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功名何缺屠狗辈 2019-10-25

看了号称年度最佳古装剧的《长安十二时辰》,不少人对剧中张小敬所在的第八团和其死守“不退”的军魂,念念不忘。

明明是守卫大唐和长安的兵,却几乎全军覆没于官僚的推诿和内斗之中,这样悲剧的命运更令人唏嘘不已。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烽燧堡保卫战

剧外,大家也对张小敬的原型好奇极了。其实,《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在创作时,根据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中一句“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即杨国忠)落马”——马嵬坡之变,杨国忠带人出来问怎么回事,结果陈玄礼造反了。陈玄礼的禁军中有一个骑士叫张小敬,冲出来一刀捅杀杨国忠,还把脑袋割下来了——他注意到了这个充满狠劲的人物,因为没有任何记录,也没有太多的背景,创作时不用受限,于是将他作为了故事的主人公。

虽说历史上并没有第八团、守烽燧堡的张小敬,但却真有那么一支死守不退的唐军,和一位名留青史的防守悍将,从他们的身上,能看到无数张小敬和第八团的影子。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这位因“守一城,捍天下”而在中国军事史上创造了奇迹的名将,就是张巡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血战六十天,两千唐军击退四万叛军!

张巡,开元末年时任真源县令。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七》记载,安史之乱爆发时,张巡的上司谯郡太守投降了安禄山,命令张巡作为使者去迎接叛军。“巡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但张巡却带领着真源县的军民,到老子庙痛哭一场,号召全体军民跟着他反抗安禄山的叛乱。

值得一提的是,张巡并不是一个武官,而是一个地道的文官,但就是这么一介书生,一个小小的县令,从开元十五载正月的这一天开始,走上了最残酷的战场。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张巡从响应的百姓中,挑出一千名精壮青年组成军队,前往雍丘(今河南杞县)和另一位唐朝的低级军官贾贲所召集的一千名民间武装会合。但很快,贾贲在作战中牺牲了,整个抗战的重任就被压在了张巡一个人的肩上。

而此时,雍丘的县令令狐潮,不仅已经投降了安禄山,而且成了他的鹰犬。在张巡占领雍丘不久后,令狐潮从安禄山手下请来了三员大将,带领四万骑兵直扑过去。

张巡一辈子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只有一腔爱国之心,凭着一身的正气,去抵挡叛军的铁蹄,但他的军事头脑和天赋,却令人惊叹。

战场上的较量,首先是双方主帅意志力胆魄心理的对决,在这三个方面,文官张巡表现得竟比一个武官还要强悍。

《新唐书》记载,面对令狐潮滚滚而来的四万大军,雍丘民众惊恐不已,但手下仅有两千士兵的张巡却临危不乱,他告诉士兵们,'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敌军来的都是精锐部队,所以肯定看不起他们,就要趁着对方轻敌的时候,突然出击,杀对方一个下马威。

他留下一千人守城,另外一千人分成数支队伍杀出城去。张巡自己就冲在最前头,在这波所向披靡的砍杀中,叛军被打得是措手不及。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叛军调来了百余门的炮车(唐朝时的炮车并非后来的火炮,而是抛掷巨石之用)进行围城,张巡就让士兵在城墙上竖起木栅,用以挡住石头;叛军驾云梯攻城时,张巡就让人把柴草灌上油,捆成一束束,点上火后往城下扔,把敌军烧得死伤累累,不得不后退。而叛军一撤退,张巡就马上组织部队出击,连夜袭击敌人阵营,打得对方四散溃逃。

《新唐书》记载,“士带甲食,裹疮斗',双方在这个城池,你来我往血战了60多天,大小三百余战,雍丘仍岿然不动,城下堆满了敌人的尸体。

最后,叛军不得不后撤,张巡仅凭两千人,就打退了四万名叛军,还俘虏了两千个胡兵,战绩惊人。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


