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了灵空青,不特少有人使用,而且连这名字也很陌生,诸家药典记载,也不很详实,只说它明日养肝而已。然而在养生家和仙家的服食品里,却归纳在“奇珍类”而属于上品的东西,是不容易弄到手的稀罕之物。
它在饮食疗法方面确有价值,而且被列为仙家妙品。在科学立场上看它,灵空青水的比重是很重的,含有丰富的磷、银等矿质,富有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
灵空青系储藏在矿石里的一种请清冷彻骨、莹品无尘的清水,多产生在朱砂水银雄黄和银矿的沙崖层中,外面系一种坚硬而特别重的又不规则的圆形石卵,里面还藏着一温清水,这叫做“空
青”。有些更特别的空青水里,还有鱼、虾、蚌、蟹和龙形的爬虫类。达才叫做“灵空青”。
这些生物遇见空气即硬化如石,在川滇黔各省,常在挖崖筑路中或矿坑里,每每遇见这个好东西只可惜无人识货。把它践踏了。
把空青选好了,先把蜂蜜、饴糖入紫铜锅内,文火炼膏,一面临时用“摇钻”钻石开孔,把空青放流出来,倾入糖膏内,用柳枝不住搅和,使它溶和均匀。如遇见水内有生物的灵空膏,立刻连水倾在磁质乳钵内,急速捣烂,再迅速倾入糖膏内,搅和如法,待起蟹眼沸,即收留封存磁缸内。
每天临睡前服食一茶匙,在口里细细溶化,缓缓咽吞,即安然入睡。服后忌吃各种血,如鸡血、鸭血、猪血一类的东西。
久服轻身延年,日久可羽化成仙。
一说:
空青
【别 名】:青油羽、青神羽(《石药尔雅》)、杨梅青(《本草图经》)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别录》:“空青,生益州山谷及越嵩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三月中旬采,亦无时。”
②陶弘景:“空青,越嵩属益州,今出铜官者,色最鲜深,出始兴者,弗如,益州诸郡无复有,恐久不采之故也。涼州西平郡有空青山,亦甚多。今空青但圆实如铁珠,无空腹者,皆凿土石中取之。又以合丹,成则化讼为金矣。诸石药中惟此最贵,医方乃稀用之。”
③《唐本草》:“此物出铜处有,乃兼诸青,但空青为难得,今出蔚州、兰州、宣州、梓州。宣州者最好,块段细,时有腹中空者。蔚州、兰州者片块大,色极深,无空腹者。”
④《日华子本草》:“空青,大者如鸡子,小者如相思子,其青厚如荔枝壳,内有浆,酸甜。”
⑤《本草图经》:“空青,今信州亦时有之,状若杨梅,故别名杨梅青,其腹中空,破之有浆者绝难得,亦有大者如鸡子,小者如豆子。”
⑥《本草衍义》:“空青,功长于治眼。其杨梅青,治翳极有功,中亦或有水者,其用与空青同,第有优劣耳。”
⑦《纲目》:“《庚辛玉册》云,空青,阴石也。产上饶,似钟乳者佳,大片含紫色,有光彩。次出蜀严道及北代山,生金坎中,生生不已,故青为之丹,有如拳大及卵形者,中空有水如油,治盲效。出铜坑者亦佳,堪画,又有杨梅青、石青,皆是一体,而气有精粗,点化以曾青为上,空青次之,杨梅青又次之。
《造化指南》云,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二百年而生石绿,铜始生其中焉。曾,空二青,则石绿之得道者,均谓之?。又二百年得青阳之气,化为兪石。观此诸说,则空青有金坑、铜坑二种,或大如拳卵,小如豆粒,或成片块,或若杨梅,虽有精粗之异,皆以有浆为上,不空无浆者为下也。”
神仙服天門冬法
神仙服天門冬,強筋髓,駐容顏法。
天門冬,一名顛棘,生奉高山,在東岳名淫羊藿,在中岳名天門冬,在西岳名管松,在北岳地陰天門冬(二十斤細銼陰乾)上搗為末,每服三錢,以酒調下,日五六服,二百日後,治泰拘急者後,羸劣者強,三百日
神仙服天門冬餅子法,治虛勞絕傷,年老衰損,羸瘦,偏枯不起,風濕不仁,冷痺,心腹積聚,惡瘡癰腫,癩疾,重者遍身膿壞,鼻柱敗爛,服之皮脫虫出,肌肉如故,此無所不治,亦治陰萎,耳聾目暗,久服白發變黑,齒落重生,延年,入水不濡,一年心腹痼疾並皆去矣。令人長生氣力百倍,
天門冬(一石搗取汁三斗) 白蜜(二升) 胡麻末(四升微炒)
上件藥,於鍋內先煎天門冬汁,至一斗,便入白蜜,並胡麻末,攪令得所,更入黑豆黃末。
神仙服天門冬法。
如居山遠行,辟粒不飢,服至十日,身輕目明,二十日百病愈,顏色如花,三十日發白更黑天門冬(二斤) 熟干地黃(一斤)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三丸,以溫酒化破服之,日三服,忌食鯉魚
神仙餌天門冬法,令人長生不老,氣力百倍,病久虛羸,風濕不仁,心腹積聚,男子婦人,
天門冬(二十斤常以七月八月九月采其根亦雲正月采之過此無味也淨洗曝令乾)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服三錢,以酒調下,日三服,若能采其濕者,搗汁釀酒,用調其散服肌膚
天门冬
天门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又名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
用于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等病症。
