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拒绝=被人看扁

 东秋元图书馆 2019-10-25

上个月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完结了。这部有着超高评分的剧,除了优秀的剧情,优秀的演员等这些专业的元素,我想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在女主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无法拒绝别人的老好人。

读空气自然是每个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的,但是太会读空气,也会变得呼吸过度,像剧中女主那样,被排挤,最后伤害到的还是自己。

美名其曰,我们把这样的人叫做“讨好型人格”。那么,我们在讨好别人的过程中,换来的到底是感激还是轻视呢?

01

拒绝里的修养

我就有一个这样“讨好型人格”的朋友,而惭愧的是,我因为知道她的讨好型人格,所以经常会让她帮我做一些事。

“今天下午陪我去一趟医院。”“好!”

“帮我拿一下快递。”“好!”

“帮我填一下那个表格。”“好!”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也数不清。偶尔我也会想,如果提一个很过分的,她无法做到的要求,她会不会说一句“不好”?

我没试过,不过真的有人这样做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人让她帮忙写期末报告。开始时她确实犹豫了一下,但是因为那女生的再三请求,她答应了。

结果她答应别人后立马就反悔了。最后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她和那女生的关系搞僵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大社会中,因为生活在其中,所以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从别人的认可中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只是没有人可以把自己当成圣人,可以无条件地为别人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

那么,拒绝自己不想做或是做不到的事,何尝不是一种尊重,一种修养。

02

不拒绝,只是自我的陶醉

我也曾不止一次和朋友聊过,这样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别人到底图什么?值得吗?朋友自己也说不清,只是早已习惯了这样。

我们无法拒绝别人,其实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害怕面对那个不被赞同的自己。只有通过满足对方的要求,自己才能得到赞同,也才能获得那份满足感。

别人的一句“求你了”,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抬举。而一句“谢谢你”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换句话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的陶醉,陶醉于自己是一个温柔的好人。

朋友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凸显出自己的价值。她在自我陶醉中成了瘾。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没有义务去帮助任何人。所以,当你在自我陶醉中成了瘾时,不妨想一想,以这种自我牺牲的方式去帮助别人,自己是否能获得等价的回报,还是只是一味地在消耗自己。

就像《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说过的那样:如果你擅长某件事,永远不要免费去

不要在陶醉中迷失了自己。

03

我们需要讨好的只有自己

“主动热情、甘心付出、以爱换爱”等等,讨好型人格的标签听起来总是那么好听。然而这些好听的标签的背后,所有的为了别人的付出,却并不怎么好看。

你以为你感动了全世界,其实被感动的只有你自己。你以为别人会牢记你的付出,其实因为你付出的无条件,反而使你的付出变得低廉起来。

你帮助了别人后,对方当面的一句“谢谢”,转身或许就变成了嘲笑你的傻。你答应了别人,最后却搞砸了所有,对方当面的一句“没关系”,转身或许就变成了埋怨你的不靠谱。

所以,不懂得拒绝,其实是消耗了自己,到头来只会变得两手空空。

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你应该变得靠谱一点;如果你想要实现自我,你应该提升自己;如果你想要得到爱,首先你要学会爱自己。

太宰治说,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我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成为什么样的人,幸福的或是不幸的,都只能由自己决定。我们需要讨好的,有且只有自己。

所以放下你那老好人的姿态,别让别人看扁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