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来德:曾翔是一个制造审美伤害的艺术家

 收藏推荐 2019-10-25

曾来德先生致词

曾来德:今天在伟人的故乡,在大师的纪念馆举办曾翔的这样一个关于“线”的展览,我想齐白石老先生地下有知,他一定感觉到很欣慰。在这个地方办展览,我认为就要像这样的展览才能证明,这个白石齐天,齐白石先生这句话就是顶天立地,他的真实含义。关于曾翔我想有几句话我一定要说,第一,他跟我是同事,第二,我们又是同姓。在这数十年以来我好像一直就在他的身边,看着他走过的每一段路,我也是用欣赏、赞许的眼光和心情来面对他。当别人不理解他的时候,提出很多争议的时候,我也能够勇敢站出来为他说几句话。

有人说因为你是同事,有人说因为你是同姓,是同门,不,我认为我还是站在艺术的本体,站在艺术的立场来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想看一个人的作品,第一要看的是什么,就是他的格局,大家走进展厅,我想一定会受到震撼,一定会打很多问号。这个人气场太大了,气场不大怎么会震撼你呢,我想这就是格局,这个格局不是装出来的。他是人的本质,最本性的,是他几十年对待艺术的那种真诚、探索和付出所提炼出来的。他有一个宽博的胸怀,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他战胜了很多非议,坚定了自己永远不变的,对美的追求的立场,所以有大师的格局,大家就是大家的格局,常人就是一般普通的格局。所以我觉得曾翔的艺术,他的艺术展览格局恢宏博大。

第二就是格调,格调俗了一切就不用再说,它不在艺术的范畴。曾翔的格调我觉得是很高级很高雅的,这源自于他长期以来对中国书法篆刻的笔墨修养和刻功。

他人格的修养、人文的修养以及他在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当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就是那种历练所提升出来的高尚的人格情怀和人文情怀和笔墨格调,这一点我想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

第三,就是丰厚,所谓丰厚就是纵向的去看一个人的艺术发展的历程。曾翔从古代走来,一直走到今天,而且指向未来。他笔底下从来没缺乏过二王体系的帖学传统,他也从来都不缺少碑学对他的影响。他也广泛的吸收民间书风、碑学常识对他的营养。我想在他的作品里大家是明眼可见的。所以他整个探索过程,从秦汉以来一直到今天的一部书法史的发展历程,都可以让我们感受的到,触摸的到。

第四,就是丰富,丰富就是横向的看一个人,曾翔的探索不是只言片语,不是由一个单一的、单调的技法,匠人的心态给大家述说和表现。曾翔的艺术,可以说他就像宽频道一样,他没有穷尽,他可以给书法、给绘画、给现代艺术,给其他所有的文学形式,给东方、给西方、给古代、给当代同时对话。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最广阔的胸怀和天地使然。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看法。

第二,我们评价一个艺术家,至少有四个字,第一就是新,不新不是艺术,这毫无疑问。所有的艺术门类必须要有开创,要有创造,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不同于自己。曾翔的作品新,这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第二就是要奇,事物因为奇怪而生焉。无论是好的出奇,坏的出奇,高的出奇,深的出奇。总之就是要奇特、要奇怪、要奇绝。这一条曾翔的作品也拥有。

第三,就是要险,不险不刺激人,不打动人,不感染人,杂技演员在平地上玩就没有杂技。一切最美好的风光都在险远处,曾翔实际上既在探险也在涉险,也在冒险。但是他做到了险而不绝,绝而不死,死而不灭。

第四就是绝,绝就是独一无二,曾翔的探索与天下所有的书家,他保持了自己独立的品格、身份、形式、美感和内容。我想讲这四条。

最后我想说一个艺术家他的使命是什么,他的角色是什么,他就是一个制造审美伤害的人。如果你做的是昨天的事情,你做的是普通人的事情,大家也许不会关注你,也不会评论你,但曾翔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思考的问题,他做的事情是超前的,是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以后的事情。他就像一个不该出生的人出生了,我们很多人无法理解,对他品头论足,非议,我觉得这一切都是正常的,这不能怪任何人,这只能怪曾翔,他自己因为用审美的方式做了别人还没思考,还没做的事情。那么我觉得他受到这种回报那是理所当然的。但关键的是,最终伤害和被伤害,看谁经得起伤害,十年、二十年之后只有经得起伤害的人,他才是最后的结论,所以我相信曾翔是一个制造审美伤害,又经得起审美伤害,而同时最终又没伤害别人的人。

中国书法界不能没有曾翔这样的人,因为有他而变的鲜活,因为有他而充满了争议,因为有他而显得中国书法界更加丰富和具有生命的未来的指向。中国国家画院因为有了曾翔,来了以后,让我们看到了自信,也看到了我们的实力。我们姓曾的人,因为有曾翔,我们也感到无限的骄傲,祝展览圆满成功。

部分现场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