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面观佛——日本佛像断代法

 Michael430 2019-10-25

      相较于历史悠久的中国佛像,日本佛像的断代难度并不高。日本佛像大致6个时代,分别为: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前期、奈良时代后期、平安时代前期、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

  1、飞鸟时代

(公元593-710年)

      公元552年(古坟时代),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派使者给当时的钦明天皇送来一尊释迦摩尼的金铜像,这被视为佛教正式传入日本的象征。可能是受到这尊佛像的影响,日本早期的佛像大部分为金铜像,但从飞鸟时代开始,木制佛像也开始出现了。

脸:脸型较长,呈现出比较标准的“国字脸”样式。
眼:呈杏仁形,上下眼皮等长,给人一种睁大眼睛的感觉。
鼻:似乎受到了古印度的影响,鼻子又高又窄。
嘴:嘴角的微笑是飞鸟时代佛像的最明显特征。
耳:没有刻画出耳洞,同时耳朵的造型非常丰满。

奈良法隆寺内观音菩萨立像深受我国南朝佛像样式影响。(图/飞鸟园)

这尊观音菩萨小脸细腕,充满高雅的气质。(图/飞鸟园)


  2、奈良时代前期

白凤时代(公元645-710年)

      奈良时代的日本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频繁出使中国的遣唐使为日本带回了最新的佛像样式。同时,日本开始走向中央集权制,统治阶级开始利用佛教平息天灾、稳定政治。由于受到政府的保护,这个时代诞生了许多佛像杰作。

      白凤时代的佛像制作偏好童颜童姿,或幼儿般的身材。这种审美偏好可能和人物埴轮(日本古代泥像)纯真无邪的表情有关联。

脸:脸长缩小了,同时也更加圆润。
眼:眼睛呈现双眼皮形态,透出一种稚气感。
鼻:受中国影响,鼻子呈圆形,鼻翼变大。
嘴:上翘的嘴角变得平缓,嘴唇也更加圆润。
耳:耳朵的造型开始写实,耳洞也变大了。

奈良法隆寺内阿弥陀三尊像,又称为橘夫人念持佛。(图/飞鸟园)


  3、奈良时代后期

天平时代(公元710-794年)

      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奈良)。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京都)。在此期间,日本人全心全意学习中国文化、佛教和治国之道,甚至行政制度和宫廷礼仪也仿效中国的模式。天平时代的佛像充满浓浓盛唐风,同时密教也开始传入日本。

脸:脸型更加圆润饱满。

眼:入定相。上眼睑线条从正中间开始下降,眼角上提。

鼻:佛像的通常都稍稍低头,鼻孔被淡化了。

嘴:嘴唇越来越写实,充满肉感。

耳:耳朵也充满肉感。

奈良药师寺药师如来坐像(摄影/入江泰吉)

奈良药师寺药师如来坐像(摄影/入江泰吉)


 4、平安时代前期

弘仁、贞观时代(公元794-897年)


      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京都),新首都的创立是希望重新建立新佛教,以强调内在精神的修持,而不是世俗的享乐。最澄与空海等大师从中国求法归来后,空海开创的真言宗成为日本主流佛教宗派,真言宗独具的神秘个性和特殊美感引起了平安皇室和贵族极大的兴趣。

脸:脸型圆润,人中变短。

眼:上眼睑很厚,眼角细长,眼神犀利。

鼻:密教佛像通常都稍稍低头,鼻孔被淡化了。

嘴:嘴巴变小了,嘴唇稍稍凸出。

耳:耳朵呈现出柔和的形状。

京都神护寺药师如来立像(摄影/小川光三)

      此期的雕刻呈现崭新的风格——暗沉、厚重、带有神秘气息和内蕴的专注神情,以至于强烈得有点令人生畏。


  5、平安时代后期

藤原时代(公元897-1185年)

      894年,大唐王朝江河日下,日本宫廷不再派遣遣唐使。此后,日本开始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佛像美学。

      平安后期文化以藤原氏所主宰,往后的一千年内日本天皇只是扮演政治傀儡的角色。藤原氏的御用佛师正是开创“佛像本样”的定朝。

脸:比平安时代前期的脸部轮廓略显膨胀。

眼:眼皮变薄,眼角微微向上,呈俯视状,眼神严肃。

鼻:鼻子也称为日本式鼻子形状,小鼻子且没有鼻孔

嘴:上唇变薄,给人严肃的感觉。

耳:和奈良时代相比,耳垂变细了。

宇治平等院阿弥陀如来坐像·定朝作。(图/平等院)

      从定朝开始,日本佛像开始脱离大唐风格,开启了日本本国风味,即所谓的“和样”。至此,贞观雕刻的威武凝重完全为慈悲仁厚所取代,此时的佛像显得非常平易近人,佛寺气氛温暖祥和,将平凡的人世提升至崇高美妙的宗教情境


  6、镰仓时代

(公元1185—1333年)


      虽然平安时期的艺术形式依然继续发展,但是以武人政治为主的新社会结构对艺术的需求自然不同于前期。源赖朝身为镰仓时代的创建者,他非常渴望树立一个新时代艺术指标:简朴有力又能表达内蕴精神性的全新美术风格,以便和前期柔弱不振的宫廷艺术区分开来。

      这令庆派有机会创建属于他们的佛像风格,同时,这也给佛师运庆、快庆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脸:脸长且充满现代感。

眼:下眼睑很大而且松弛,呈俯视状。

鼻:受中国宋朝的影响,鼻子下出现了鼻孔

嘴:嘴变得更小更接近真人的形态。

耳:耳朵恢复了奈良时代充满肉感的形状。

京都遣迎院阿弥陀如来立像·快庆作。(图/奈良国立博物馆)

      以上六个时代几乎覆盖了日本整个佛像史,如果你有机会去日本旅游参观寺庙时,凭借此文,你将成为日本佛像断代的半个行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