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经典导读:杨小滨导读钟鸣

 子夏书坊 2019-10-24

特区文学·刊中刊《读诗》

新经典导读

总第8期/刊《特区文学》2018年第2期

徐 江导读:唐欣《寂寞》

世 宾导读:朱朱《地理教师》

西 渡导读:米崇《佘山游》

吴投文导读:周瑟瑟《青苗庙》

敬文东导读:肖炜《伪传奇诗2017》

赵思运导读:刘川《对话》

向卫国导读:郑小琼《失败之诗》

韩庆成导读:硬撑《鸣冤鼓》

杨小滨导读:钟鸣《小人物的巨大快乐》

徐敬亚导读:潇潇《99.9平方》

杨小滨导读钟鸣《小人物的巨大快乐》

杨小滨:生于上海,耶鲁大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政治大学台文所教授,《两岸诗》总编辑。著有诗集《穿越阳光地带》、《景色与情节》、《为女太阳干杯》、《杨小滨诗X3》、《到海巢去》等,论著《否定的美学》、《历史与修辞》、《中国后现代》、《无调性文化瞬间》、《语言的放逐》、《迷宫·杂耍·乱弹》、《感性的形式》、《欲望与绝爽》等。

小人物的巨大快乐

钟鸣

和蔼与快乐,还是和蔼与快乐。

平原上的小人其实和大山一样高,

那只是种丧失尺寸和挑剔的个头,

而非实际高度,失去的是理解力,

是照亮鼻梁的眼镜和受伤的灵魂。

其实呢,每天他们都揣着镜子,

那里有一盆湖水,还有准歌手,

但他们却不能看见响亮的喉咙,

自己的短见和吓唬进步的优势。

他们飞行,像小麻雀叽叽喳喳。

心不在焉地跑到偏僻的小县城来,

那里有个村支书颇有创意和搞法,

能让灵魂朗诵,让小额钞票升值,

让和谐的县城享受普遍的语言之美,

让春天的桃花开满落后农业的细节。

这里有个李调元,于是引来更多的

李调元,和古人共同打造舞台知识,

但支书暗中翻的是记账簿,是明天

另一个山坡,或者树林,安详,寂静,

宽大冷冰冰的面孔能真正喜欢什么?

这就是每年一度的诗歌节,其实,

这很像电影葬礼,各种角度聚集,

各种人,心怀鬼胎,出门掏耳屎,

看有没有搞头,看你南方,朝北方,

能献什么殷勤,以及快乐的普世哲学?

能不能一步逍遥抵得天堂的一百步――

我看不能,但绿荫下的与会者认为可以,

要不,他们还能缺了空气和树叶的复苏,

或是一种躲避枯燥的借口,文人踏春,

从唐代开始,携妓登高,从本世纪出发。 

2008年3月18日

杨小滨:谐谑作为批判的诗意

中国当代诗发展至今,种类繁多,但像钟鸣这首含有一定讽刺或调侃意味的作品(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讽刺诗)似乎是较为罕见的类型。钟鸣是一个冷观的诗人,而冷观的诗人往往不易讨好。按钟鸣此诗的写作日期推断,诗中所写的显然是2008年的罗江诗歌节。首先,标题中的“小”和“巨大”就营造了一种鲜明的反差,凸显出不协调的,甚至带有些许喜感的效果。诗中写到的李调元,便是罗江当地的清代文人和戏剧家,故而有“于是引来更多的/李调元,和古人共同打造舞台知识”的句子,但语气上显露出名人增殖的谐谑意味。诗中也用了不少貌似轻怠的词语来与规模宏大的背景事件互相映衬,比如说“心不在焉地”跑来了这样一个诗歌盛会。当然这跟诗歌节在这个时代的位置和特性分不开。因此才有了“但支书暗中翻的是记账簿”这样的描写,揭示出商业和经济的考量在表面无利可图的文化事业中依旧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很像电影葬礼,各种角度聚集,/各种人,心怀鬼胎,出门掏耳屎”,目的在于“看有没有搞头”或“能献什么殷勤”——如此的语句增强了本诗的漫画化色彩,一举消解了诗歌节的崇高或严肃。最后,“文人踏春,/从唐代开始,携妓登高,从本世纪出发”更是将讽刺批判寓于当代与唐代的对比中,曝露出当今诗歌盛世的淫逸面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