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字彝孙,号克刚,男,汉族,1916年7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陕西20世纪的代表书家。早年随天津樊云汀、华世奎习揩,后从张寒杉等习篆。广临历代碑帖,成就了独特的个人风茂,尤以小篆性、行书见长。他是长安少有的真、草、隶、篆皆能的书法大家,尤以秦篆著称,篆书法度严谨,朴茂浑厚。欣赏他的作品如见太古之真人,无半点俗气。而他的小楷作品,功力之深令人叫绝。且布局考究,用印精到,备受书界和社会的推崇。先生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大型书法展览,部分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江苏省博物馆等单位所收藏。并入选《中国现代名人书法作品选》、《20世纪陕西书法篆刻史》等数部专著。 程克刚一生为陕西培养了许多书法人才,长安书坛的杰出人物钟明善、李成海、张海军等皆出其门下。 款识:1. 李白诗 忏叟彝孙 2. 辛稼轩词 鹧鸪天 克刚 3. 崔曙诗 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彝孙学隶 4. 祖泳诗 显友别业 震林同志属作即正 彝孙程毅时年七十五 钤印:1. 程毅又字彝孙(白) 忏庐(朱) 浑浑噩噩(朱) 2. 克刚长年大吉(白) 忏庐(朱) 3. 程克刚又字彝孙(白) 忏庐(朱) 4. 程毅又字彝孙(白) 克刚七十以后作(朱) ********************* 四体妙墨誉长安 —李成海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退之此语,天理也。吾师从两位恩师学书法,陈少默先生、程克刚先生,均为陕西书坛大家,忝列门墙,不觉已卅余年也。二位恩师已先后仙逝,每每思念之情,常令人心痛伤悲。 克刚先生祖籍浙江湖州,家族定居西安已数辈矣。先师学识渊博,书法造诣炉火纯青,四体无不精妙,尤以小篆书名誉长安书坛。1980年,少默先师赐余斋号“粟庵”,克刚先师以小篆书之。并有跋语一册,至今珍藏如至宝。先师谦和风雅,宽仁厚德,古文造诣尤深,“容川”二字,乃先师所赐,与余名字相得益彰,寓意颇深。据先师云:此乃清代一位医家之名,与你名字不谋而合。真乃天意也。 先师书艺、为人,誉满三秦。凡求墨宝者,络绎不绝,先师无不精心创作,以应所求,与先师未曾相识与谋面者,也隔数人代求,无不应允。可见先师之人品高尚,真乃大家风范也。 先师篆书以秦篆为宗,参以清代杨沂孙、赵撝叔,自成一家,刚柔相济,方圆结合,风格独特,以中锋用笔为主,厚重润朗,疏密有致,耐人寻味。当时长安书坛有大篆刘(自椟)小篆程(克刚)之盛誉,先师楷书以北碑见长;涉猎唐欧阳询等诸大家风格,别具风貌,在张猛龙碑上功力尤深。余有先师小楷书扇面一帧,所书陶渊明“归去来辞”一文,雅静和穆,拙巧相生,凡观之者,无不由衷赞叹也。 行草书师法唐李北海,参以米(芾)、张(瑞图)等大家,劲健洒脱,跌荡起伏如高山流水,时而轻盈,时而浑穆,轻处不浮,重处不滞,使轻处极具特色,方圆结合,神采飞扬,阳刚之气跃然纸上。隶书宗汉隶诸碑之神韵,参以唐隶之厚重,规整、实乃面目一新也。西安多处文物保护石碑上均为先师的隶书,在长安书坛独步也。临帖写字乃先师之日课也,余每每到先师处,总见伏案临帖作书,低头片纸皆无浪费一二,座椅垫下的大小纸片、烟盒背面均是临写之作,正如明代大书家王觉斯所云,每日之所为,临一天帖,写一天字,长年日久永不间断之时。可见先师对书法艺术之追求和执着也。 先师榜书,更为典范,五六十年代钟楼东南角之“冠生园”之字,大至一米五左右,厚重稳健,先师以巨笔书之,观者如市;菊花园对面“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字大近一米,皆为先师之作,当时无有放大之说,均以原大书之,至今镶嵌楼顶;书院门、碑林博物馆西门一侧“松竹山房”为先师晚年之作,真乃潇洒至极、笔力毫不减当年也,下面楹联为少默先师所书,匾联结合相映生辉。 余师从二位先师,实乃三生有幸也。习书数十年,牢记先师之训教,做人、做艺、读书,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广收博取,厚积薄发,余将尽毕生精力,以报先师似海之深倩也。 庚寅冬月于粟庵南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