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shelly0214 2019-10-24

2019年高中英语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于10月16-18日在缙云中学举行。来自全省的230名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本次研训活动。本次活动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第1单元的阅读文本The Freshman Challenge为研讨材料,以“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为主题。

主旨发言人:

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副主任、副编审陆锡钦老师

陆老师作了《阅读语篇分析与活动设计》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教材单元整体与阅读板块的设计特点与思路,深入分析了本次活动所使用的阅读语篇,并对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指点。陆老师还运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对教材活动设计作了具体的分析,帮助参加活动的老师对理论的理解释。陆老师还鼓励大家多读原著,如How to Read a Book?和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Kaiming First English Book)。主旨报告深入浅出,老师们受益匪浅。在互动环节,老师们就自己的困惑和思考发言,陆老师对老师们的问题作了耐心、全面也很有启发的回答。

上课老师:

宁波第二中学胡圆圆、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徐亚伟、缙云中学麻丽佳

三位老师的研讨课背后所蕴含的文本解读的功夫、依托文本的跨文化理解、语言之于意义表达的缜密考量,无不体现了老师的优良教学素质和全省多年阅读教研的成果。课堂上教师在课堂推进中充分关注生成和充满人性关怀的对话交流、思维驱动的学生无干忧自主阅读和自主提问、思维工具的结构化使用等等,都体现了源于充分的文本解读的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听课后,开课老师说课,交流了文本解读的收获、目标设计的缘由、活动设计的考量。参加活动的老师踊跃评课,客观评价,热烈互动交流。

论坛发言人:

嵊州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支丽芳、衢州第三中学倪东阳、宁波市鄞州中学任利娜

三位老师围绕“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这一活动主题,分别作了《浅谈理解性与表达性自主阅读活动的平衡》《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结构化阅读的尝试》《基于学生思维培养的阅读活动的拓展与延伸》的论坛发言。

基于三位教师的发言内容,我们认为,理解性的活动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表达性阅读活动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语言内化和思想外化,而这一切必须基于学生的自主阅读,并充分关注平衡。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有助于让思维“可视”,而运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技能,教师需要培养这种技能达到学生自主使用,并能有助于结构化的学习。阅读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本质上关注阅读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且这样的深度与广度并非线性存在,而是有赖于文本意义探究的需要。

专题发言人:

湖州中学徐志霞、金华第一中学朱蓓蕾

课外阅读一直近几年来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选项。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每次省高中英语教研活动,都安排这方面的交流。本次也不例外。两位老师分别作了题为《课内支点拓展课外阅读》和《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专题发言。

我们认为,各普通高中必须有计划地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必然需要有“课内的支撑”。徐老师紧紧结合课内阅读语篇的主题,以“窄式阅读“为思路,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以改进写作为目标。朱老师介绍了所在学校有计划开展大量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的经验,特别是这一做法对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的积极影响。


论坛发言后也预留了互动交流的时间,老师们就一些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过程体验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本次活动达成三点共识:

1.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指向思维能力发展。阅读活动的设计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认真做好文本信息加工这篇文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质上是关注文本信息加工的深度和广度,而语言学习就深入其中。理解 文本内容的主旨大意或者浅层意义,是语言输入为主的过程;拓宽或者加深内容理解,是语言内化的契机;而表达浅层或深层信息加工的成果,则是语言从模仿到自主运用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自主加工信息,语言学习也会更加主动,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必须平衡理解与表达。常态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总是从信息加工到语言学习的;当然,如果 语言特别有特点,从形式入手去理解乃至赏析内容,并非不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有层次的,但绝对不是线性的。要研究自主阅读活动的基础性与层次性。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关注阅读活动的层次,其实质是平衡理解性与表达性阅读活动的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