天门冬含天门冬素、B —固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糠醛衍生物等成分。
实验证明,天门冬有升高血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舌噬功能和延长抗体存
在时间的作用。《名医别录》载“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月华于本
草》载“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能使肌肤艳丽,保持青春活力。
使用注意:忌食鲤鱼。寒性病症及泄泻忌用。
天门冬膏:
去积聚,风痰癫疾,三虫伏尸,除瘟疫,轻身益气,令人不饥,延年不老。
天门冬不拘多少,去皮,去根、须,洗净。
捣碎,布绞取汁,澄清滤过,用瓷器、沙锅或银器,慢火熬成膏。每服一匙,空心温酒送下。
服天门冬
《道书八帝经》:欲不畏寒,去天门冬、茯苓为末服之,每日顿服,大寒时,汗出单衣。
《抱朴子》:杜紫葳服天门冬,御八十妾,有子一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
《列仙子》:赤松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
《神仙传》: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年。
《修真秘旨》:神仙服天门冬。一百日后怡泰和颜,羸劣者强。三百日,身轻。三年,身走如飞。
神仙服茯苓法方。
白茯苓(五斤去黑皮)上搗羅為末,以熟絹袋盛,於三斗米下蒸之,以炊熟為度,曝乾又蒸,如此三遍,取牛乳二光悅
神仙服茯苓法方。
上茯苓十斤,去皮,酒浸十五日,漉出,曝乾,細銼,搗羅為末,每服三錢,以水調下,日
神仙茯苓膏,若欲絕食,頓服令飽,即得絕之,久服輕身明目,不老複壯,發白更黑,齒落
白茯苓(二十斤蒸曝七遍) 松脂(十斤煉成者) 松子(五斤取仁) 柏子仁(五斤)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煉了蜜二十斤和,拌勻,內銅器中,湯上微火煎之,一日一夕,攪令
真人餌茯苓法方。
白茯苓三斤,細銼,以絹袋盛之,懸於瓮中,用小麥細面七斤,糯米五斗,炊為爛飯,和曲密封斤服令
茯苓酥,除萬病,久服神仙方。
白茯苓三十斤,取山之陽者甘美,山之陰者味苦,去皮薄切,曝乾蒸之,以湯淋去苦味,若攪手用
神仙餌茯苓方。
白茯苓十斤,削去黑皮,晒乾,搗羅為末,以好酒於瓷瓮中浸之,看酒淹得所,以瓦盆合之如
神仙餌茯苓延年不老方。
白茯苓(三斤去皮細切晒令乾) 白菊花(一斤半)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煉成松脂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酒化破服之,日再服,百日
神仙餌茯苓,久服令人長生法方。
白茯苓(二斤) 桂心(一斤)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胡桃大,每服一丸,以溫酒化破服,日三服,忌食米醋。
神仙服茯苓面方。
白茯苓(五斤去黑皮細銼) 甘草(五兩細銼)
上件藥,以水六斗,先煎甘草至三斗,去滓澄清,卻入釜中,納白蜜三升,好牛乳九升,相令
神仙凝雪膏方。
白茯苓(三十六斤銼水煮一日) 松脂(二十四斤煉了者) 松子仁(十二斤)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白蜜二碩四升,納銅器釜中,微火煎之,一日一夜,次第下藥,攪令頓
神仙保精延駐,餌茯苓方。
白茯苓(三十六斤) 松脂(二十四斤煉之者) 鐘乳粉(一斤)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白蜜五斗,和攪令相得,納瓷器中盛,固口陰乾,百日出,更研之。
茯苓
(云苓、松苓、茯灵)
[药物]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浙江、河南、四川等地。
秋春间采挖,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三年采挖。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砻娓稍锖笤俜⒑梗
绱朔锤?~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处晾至半干,分部切制,阴干,生用。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药化] 含B-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
[药理] 1:利尿作用
2:镇静作用
3:心血管系统
4:消化系统
5:抗肿瘤作用
[药性] 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抱朴子》:任季子服茯苓一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彰,不食谷,面生光。
