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他说“每位同学都是活生生有思想的生命”,他希望同学们“利用”好他这个教员,他觉得经验和经历比知识更重要,他相信“相互主体性的知识传递、经验共有,放射的是大学光芒”。他就是如此,谦逊而儒雅的人生导师。 她有言——“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对“师范”也有自己的定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有旗帜性的贡献,更注重对学生思想、生活的全方面引领。“师范”这两个字,她用一生来践行。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是马老师的师门特点。他很严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毫无懈怠;他其实也很可爱,他常结合自身的特长,向同学们展示自然科学的魅力。此外,他还关注同学们的生活,鼓励学生广交朋友,追求更加多彩的人生。 ![]() ![]() ![]() 网络文学,邵老师是专业的。如果学生是哪吒一般的“新新人类”,她便希望她的课堂是一个容得下三头六臂的“子宫”。有爱、有趣、有担当,敢创新,正是因为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和保护,她成功打造出了一个“有爱”的学术共同体。 ![]() ![]() ![]() 孙老师学术实力和人格操守都令人敬佩。她对人生和责任的体悟,她的为师理念让无数学子受益。“担得起使命,扛得起责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辜负学生,对得起良心;胸怀全天下,甘愿做人梯。” ![]() ![]() ![]() 杨老师对学生亦师亦友、以诚相待。他提示学生们读书需认真,需多读经典,需心、手、口相配合;他享受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不会轻视学生任何的思维火花;他更会告诫学生们踏实读书、认真思考,做真学问、做有品格的人。 ![]() ![]() ![]() 郑老师总结过学生们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三部曲:听导师讲、与导师互动、导师听你讲。他与学生关系密切,就像一条船上的两个桨,郑老师说:“埋头苦干,学术第一。能划得有多快,全然是两个人共同的事情。” ![]() ![]() ![]() 尚老师呵护患者,更有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她认为,做学问不是闭门造车,必须眼界开阔;她坚持,遇事不推脱、不辩解,主动承担责任;她一直践行着“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这条正道。坚守准则、以人为本,这是她30年来不变的本心。 ![]() ![]() ![]() 严谨认真、自信自强,是她拥有扎实知识的前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是她突破技术瓶颈的保证。带领团队十几年磨一剑,她耐得住寂寞;为核医学领域带来变革,她更心怀家国。生活中的她和蔼可亲,努力让每一天都有意义,让自己与学生的生命发光。 ![]() ![]() ![]() 他勤,身兼数职却笔耕不辍;他勉,用豁达之心引导学生化解挫折;他恭,从不忘记老教授的教诲;他乐,他用自己著名的“王氏幽默”感染身边每个人。从教二十余年,勤、勉、恭、乐,他的教诲在全国各地被铭记着,被践行着。 ![]() 是良师,更是益友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知识 更学会了“何以为人” “传道 授业 解惑” 他们不遗余力 将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精神 传给代代北大人 也正因为他们 学术之路变得温暖、温馨 我们也更有勇气、更有力量 “十佳导师”评选尘埃落定 但我们与导师的故事还在继续 这里每天都有思想的火花绽放 这里处处可见创新的种子发芽 在北大这座学府里 有许许多多亦师亦友的他们 带领我们走向更有价值的人生恒途 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