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世界最大尺寸钞票上的文化(下)

 晨晓光 2019-10-25

《马来西亚独立60周年》

正面:背景中雄伟的王室宝座象征着马来西亚的君主立宪制;星月型标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皇家头饰上的月牙形和14角联邦星;外圈由1957年至今的15任国家元首肖像所环绕。

背面:1957年8月5日签署《马来亚独立协议联盟》的九位统治者肖像;右侧是马来亚联邦第一任元首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的胜利姿势剪影;背景上的国家皇宫、首相府、议会大厦、正义宫殿分别代表马来西亚君主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这四大支柱机构。

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宣布独立剪影

独立日庆典现场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第一任国家元首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在吉隆坡独立体育馆(Serena Merdeka)的大批群众面前宣布独立,并大喊七声“Merdeka!”(独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是由三个具有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人群(巫统、马华公会、印度人国大党)通过与英国进行对话而实现的。独立前,马来亚联合邦的一切统治权由英王委任高级专员掌握,并对当地人民实行高压统治。独立后,马来亚联合邦完成十一个州的多民族共融与自治。

       这十一个州包括:玻璃市州、吉打州、槟城州、霹雳州、雪兰莪州、森美兰州、马六甲州、柔佛州、彭亨州、登嘉楼州、吉兰丹州。因槟城州和马六甲州属于非官方地区,因此其他九个州的苏丹(拉惹)可轮流执政,每一任联合邦元首最长任职期为五年。森美兰州苏丹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以8:1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马来亚联合邦第一任国家元首。国旗也以代表十一个州的十一芒星与十一条纹组成。

       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十一个州联合新加坡、砂拉越与英属北婆罗洲(沙巴)组成了新的国家——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驱逐出联邦自行独立为新加坡共和国。此时的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和联邦直辖区组成(吉隆坡、纳闽、普特拉贾亚),因此国旗上改成了十四芒星与十四条纹。

十四芒星与新月徽章

皇家头饰(十四芒星)

       国王所穿的皇家礼服绣有金线,复杂图案起源于森美兰州(因第一任元首是森美兰州苏丹),头饰称为Tengkolok,其前部是一个由十四颗钻石镶嵌的新月和白金制成的十四芒星,在芒星的中心是一个色彩缤纷的联邦政府标志。要知道,十四芒星是1963年组建马来西亚以后才改的,而第一任国家元首是1957年上任,因此当时的皇家头饰上只有十一芒星。

皇家头饰(十一芒星)

       十四芒星的下方为国家皇宫中的王室宝座,象征着马来西亚的君主立宪制,同时也象征着尊贵的皇权。只有Yang Di-Pertuan Agong(国家元首)和Raja Permaisuri Agong(元首夫人)在在特定的皇家典礼如:国王的登基和加冕礼、国王的生日,颁奖典礼或国会召集时才可就坐。

皇室宝座

       宝座经过精心设计和构造,融合了半岛、沙巴和砂拉越的图案。图案为金色,为王位增添了富贵气息和皇家光环,所有设计朝上,表示所有生物都是由安拉(伊斯兰教的真主)创造的。

国家宫殿(Istana Negara)

       Istana Negara 是马来西亚的皇宫,坐落于吉隆坡惹兰·伊斯塔纳(Jalan Istana)沿岸,占地13英亩。始建于1928年,最初是由当地华裔百万富翁陈荣拥有。1942年日本占领期间作为日本总督,日本投降后,英国军事行政当局(BMA)将该豪宅占用。1950年马来亚联邦成立后,雪兰莪州政府将房屋出租,直到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联邦政府买下了该物业并翻修后作为国王的官邸。

       Istana Negara宫殿经历了多次翻新和扩建,在1980年进行了最大的一次升级工程。院内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游泳池,六洞高尔夫球场,湖泊,室内羽毛球场和网球场。为了安全起见,皇家马来军团有一个警卫室,与白金汉宫类似。在正门处,拱门的每一侧都有两个警卫岗。

