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中国」——高旭永绘画艺术深入解析与欣赏

 书画名家艺术网 2019-10-24
高旭永的作品有一种直入人心的东西,站在他的画前,你会感受到来自画面的能量,他的画面不假修饰,粗头乱服,将虚幻的表面魅力丢弃,呈现出一个質樸、天真而自由的内在世界,他在那裹游弋、驰聘、耀横塗抹,看不到拘束,也看不到障礙。

高旭永的作品强烈地聚積着原始的、塗鴉的、稚拙的人性本能的精神,這些東西并非是他所要表现的,而是他本身所具有的。當擺脱了法度的束缚,就處于一種自在的状態,心行筆走,一切都留在了畫面上。徙這個角度去看高的畫,就讀到了他的内心獨白。

在高的畫面中,找不到刻意的東西。他作畫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是随着畫面的發生、發展而渐進的,就象一個自然物的生長過程,而這自然物的種子却在高旭永的心裹。

高旭永的作品氣势磅礴,随意揮灑,其實是在不经意處見功夫,線條随性游走,却極具生命力與表现力,色彩與空間充满着運動。破壤性、随意性及各種可能性與高化解發挥、運用道些東西的才能,是他畫中的點睛之處。

高旭永徙不限制畫的題材,也不在意圖式與畫法,在高看来自然會告訴人一切,自然是動態的,千變萬化的,不可能被人為單調地描述的,但人是可以體驗到全部的,然而繪畫亦是自然的一種,徙中亦能體會到全部。在高的畫中,我們可以讀到他對于繪畫的深刻领悟。他極具繪畫才能却試圖将技法在畫中清除掉,我想他要做的是:将绘畫還原到最初的原来的樣子。

黄渊青/文

高旭永简介

高旭永,生於上海。

1979-1983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

1983-1984任總政歌舞團舞美設計。

1984-1989任教於上海紡大美術系。

1990-1995畢業於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繪畫工作室。

受教於世界著名藝術家 RUELLE、 PELLETI、

SZYMKOWIOZ。同年榮獲比利時國教育部頒發 DOUTRE LON DE TRY基金獎。

被比利時皇家美術家協會授予藝術家稱號。比利時皇家美術家協會會員。

1995-1996在比利時國家高等視覺藝術學院 

LA CAMBRE與MONS高等造型視覺藝術院学习。

1999-2001在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分院任教。

2010-2012於比利時烈日老年大學教学生。

目前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布魯塞爾、上海兩地

主要藝術展覽:

1980  全国美展, 北京

1980  全军美展, 北京

1986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收藏作品展---日本

1995  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政厅——美术学院提名展 

1995  比利时杨格勒韦斯博物馆画展

2001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1  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双年展

2004 《见也不见》个展。西澳大利亚现代艺术馆

2005 《异形与幻想》上海美术馆

2006 《状态与回归》上海明园文化艺术中心

2007 《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聚焦中国》——比利时

2007 《当代艺术家提名展》 696-上海-311空间

2008  比利时LIEGE皇家美术学院画展

2009  比利时LIEGE大学艺术收藏馆画展

2010 《二元反串》个展。梅子画廊

2011《军旅美术家的摇篮》解放军艺术学院邀请展 ——中国美术馆

2012 《土著艺术文化展》—— ¬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    大学(THE EDITH COWAN UNIVERSITY)

2015  《时空的足迹》八位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华人艺术家联展

2016《第十八届国际小幅画双年展》18e BIENNALE INTERNATIONALE  PETIT FORMAT DE PAPIER 2016。Nismes小幅画博物馆 

2016《对立与和谐--生命》个展,Braine-Lalleud市政府360画廊、Braine-Lalleud美术学院主办

2019《第十九届国际小幅画双年展》19e BIENNALE INTERNATIONALE  PETIT FORMAT DE PAPIER 2019。Nismes小幅画博物馆 作品收藏

