他执着而崇高地追求到了生命的宽度、高度和深度。他一直深信,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是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 ”报告会现场,市第二十一中学副校长林甲景的哽咽声从话筒传出,一行行热泪在现场人员的脸颊上静静流淌。 赵用 摄 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作出批示:“邵永银老师事迹感人,感动得满眼热泪,的确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典范,值得学习。” 连日来,邵永银老师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0月22日下午,温州市委宣传部追授邵永银老师“最美温州人”荣誉称号,并送上温州银行最美温州人慰问金。 邵永银,1978年2月出生于永嘉县碧莲镇邵园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父母勤劳朴实良好品德的熏陶,勤奋上进,品学兼优。2001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就职于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担任高中历史教师,曾连续11年担任班主任,还曾兼任备课组长和年级副段长。2011年被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温州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生命的最后时光,我想把它留给学生、留给课堂!我不想躺在病床上虚度,我想做更有意义的事情!”——邵永银 邵永银老师从教18年,他舍不得请婚假,连女儿出生时也只在医院陪伴一个上午就赶回去给学生上课。 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依然抱着“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教好一天书”的信念,坚持回到课堂,直到燃尽最后一点光和热。他连续担任11年的班主任,善于研究、大胆创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力求突破,和同事一起创下了新学考背景下温二十一中历史学科的最好成绩。 2014年末,邵老师被确诊为肝硬化晚期。得知病情后,除妻子外,他选择向所有亲朋、同事和学生隐瞒病情,始终微笑面对,坚守三尺讲台。 2015年8月底,在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医生建议邵永银切除脾,这样对肝有好处。手术的前期工作均已就绪,只等着邵永银签字就可以动手术了。可邵永银考虑到9月初就要开学了,自己一旦做了手术就需要休养较长一段时间,而学校缺老师,且学生马上面临考试,于是他毅然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下辈子,你还做你的老师,这是你最喜欢的职业。下辈子,我也还做你的妻子!”——邵永银妻子邵仙丽 邵永银的妻子邵仙丽是他的高中同学,原就职于一家外贸公司。2017年,为了照顾生病的丈夫,她主动辞去了工作,每天为邵永银买中药、煎中药、送中药。她虽然很心疼病重的丈夫常常备课改卷到深夜,为疏导学生心理打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电话,但在看到邵老师和学生展现的深厚情谊后,她早已读懂了他选择和坚守的意义。 邵仙丽回忆说:“9月15日晚,他肚子痛得实在受不了了,我跟他说,跟学校请假了吧,我们马上去住院。”可邵永银说:“先不要请假了,说不定过了今晚,明天就好了,我还跟学生约好了,明天抽测呢!”回忆起丈夫生前尤其是生命最后几天的点点滴滴,邵仙丽泣不成声。 2019年9月16日,邵仙丽哭着向学校请假,说这一次邵永银真的去不了学校了。这时候,学校的老师们才知道邵永银老师得了肝癌,且已是晚期。 邵永银的微信朋友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您的话仿佛有魔力,给我力量,给我温暖!而您的课是那样的有趣。邵老师,我们想您,想您的宽厚,您的热忱,您的认真,您的睿智。感恩听过您的课,真希望还能再多上一节您的课。”——高三学生孙川洋代表邵老师教过的所有学生吐露对老师的思念。 在邵永银留下的六七本教学笔记上,还密密实实地记录着他所带班级的点点滴滴。而笔记本的第一页则赫然写着:“育人目标——育怎样的人?” 受邵永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将当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个班甚至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最终都成了教师。 大学毕业刚一年的许利钦,现在是温州育英国际学校的体育老师,当年,他是二十一中出名的“问题学生”,脾气暴躁,每天似乎都带着一把“火”来上学。高一文理分科时,他扬言不分到邵老师班就不读书了。为此,邵永银亲自到政教处指名要了他。“邵老师的性子特别温和耐心,他会慢慢地跟你说,今天不行,明天再说,他就这样慢慢磨平了我的性子。他说‘许利钦,你可以成绩不好,但不能人品不好!’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 毕业后,许利钦还经常与邵老师联系,电话一打就一个多小时,有什么迷茫的、想不通的事,和邵老师聊一通似乎就都能放下了。 邵老师有很多学生,像许利钦这样最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仅他担任班主任的2012届(6)班,就有三分之一学生已经踏上讲台。 多年之后也成了历史老师的陈安情,如今在南浦实验中学执教,她说:“邵老师上课幽默风趣,知识点讲得既清晰细致又条理清楚,所有的学科中,我的历史成绩最好。毕业后我还经常请教他,我总是在努力学习模仿他,希望能成为像他一样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这几天,高三(2)班的男生刘憬每每经过学校二楼的大平台就不由自主地慢下脚步,他似乎看到邵老师笑眯眯地站在栏杆前,搭着自己的肩,轻声细语地说着。 “老师,我以后也想像你一样当一名历史老师!” “那你可想好了,当老师注定要清贫,不过那种将学生教好的喜悦真是极好极好的……” 这个大男孩泣不成声地说:“高二上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高烧住院,后来知道我们没考好,还托班主任向我们道歉。邵老师说对不起我们,怎么是他对不起我们呢?明明是我们考砸了对不起他,明明是他每天晚上9点40分了,还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等着我们,生怕早走一步,我们有问题找不到他……” 邵老师办公桌一尘不染,一个水杯、几本历史书和第三周的教学进度表,还有未改完的高二历史试卷整齐地摞放成两堆,椅子上浅蓝色的靠垫静静地搁着。 在邵老师弥留之际,许利钦轻轻地摸着他的肚子,这是绝症的唯一外部表现——清瘦的他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大肚子。许利钦哭着说:“我第一次感觉自己这么没用!我能为他做什么呢?”曾经顽劣的少年,在那一刻默默地跟自己约定:“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成为像你一样的老师。” 愿邵永银老师一路走好! ![]() 来源:温州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