 Istana Negara 宫殿入口

       Istana Negara宫殿分为东翼和西翼两个部分。东翼的大殿(Balairong Seri)是作为官方用途的场所,一般只会在最高元首登基典礼、册封典礼、首相或元首宣誓典礼时开放,皇室宝座便位于此处,这里有时也用作宴会厅。第二层有几个主题房间,包括国家元首接待外国首脑的觐见厅(Dewan Mengadap) 、国家元首接见首相的公使馆(Bilik Duta)、接待贵宾的元首后馆(Bilik Permaisuri) 、访客休息的首相馆(Bilik Menteri)。

 Istana Negara 宫殿大厅

       宫殿的西翼为统治者会馆(Bilik Mesyuarat Raja-raja),是统治者会议举行的场所。2011年6月, Istana Negara宫殿被一座耗资8亿令吉的新宫殿所取代。旧宫殿已经作为皇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博物馆还展出有最珍贵的皇家珠宝。

首相府 Perdana Putra

       首相府是总理的综合办公大楼,位于马来西亚直辖区的行政首都布城。这是一座融合西方、马来、帕拉第奥、新古典与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其中绿色穹顶的大楼独树一帜,已成为布城的标志性建筑。

       由于首都吉隆坡土地拥挤,因此当时的总理马哈蒂尔提议建立和发展布城,将所有的联邦行政机构从吉隆坡搬迁至布城,并将布城列为行政首都。首相府于1997年开始动土施工,1999年初完工。4月,吉隆坡首相府办公室正式搬迁至此。

       首相府分为主楼(Central Main Block)、西翼(West Wing)和东翼(East Wing)三部分,内有多处行政楼和办事机构。其中:主楼为总理办公室,西翼为副总理办公室和政府顾问委员会办公室,东翼为政务等其他主要办公室、大小会议厅、宴会厅、外国代表团招待室等。首相府旁边就是普特拉清真寺、博特拉广场(Dataran Putra)和伯纳达步行街等景点。

议会大厦 Parliament building

       议会大厦也称为国会大厦,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近市中心的国家英雄纪念碑附近,这里是马来西亚国会上议院与下议院的所在地。该大厦由英籍建筑师威廉·艾弗·希普利(Willian Ivor Shipley)设计。1959年举行动土礼,1962年开始建造,1963年11月21日正式落成。后曾经翻新数次但整体建筑没有明显变化。

       议会大厦建筑由三层楼高的主厦和一幢77米高的十七层塔楼两部分组成。主厦有一个独特设计形状的结构称为顶峰,顶峰为11个三角形的屋顶结构。主厦一楼为保安检查,任何进入国会大厦的人都需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上议院与下议院分别设于主厦的二楼与三楼,而国会办公室则设在高塔内。主厦与塔楼之间由两座50米的桥梁连接,并配有美丽的水池和喷泉景观。

      1999年, 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将所有国家行政与司法机关从吉隆坡搬迁至行政首都布城。吉隆坡目前为金融和宪法法定首都,而布城则是行政首都和联邦中央政府所在地。为了避免国际对布城与吉隆坡的首都地位混淆,联邦政府特将国会大厦留在吉隆坡以凸显吉隆坡为马来西亚的首要首都、金融首都以及宪法法定首都的地位。

正义宫殿  Palace of Justice

       正义宫殿又称为司法宫,位于马来西亚直辖区的行政首都布城,这里是马来西亚终审法院——马来西亚联邦法院(Federal Court)的所在地。其建筑风格采用新古典主义、帕拉第奥式建筑、伊斯兰建筑风格和摩尔式建筑,是一栋融合西方与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建筑。1999年动土,2000年开始建造,2003年完工,2004年正式启用。

正义宫殿圆顶建筑内部结构

       建筑中心有一个大型中央圆形大厅,站立于大厅中央可清楚地看到建筑的每一个层面。图书馆坐落在一楼大门附近,联邦上诉法院位于一楼,注册中心和办公室分别在第二和第三层。上诉及联邦法院位于第四和第五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