¬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

(THE EDITH COWAN UNIVERSITY)、

澳大利亚亚裔商会

Nismes小幅画博物馆、 

各国私人藏家

高旭永与他的教授—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绘画工作室教授PELLETI


艺 术 作 品 欣 赏

▲名称:《相生——界外》,年代:1993,规格:117x114cm

材质:布面、炳稀、拼贴、混合材料

名称:《相生界中》年代:1993,规格:117x114cm,

材质:布面、炳稀、拼贴、混合材料

名称:《相生黑与白》,年代:2005,规格:480×24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互补No1》规格:100x100cm

材料:布面、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互补No2》规格:100x100cm

材料:布面、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互补No3》规格:100x100cm

材料:布面、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互补No4》规格:100x100cm

材料:布面、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蓝印花No5》年代:2015,规格:30x30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蓝印花No6》年代:2015,规格:30x30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蓝印花No7》年代:2015,规格:30x30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当下的往事时迹1号》,年代:2014,3 规格:60×6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当下的往事时迹2号》,年代:2014,3 规格:60×6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当下的往事时迹3号》,年代:2014,3 规格:60×6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当下的往事时迹4号》,年代:2014,3 规格:60×60cm

材质:布面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青花No1》年代:2016,规格:27x22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青花No3》年代:2016,规格:27x22cm

材质:画布、丙烯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无言的对话-错位No1》年代:2015,规格; 60 x 60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无言的对话-错位No2》年代:2015,规格; 60 x 60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无言的对话-错位No3》年代:2015,规格; 60 x 60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无言的对话-错位N°4》年代:2015,规格; 60 x 60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无言的对话-错位N°6》年代:2015,规格; 60 x 60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绿茵No3》年代:2000,规格:57x57cm

材料:纸本、炳稀混合材料

名称;《箐 No1》年代:2004,规格110x110cm

材质:画布、丙稀混合材料、黏贴

名称;《箐 No2》年代:2004,规格110x110cm

材质:画布、丙稀混合材料、黏贴

高旭永的作品使用的是现代综合材料制作技术完成的,作品表现的是当今社会的生活形态——有时尚的,有性感的等等...... 在他的有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口红、嘴唇、高跟鞋等时尚元素。这些当代的生活现象被艺术家转换为点、线、面、几何形等,以拼贴及材料肌理等处理手法,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手段。呈现出了具有当代意味的艺术视觉语言,表现了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
其作品不同于传统的西洋绘画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但又含有高超的传统西洋绘画的技术。笔随心走,挥洒自如,无拘无束,在无意中见功夫。线条、笔触随性游走,运用的随意性,因而极具生命力与表现力。这些都能看到他的极深的西洋绘画功底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粗细笔触对比的机理、厚薄相对衬托的色块,点线面的构成,疏密相应对照的及其灵活到位,在这些形式美的体现下面,温藏着他作品中的辩证哲学观念,是他的作品中的深沉内涵。

  Leonie莱奥尼

名称:《柔软地带No4》,规格:55.5x55.5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年份; 2000

名称:《柔软地带No6》规格:55.5x55.5cm 

画布炳稀混合材料,年份; 2000

名称:《粉红2009No1》规格:100x100cm,
亚麻布、丙烯混合材料、拼贴

名称:《粉红2009No2》规格:100x100cm,

亚麻布、丙烯混合材料、拼贴

名称:《粉红2009No3》规格:100x100cm,

亚麻布、丙烯混合材料、拼贴

名称:《粉红2009No4》规格:100x100cm,

亚麻布、丙烯混合材料、拼贴

自   序

高旭永/文

我畫的是“陰與陽、大與小、剛輿柔、虛與實、粗與細、靜與動、疏與密深與淺、冷與暖、厚與薄……”它們對立而又統一,是天地之洪規,上下來去, 縱橫左右, 隨心而行, 無有章法。然而,我法自然,寄性情於筆墨、技巧、色彩,借道於點線面為語言。
我畫的是“理”,畫理而得其法,法自畫生,得法而不化者將被法縛。天下變通之大法,實顯 “道性”之悟通。出:以举一反三而變萬,入:以萬而歸一,更知不違天下事物之性而妙用,亦不違自心自性而發揮,畫畫其實是我留在畫布上的痕跡,這些痕跡也是我內心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探索的反射,是自己的自然的精神與情感的物質流露。畫其實是無需解釋的,語言是障道因緣,畫就是畫。

高 旭 永 工 作 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