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放生,人们想到的大多都是行善、好事、好人有好报....但近年来一些让人迷惑的放生活动却让这个词变得愈发一言难尽。
前几天一条新闻就看得狂丸有点哭笑不得,说的是在河北省某地,疑似有人放生了大量的蛇,数量接近300到400条,放生的地点距离附近的村庄只有1公里的距离。 这样的放生或许会给操作者带来一些心理安慰,却着实吓坏了当地村民,而相关部门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后,也立马出动,开始捕蛇。但因为这些蛇基本都是养殖的,野外生存能力很差,平时居住的场所与放生场所的温差很大,它们其实很难在野外坚持到被捕捉回去。
(图片来源自微博@梨视频) 同时,就算挺过了现在,估计也挺不过冬天...毕竟它们未必有能力做到充足进食,存储过冬能量。 对此,也有网友表示,如果真要行善,不如放生点猪,或许这样当地村民和放生者都能好过一点。其实放生这一活动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受一些宗教文化影响后,变得更为常见。而现在放生一词涵盖了多种行为与目的,有些人是出于自身的善意救助野生动物;有些人则是单纯的遗弃自己的宠物;当然还有很多人是想求个福报,相信动物安全返回自然环境后会得到祝福。帮助野生动物本身是善举,但就怕盲目、随意放生。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自己在放生的是什么,环境是否允许放生,放生后这些动物是否能够顺利融入到自然体系中,同时不会破坏环境。而这也导致近年来让人迷惑的放生行为越来越多,各种不科学的放生引发了各种问题。最常见的大概就是惊吓、伤害到其他人。就拿近期的新闻来说吧,10月中旬就有报道称,两男子求福报在神农架放生毒蛇,结果导致村民被咬:城市中还有放生鳄鱼的,今年8月,有人在河沟钓上来过一只小鳄鱼,被鉴定为东南亚的暹罗鳄,推测为违法放生: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张网络截图,图中显示竟然还有放生老鼠的,而且还是在村落附近... 除了各种惊吓,那些被随意放生的生物,想活下来其实并不容易。首先是放生环境问题,有一个很大的槽点就是会有人把淡水龟放生到大海里,这种误放基本上就是送它们去见佛祖的节奏。之前还有人自称放生了大量鱼籽,这种操作感觉和野外放生鸡蛋差不多...被放生动物很难存活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放生时,喜欢购买养殖生物或者自己家的宠物,而其实它们大多很难在自然中独立存活。很多动物在经历饲养后缺乏警觉性,或者在自然中自保的技能,贸然放生宠物,和给其他动物送外卖没什么区别。 如果正确的动物生活在正确的环境自然皆大欢喜,就怕引发更严重的问题,例如「物种入侵」。鳄龟、巴西龟这些外来物种经常被误当做放生对象,而它们会摧毁本地生态平衡。就拿经常成为宠物的巴西龟来说,它们在国内缺乏天敌,而且繁殖能力强,存活率高,能抢食物,本地龟和它一比根本没有竞争力。而一条小小的宠物金鱼如果被随意放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来自莫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有人曾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小溪中放生了不想要的宠物金鱼,导致它们顺流而下,疯狂繁殖,并且不断占领河道。在2016年的一篇报道中,莫道克大学的Stephen Beatty博士表示经常发现重量超过1公斤的金鱼,而最重的甚至可以达到1.9公斤。(图片来源自 MURDOCH UNIVERSITY) 同时它们的入侵带来的是一系列问题,包括破坏水生植物,吃掉其它鱼类的卵、和本地鱼类抢食,最终甚至带给当地居民未知疾病。正如Beatty博士说「一旦你把某种东西引入到一个新环境中,即使它原本很可爱,但也有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严重问题」。大自然环环相扣,问题最后还是会回到人类自己头上。除了这些,放生的迷惑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一些地方拥有「放生产业链」,有报道称前脚刚放生,后手就捕捞,实现放生循环: 更魔幻的是,现在还流行收善款「代放生」业务。就是好心人给钱,别人代放,然后付款者受益...也就是说,被放生的动物不仅要倒班来回被放,还要精准感恩消费者...也真是辛苦它们了。狂丸个人认为,所谓放生是尊重生命的行为,给予对方一种帮助,而不是利用、摆布生命,追求一个放生的动作。这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过程,而非不论缘由的放手瞬间。应该在符合法律法规、尊重动物习惯与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去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野生动物,将其科学的放生至正确的野生环境中。说完这些,我才发现其实早就有人在行动了,听说...现在已经开始有人把矿泉水倒入大海,实现「放生矿泉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