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异乡人333 2019-10-25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船是在零下163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被誉为'海上超级冷冻车”。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可以说没有LNG船,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液化天然气领域,2016年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就达到了2,600万吨,国产LNG(液化天然气)工厂供应量仅822万吨。

像上海的天然气供应就主要依靠海外进口,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LNG船,上海整个城市的运转将陷入停滞。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从2006年至2016年,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逐年攀升,天然气发电消费占比达到17.8%。2016年,我国用气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可以说建造中国自己的LNG船,对于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LNG船也被誉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术标准和建造难度。数万吨零下163℃液态天然气漂洋过海,安全完成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对于LNG船的安全性要求极高。低温舱一旦泄露,就容易使船体钢板脆裂,如果液化天然气从裂缝漏出迅速汽化,因此,国内把50吨以上的液化天然气定义为“重大危险源”,而LNG船上装载的LNG多达数万吨,顷刻就会爆炸,船毁人亡。

即便船舶已至近海,为了保障码头和周边居民的安全,也不允许其轻易靠岸。因此,LNG船的设计、制造绝对不能出错。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而全球能够建造LNG船的造船厂仅有13家,而沪东中华造船厂就是其中之一,这多亏了沪东中华造船厂的工程师宋炜。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2003年,广东省上马中国第一个LNG项目,宋炜接到了任务,研制中国第一艘LNG船“大鹏昊”号,在设计规划中,整艘船长292米,宽43.35米,甲板相当于30个篮球场,一次可以运输14.7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一次运输的天然气可供上海2300万居民使用一个月。所以你就可以想象,这艘LNG船究竟有多庞大,建造难度有多高!

当时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造船企业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企图垄断该市场,据业内知名研究机构调查,韩国三大船企——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与现代重工在当时几乎占据了全球LNG船市场70%的份额。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当时沪东中华造船厂已经有一定的LNG船技术储备,早在1998年,沪东中华就通过和法国工程公司(GTT)的接触第一次获取了有关LNG船建造的知识,并形成了初步的技术储备。

也是在这一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宋炜加入了沪东中华造船厂,宋炜认为,纵观近代历史,凡是在世界上比较强大的国家,它的海洋技术都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宋炜想成为一名造船设计师,为中国成为海洋强国而贡献一份力。当时刚刚加入沪东中华的宋炜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接触到LNG船的基本原理。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建造中国第一艘LNG船沪东中华选择与法国大西洋船厂展开了合作,借鉴其建造LNG船的经验。国内LNG新船型研发可以说困难重重,因为国内根本没有相关的资料。而宋炜团队却并没有放弃,他们从国外报纸、杂志报道中寻找蛛丝马迹。经过不断努力,宋炜团队终于完成了大鹏昊”号的设计方案。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而在建造过程中,巨大的船体被切割为264个部分分段建造,并给每个完成的焊接部分拍摄x光,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精确性和安全,除此之外,LNG船一条船上有成千上万个组件,而任何单一的组件产生故障,小至一个电路、一个阀门,都可能导致整体出现故障问题。如此庞大的船只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难以想象,经过整个团队的努力,中国第一艘LNG船“大鹏昊”号终于诞生。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2008年,沪东中华建造的国内首艘LNG船“大鹏昊”号正式交付,掀开了LNG船国产化的新篇章。与普通的LNG运输船相比,“大鹏昊”拥有庞大的低温报警网络,仅低温报警点就达3000多个;另外它还拥有独特的柴油和天然气双燃料锅炉系统,是世界上唯一被允许使用的自身运输的货物驱动航行的LNG运输船。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而在第一首LNG船“大鹏昊”号研发完成之后,宋炜又负责了其孪生姐妹“大鹏月”的研发设计, 其大小、尺寸、装载量和耗资都一样,只是总建造周期比首制船缩短126天,与“大鹏昊”并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而在逐渐掌握了LNG的技术之后,沪东中华也开始进军海外,竞标LNG的研发制造,当时,沪东中华打败了韩国三大船企现代重工、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等老牌LNG船厂,获得了埃克森美孚这项大单。

在建造“美孚号”的过程中,宋炜带领技术团队成功地解决了多项难题,形成了可以全面覆盖各种极端恶劣工况下安全推进的双艉鳍轴系推进方案,实现了非对称流场中双艉鳍轴系设计的突破,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出口海外的17.2 万立方米低速柴油机+再液化装置LNG船LNG船。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沪东中华曾将LNG船以动力方式划分为三代。第一代的动力方式是蒸汽动力;第二代的动力方式是以LNG供给电机,电机驱动中速柴油机,或LNG直接驱动中速柴油机;第三代则是直接以LNG为燃料的低速柴油机。美孚号的建造也标志着沪东中华进一步缩小与现代重工、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等老牌LNG船厂的缩小,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

而在去年交付的为澳大利亚科蒂斯液化天然气项目的第三艘船“泛欧”号上,宋炜团队更是采用了双轴系倾斜布置、短球艏、低转速、双艉线型优化、全气模式运行等一系列新设计,应用双燃料电力推进系统与再液化装置组合。这首船型长290米、型宽46.95米、型深26.25米,设计吨位8.25万吨,总舱容约17.4万立方米,装载的LNG汽化后容量将达1.07亿立方米。可以说集中了当今中国造船最新科技成果。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2019年1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最先进LNG运输船“泛非”号在上海沪东造船厂正式交付。“泛非”号是澳大利亚科蒂斯LNG运输船建造项目中的最后一条,集中了当今我国造船的最新科技成果。除了采用双轴系倾斜布置、短球艏、低转速等一系列最新设计理念外,在17.4万立方米级LNG船上应用双燃料电力推进系统与再液化装置组合也属全球首次。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LNG船舶制造的高端领域,能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国家战略上来讲,可以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运输的安全。”从98年加入沪东中华,整整20年过去,如今宋炜已经成功实现了这个目标。

2016年以来,宋炜又带领团队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大型浮式天然气存储再气化装置(FSRU)研发和产业化大型项目的技术攻关任务。它关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我国企业打入国际高端装备市场的大事。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除此之外,停不下来的宋炜,正带领团队攻克更多设计难点,为打造中国更高端LNG海工装备而努力奋斗,他的目标是要让中国LNG船处于世界领跑地位。

一次可供2300万人1月生活,被韩国垄断的LNG船技术被他成功突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