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大师”连遭败绩,传统武术不该被丑角代表

 圆角望 2019-10-23

最近,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之间旷日持久的纷争,又一次以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闯入了公众的视野。在广东江门的一场搏击赛事中,所谓的“咏春大师”丁浩与“太极大师”宋德财,先后被一名并不算出名的自由搏击拳手在90秒内“K·O”(击倒)战胜,在网上引来了排山倒海般的批判与质疑之声。而传统武术的形象与风评,也因为这两位所谓“大师”的败绩,再次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事实上,传统武术选手挑战现代搏击,最近几年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新闻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几名传统武术的练习者放出狠话,对现代搏击下“战书”。然而,有些事情在第一次发生时,尚且可以算得上是一出正剧,但在反复发生之后,终究只能沦为闹剧。没过多长时间,这些传统武术的练习者便因为接连战败,不仅在搏击圈内成了笑柄,还在社会上引发了公众对传统武术的强烈质疑。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传统武术的练习者不仅不愿正视自己和专业搏击选手之间的差距,踏踏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做好武术的文化传承工作,反而“刷存在感”刷上了瘾,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场献丑”,并且在炒作中给自己冠上了种种来路可疑的“大师”头衔。他们的这种做法,不仅贻笑大方,同时也给传统武术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传承抹了黑。
从理性的角度上看,公众当然不该仅因个别传统武术练习者的荒谬举止,便对传统武术本身乃至所有传统武术练习者抱有偏见。然而,有一说一,整个传统武术圈对于当前的被动局面,却也并非没有责任。个别人拉出“传统武术”的大旗为自己的炒作事业服务,固然是这些人的不对,然而,默许他们打着“传统武术”的名头丢人现眼,乃至于主动出面为他们“撑腰站台”的,却有不少都是武术界的资深人士。
圈内大佬尚且如此,普通爱好者更不消说——放眼望去,绝大多数普通的武术爱好者,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屡败屡战”的挑战者的真实成色,而是每次都把他们当做“自己人”,在他们战败后找出各种辩护理由,与其他网友舌战不休。这些现象的存在,将整个传统武术界的形象与声誉,都绑在了这些炒作者的战车之上,最终只能使整个圈子与这些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这种情况下,珍视传统武术这一文化瑰宝的人,固然有充分的理由为传统武术的现状感到痛心与担忧,但却很难去指责那些对传统武术存有偏见和误解的普通网民。圈内人士想要扭转传统武术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第一要务恐怕就是认清哪些人真的在为传统武术做贡献,又有哪些人只是把传统武术当成了可资利用的一块招牌。传统武术界的主流人士,还应做好“清理门户”的工作,不能让个别“小丑”式的人物稀里糊涂就成了传统武术的代表。

而在“清理门户”的同时,所有传统武术爱好者也应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传统武术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其实,正如许多人在观看了近些年这些比赛之后感慨的那样:面对久经实战考验,博采众长,大浪淘沙淘洗出来的现代搏击体系,不论是中国的传统武术,还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国技”,都不太可能在实战中取得优势。
但是,不擅实战,并不代表传统武术就没有了价值,传统武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实战技术上,更体现在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和强身健体的社会功能上。热爱传统武术的人,与其把精力虚耗在无聊的争斗上,不如潜心投入到文化传承与全民健身的事业当中。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不仅在国内热衷者众,在国际上也有着不俗的文化影响力。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传统武术按理说本不应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但是,任何文化的传承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对此,所有热爱传统武术的人都应负起责任,切莫让某些心思不正的“劣币”驱逐了认真做事的“良币”。

中青融评:眼见为实,就“视”论事

视频 / 梨视频   评论 / 杨鑫宇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