草人借箭

兵败如山的令狐潮,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换了一招又卷土重来。

据《新唐书》记载,令狐潮干脆到城下向张巡喊话,说唐朝大势已去,苦苦坚守是为了谁?张巡则在城上答道:你平生自称忠义,你今天干的这些事,忠义何在?说得令狐潮羞惭而退。

双方在原地又对峙了四十多天

但很快,传来了潼关失守、玄宗出走、长安陷落的消息,安禄山在河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唐朝却没有主力部队可以反击。令狐潮马上把这个消息和对张巡的劝降,送到城中。

《新唐书》记载,当时城中也有六位高官劝张巡,称“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张巡假装同意,第二天却在堂上挂玄宗的画像,并召集军民,当着大家的面痛斥这六位高官,把他们拖出去斩了。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张巡除了能用爱国热情鼓舞士兵,还非常擅长将自学的兵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战术非常机动灵活。

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局中,率领士兵在孤城中苦苦战斗,打出了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经典战役。

《新唐书》记载,历经多场战斗后,雍丘城中的箭所剩无几,于是,张巡让士兵们去扎了一千个穿着黑色夜行服的草人,趁着夜色将它们吊到城下,敌军以为张巡又派兵出击了,拼命放箭射杀,箭雨过后,张巡将草人拉上来一看,一个晚上竟然就得到了十万支箭

第二天晚上,张巡却下令把真正的士兵吊下城去,敌军以为张巡故技重施又来“草人借箭”,于是都按住不再放箭。等到张巡的兵落地后都开始冲锋了,叛军才反应过来,很快就被冲击得溃不成军,被连夜追赶了十余里,死伤甚重。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烽燧堡守卫战,也有类似的情节演绎。

剧中,弹尽粮绝的第八团,晚上不得不将苏校尉的尸体绑在椅子上放在城头用以迷惑敌人,白天把尸首回收拔下箭矢,等夜幕降临再把尸首摆回去。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中,用战友尸首“借箭”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值得一提的是,张巡虽然从来没带过兵,但他在实战中表现出的军队管理能力却非常强大;他带的部队虽然是义军,但军令严格,纪律严明。真正做到了像《孙子兵法》中说的“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记载,张巡有位部将叫雷万春,奉命在城头和令狐潮喊话,话还没说完,叛军就突然放了6支冷箭,几乎箭箭都射在了他的脸上,但雷万春竟“面中六矢而不动”。令狐潮想说,这怕不是个木头人吧,后来当他知道竟然是个真人时,自己也惊叹了,到城下大喊,称见到雷将军,才知道张巡治军之严,可惜你不懂天道!张巡则回道: “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你连人伦都不懂,你有什么资格谈天道?

令狐潮没法向安禄山交代,就想尽办法要劝走张巡,张巡抓住他这个心理,要求对方给30匹马,自己就离开。然而,拿到令狐潮给的30匹战马后,张巡就让手下的勇士们,每人骑一匹马,要求他们各杀至少一名战将。

做好准备后,张巡出城说:我是打算走的,但我的部下不肯走,我怎么办?令狐潮大怒,准备列阵冲锋,但张巡这时突然打开城门,30名精骑一顿猛冲,杀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最后杀敌百余人,擒获30将。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记载,不久后,安禄山派7000骑兵增援,张巡趁敌人刚到立足不稳,发动夜袭再次大败敌军,回程途中又遇到安禄山400余名增援部队,顺便把他们又给俘虏了。

张巡这一系列神出鬼没的防御战,打得不仅让敌人闻风丧胆,更让敌占区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竟然有一万多家民众从敌占区投奔到张巡麾下,“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久战不下,令狐潮再次改变战术,到雍丘的北面筑城,想以此切断张巡的后路。期间张巡不得不出战,但每次都能以数千兵力,击败敌人数万之众。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衣衫褴褛,踏夜而去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记载,到了这一年底,雍丘周围的几座城都被叛军攻克,安禄山也派出新的大将杨朝宗,率两万部队,打算切断张巡的粮道。张巡不得不率部从雍丘转移到睢阳(今河南商丘),也因此和睢阳太守许远正式会合。