孙真人《枕中记》:茯苓久服,百日百病除。二百日,夜昼二服后,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
五菜:是指葵、藿、葱、薤、韭,富含无机盐、维生素,可作为五谷、五畜食品的补充品。
1、 韭菜
性味 辛、甘、温,无毒。
功能 温阳补虚、行气理血、兴奋壮阳、醒胃、提神、温肾散寒、下气降逆、调和脏腑、通腑利肠、利胸膈。
效用
韭菜可补虚壮阳,治腰膝酸冷、小腹冷痛、阳萎遗精、早泄,具有温肾、助阳、固精之效。还可入肝经血分、行气理血、化瘀、治吐血、唾血、衄血、尿血、痔漏、脱肛。韭菜还用于健胃、杀菌,治肠炎、痢疾、反胃、噎膈,是食道异物等的辅助食疗,还可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现代研究发现,韭菜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糖类、维生素C以及钙、磷、钾、钠等。其含钾的量很丰富,每百克中即含有钾380毫克。
2、 葱
性味 辛温。
功能 通阳宣痹,解表发汗,健胃祛痰,增进食欲。
效用
解表发汗,可治风寒感冒,风湿身痛,麻痹证。杀菌消炎,可用于治疗肺结核、白喉、痢疾等胃肠道炎证。通阳宜痹,通上下一身阳气,治疗因痰浊阴寒闭阻、阳气不通所致眩晕、胸膈闷满,鼻寒喉痹,心腹疼痛,乳汁不通,二便不利。还可用以治疗食欲欠佳,寒痰咳嗽之证。
现代研究发现,葱含蛋白质、脂肪、糖、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其药用成分是葱蒜杀菌素、挥发油等。
3、 薤(蒜苗)
性味 苦辛,温,无毒。
功能 理气,宽胸,通阳,散结,补虚调中。
效用
宽胸利气,可用于治疗胸脘痹闷,胸阳不振的胸痹证;治疗诸疮肿结,可散结解毒;补虚调中,治久痢不瘥,体虚弱羸;还可用于泻痢后重、下焦气滞,以及中焦气逆者。
现代研究发现,薤白含蒜氨酸、甲基蒜氨酸、大蒜糖。其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4、葵:《说文》讲,葵,即冬葵叶。《神农本草经》称冬葵子,葵菜子,即冬葵。《植物名实图考》载,冬葵子,江西、湖南皆种之,湖南亦呼葵菜。葵有多种,药用以冬葵为好。
性味 甘寒,无毒。
功能 利水、滑肠、下乳、解毒排脓、消散痈肿。
效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本品“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冬葵性滑利,可通治五淋、癃闭不通,又可滑肠治大便不通。故常用于老年人二便不畅通、水肿病等。对于妇人乳汁不通,乳房肿痛症,可用其滑利之性,通乳消肿。还可用冬葵甘寒之性,治疗痈疖毒热内攻、脓出未畅者。
现代研究发现,冬葵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单糖、淀粉、蔗糖等。冬葵叶(即葵菜)含锦葵酸、粘液质。冬葵花含花青素。
5、藿: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藿,宜之叶也。现在一般认为所指为赤小豆叶。从临床来看,赤小豆叶现在应用远不如赤小豆。故将赤小豆临床效用简介始下:
赤小豆:
性味 甘酸平、无毒。
功能 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消肿、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排脓。
效用
滋补养身健脾利水,用于脾虚胀满,营养不良的水肿、浮肿,小便不利;还用于治黄疸、湿热下痢,热毒疫痈、湿热内蕴之证;也应用于热毒痈肿、疗疮、具有消炎排脓、解毒泻火之效。民间还用于治疗消渴以及吐痢、泄泻、心中烦满等证。
现代研究发现,赤小豆成分与大豆相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无机盐元素钙、磷、铁等,亦含有铝、铜等微量元素。
五果:是指杏、李、桃、栗、枣。果品食物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其维生素可被机体充分吸收。
1、 杏
性味 酸、甘,温。
功能 润肺定喘,生津止渴,去冷热毒。
效用
润肺、止咳、定喘,治支气管炎、咳嗽、痰喘诸病。生津止咳,可治口干烦渴、热病后期津液大伤。对于菌痢、肠炎、结核潮热证,可清热解毒。还可润肠,治老年性便秘。
注意不可多食,脾胃弱者尤应注意,否则易生湿痰。
现代研究发现,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包括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元素和糖,以及苹果酸、柠檬酸等。
2、 李
性味 甘,酸,平。
功能 清热泻肝生津、止渴,利水消肿,
效用
清虚热,生津液,治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消渴引饮。泻肝胆湿热,利水破瘀,治腹水、小便不利诸症。临床及民间还用其治肝硬化腹水以及骨间酸劳症。