张巡和许远的会合,可以说成就了彼此的一段伟业,使他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千古传诵的英雄。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张巡和许远刚刚会师,杨朝宗的两万部队也杀到了,双方不分昼夜地展开了鏖战,每天激战十余次。唐军的上将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每次张巡都冲在最前面,全军将士也是奋不顾身。

据《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记载,至德二载,在睢阳保卫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安禄山被部下谋杀,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即位,但对张巡来说,战场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劣。

安庆绪决心要拔掉睢阳这颗眼中钉,才能就此进军江南。他任命大将尹子奇带领13万人,并同罗奚族的兵一齐扑向睢阳。而此时,张巡和许远手头的兵全部加起来,只有6800人

张巡领导抗战,许远负责后勤,在两人的配合下,睢阳城每天打退敌人十几次冲锋,连战16天。以至于睢阳城下,堆满了两万多具叛军的尸体,连护城河都被填满了。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把敌军的尹子奇也给打红了眼,发誓不拿下睢阳决不罢休。张巡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消极防守,必须做出反击。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记载,张巡以决一死战的心情,召集了所有将士训话,说我们都深受国恩,我们所坚守的是死亡,但我非常遗憾,不能厚赏你们,这让我心如刀割——原来,张巡打了这么多胜仗,他曾经无数次把捷报报给皇族的虢王巨,希望他能奖赏士兵、提升他们的官职,可在后方养尊处优的虢王巨,竟然只给了他30张低级官员的委任状,还舍不得发赏金。

但是,没有一个士兵责怪张巡,没有一个士兵要求赏银,所有人都知道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战,他们默默咽下了张巡为他们准备的践行的牛肉,踏夜而去。

张巡和将士们在城外排成阵势,敌军一看哈哈大笑,就这么衣衫褴褛的几个人,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

但张巡的部队发起冲锋后,疯了一般逢人便砍,凭借着他们不可战胜、不可征服的意志,以区区数千人的部队,把敌人几十万的大军,硬生生给撕开、冲垮了。

敌军将领尹子奇也在惊恐中带兵后退,所以,这一仗竟没有成为张巡他们的最后一战,他们得以收兵回城。尹子奇马上又组织了围城。张巡再度出击。

双方就此展开了反复搏斗拉锯战。张巡坚守睢阳,抗击数倍于己的叛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依然誓死守卫,在城头上一次次打败叛军的进攻。

《长安十二时辰》中,对死守烽燧堡的第八团,也有过类似的描述,唐军和敌军昼夜不分地进行了多次较量,和历史上的张巡一样,在没有援军和粮草的情况下,与敌军殊死相搏。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中第八团昼夜抗敌


中国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攻防战

这一年七月,尹子奇又从各地调集了数万的部队,重新进攻睢阳。

经历了一整年的战斗,士兵就只剩1600人,最困难的是没有粮食——当年分粮时,虢王巨不肯把粮食分给睢阳,分给了济阴,而济阴的地方官拿到粮食后,就投降了安禄山。所以安禄山的部队,是吃着唐朝的粮,攻打唐朝的城,杀唐朝的人。而唐朝的守军,一天却只能吃一餐饭。

吃到最后,全城的老鼠都被吃光了,树皮都被啃光了,战士们站都站不稳,还要咬牙坚持每天的战斗。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尽管如此,张巡领导的抵抗一直没有停歇。

尹子奇为了攻城,发明了一种新式的拱形云梯,上面可以站两百名士兵。张巡因此让人从城里挖地道出去,当敌人的云梯靠上城墙时,从地道深坑里伸出一根大木,上面的铁钩可以紧紧钩住云梯,让云梯退回去;这时再伸出第二根大木,卡住云梯,让云梯前进不了;再伸出第三根大木,上面悬挂着铁笼,里面装着柴火,可以放火烧云梯。

尹子奇让士兵们躲在木马里攻城,张巡就让士兵熔铁水往下浇……

可以说,古代战争中攻防的所有手段,几乎都在睢阳城上演了,堪称中国军事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攻防战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此外,张巡做思想工作的功力也十分了得,在睢阳城最危急的时候,还有数以百计的叛军,在张巡的说服下,投向了这座没有希望的城池、回归唐朝,为守孤城而死战,成就自己的大义。

《长安十二时辰》中,离烽燧堡最近的戍堡只有三十里地,有三团全编戍卫,但第八团的烽火点了二十几天,都没有任何援军出现。而在真实的历史上,睢阳城的遭遇也同样令人扼腕——其实在睢阳城的后方,就有唐朝的大军,但都没有人肯前往支援,所以张巡和许远最后清点部队的时候,就只剩下600人

张巡手下的将领南霁云,曾带着数十骑拼死重出重围,向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贺兰进明是在华北抗战中,被提拔的将军,宰相房琯不喜欢他,派了军队在旁边监视他,所以贺兰进明不敢派兵增援睢阳。他怕自己一旦增援,就会被别人吞并掉。

贺兰进明佩服南霁云是一员悍将,就想把他留在自己麾下,设盛宴招待南霁云,南霁云已经很多天没饭吃了,饿得两眼发昏,却还是一口都没吃,对贺兰进明说:睢阳城的将士已经一个多月没饭吃了,这饭我咽不下去,你不去救睢阳,这不是义士所为。

《旧唐书》述,南霁云还硬生生咬下自己一根手指,对贺兰进明说:我不能完成主帅的任务,今天留一根手指头以示诚信。“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归报本州。'

他又带着骑兵,杀回城去,誓要和坚守了几年的城、和他的主帅、和他的战士死在一起。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中苦等援军不至的第八团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人肉充饥,慷慨赴死

而此时的睢阳城中,连麻雀都被吃光了。

据《 旧唐书 ·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记载,张巡甚至把自己的爱妾带出来,杀了她将肉分给将士们吃。睢阳城的妇女、老人、伤病员都站了出来,让自己去充当战士们的食粮。

“巡乃出其,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人心终不离变。”

所以,睢阳城是在拿人肉坚守,一直苦苦支撑到10月,所有人都在慷慨赴死,直到睢阳陷落,仅剩下400个誓不投降的军民。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尹子奇俘虏了张巡和他部下的36将。据《旧唐书》记载,尹子奇听说张巡每次发起冲锋时,都会咬断自己的牙齿“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于是他用刀把张巡的嘴撬开,果然看到张巡只剩下三、四颗牙——这就是成语“咬牙切齿”的由来。

一开始连尹子奇也不忍心杀张巡,不打算追究张巡射伤他左眼的罪了,但他的部下劝他,如果不杀张巡,将会是个极大的隐患,最后尹子奇才忍痛把张巡和他的36将都杀了。

张巡死时只有49岁,从安禄山叛变,他组织军队抵抗到被杀,历经四百多战战役,甚至有学者统计称大小可达3200多战,他用数千的民间武装,消灭了整整12万敌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人之魂。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续》里,盛赞张巡和许远:“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而《长安十二时辰》中以张小敬为代表的第八团“不退”的精神,正是张巡守孤城悍举的继承和写照。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因为有了他们,唐朝才没有灭亡,但唐朝没有善待他们,他们被唐朝抛弃了,而唐朝的动乱,还远远没有尽头。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而且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死于官僚的推诿和内斗之中。他们死后,朝廷竟然还有人要追究张巡人吃人的罪状——这样的结局,同样让人咬牙切齿。所以,战斗正未有穷期。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