禁多食,多食可助湿生痰, 脾胃弱者尤应忌食。
现代研究发现,李含杏仁甙、脂肪油、挥发性有机酸、粗蛋白、淀粉、天冬素、皂甙、植物甾醇、维生素B1、C等。
3、 桃
性味 甘、辛而酸,微温。
功能 益气生津、活血化积、润肠通便;解劳热、美颜色、养气血。
效用 益气血,生津液,可用于老年体虚,津伤肠燥者,能够活血化瘀 瘟凭 占梆鲅 卓椋 纹⒅状螅 哐 沟炔≈ⅰ8髦中槔涂却
⒎尾∮纫耸秤谩?/P>
现代研究发现,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维生素。
4、 栗
性味 味温,无毒。
功能 补中益气,健脾益胃,补肾益精。
效用
对于病后体弱者,服之具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腿软无力、小便频繁,还可用于治疗气虚喘咳。另外,据报道用鲜粟子30-60克,慢慢嚼咽,一日三次,可治疗慢性咽喉炎。
现代研究发现,栗子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无机盐,以及抗坏血酸、尼克酸、硫胺素。
禁多食,多食使脾滞纳呆、吐湿生痰,风湿之人尤应禁用。
5、 枣
性味 甘温。
功能 补中强力,益气养血,补肝安神,除烦。
效用
滋补强壮,治体虚消瘦。补血以疗血亏血少、面色痿黄。健脾胃可温胃散寒,治脾胃寒痛,便溏泻泄,还可用于更年期病人脾气暴躁、精神不安以及失眠等,具有安神调志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大枣含蛋白质、糖、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硫胺素、抗坏血酸、胡萝卜素、尼克酸、钙、磷、铁等。
五谷,泛指粳米、小麦、大豆及黄黍米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物。谷类主要含糖类,蛋白次之;豆类主要含蛋白,脂肪次之。《内经》将芝麻放入五谷类,在此将一并叙述如下:
1.粳米:
性味 甘平。
功能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
效用
补中益气,可坚筋骨,和五脏,多服强身好颜色。健脾养胃,可治虚烦,消渴,不思饮食,止泻泄,下痢,和胃,治肌肉消瘦,益精强志,聪耳明目。
现代研究发现,粳米含8%的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中的八种: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还含有脂肪、糖类、尼克酸、核黄素、硫胺素等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元素。
2、小麦
性味 甘平。
功能 补心养肝,除热止烦,厚肠胃,强气力,消肿止痛。
效用
补心气,治神志不安,夜寐不宁,悲伤欲哭,精神恍惚,心慌怔忡,自汗,盗汗,脏躁等症。补五脏,养肝血,厚肠胃,治疗泄泻、寒痢,气短乏力。除热止烦可奏滋阴生津止渴之效,治疗骨蒸潮热,咽干口燥,心烦口渴,身体壮热,小便不利等症。
现代研究发现,小麦主要含有麦谷蛋白及麦胶蛋白,含有八种必需氨基酸,糖类,脂肪,维生素,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此外,麦胚还含植物凝集素。
3.大豆
性味 甘平。
功能 宽中下气,利大肠,消肿毒,明目镇心,消水去肿。
效用
滋阴强壮,长肌肤,加气力,补虚弱,被誉为“植物肉”、“素肉”,用于防治动脉硬化;还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治疗热毒疮肿,赤痢下血,一切湿毒水肿、肾病水肿,身重、肿胀、风湿痹痛等症。还可治疗疳积羸弱之证。
现代研究发现,大豆富含蛋白质,而且是易被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含有脂肪,糖类,维生素及钙、磷、铁,铁含量很高。
4.黍米(又称糯小米、黄米)
性味 甘平。
功能 补脾和胃,消食止泻,益肺益气。
效用
滋补强壮,可补中益气,肺病宜食;亦可健脾和胃,治呕逆烦渴、霍乱、泄泻、消食积;还可除热安眠,治骨蒸盗汗,清痨热。现代研究发现,主要含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蛋白质、钙、磷等。
5.芝麻(又名胡麻、脂麻)
性味 甘平。
功能 润肠和血,补肝肾,强壮机体。
效用
强壮机体,补肝肾,适用于体虚、肝肾亏虚、贫血、头发早白、头晕耳鸣症。润肠和血,可用于阴津不足,大便秘结。另外,还用于慢性神经炎、末梢神经麻痹,高血压症。
现代研究发现,芝麻富含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甘油脂、蔗糖、卵磷脂、蛋白质、脂麻油酚等,为强壮滋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