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这本奇书传说是秦末汉初的黄石公所传于汉初名臣张良,张良悟到真髓而运用自如,先助刘邦夺取天下,然后功成隐退,修仙而去。全书总共132句,全文1360字,短小精悍,却把如何内以修身养性,辅助上司,外用斗智降敌,成功立业讲解的出神入化,简单明了,易于学习运用。今天看来仍是职场中的人士需要详加学习和运用的。 这本奇书共分六章: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义和安理。其核心思想的来源自《易经》和《道德经》,当然有些思想也来自于儒家的一些思想,只是在一些方法认知上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看法。首先原始第一章讲的是作为一个智者、能人需要具备的核心优秀特质:道、德、仁、义、礼。这五者合而为一,是人立身的根本。跟儒家的思想“仁、义、礼、智、信”有些出入。其表达的是作为一个人要想具备独立的人格,就要具备这物种素质的一种或者全部。道是掌握天道,明白万事万物的存在哲学,方能明白自身如何存世以及追求什么。德是要了解世间万物各有所需,要力求各有所得,方能成就自己。仁是要求自己要有恻隐之心,具有佛家的慈悲之心。义要求自己善恶分明,顺理决断赏善罚恶。礼者要树规矩,树立人伦秩序,上下有度。跟儒家的区别是儒家的理念多了智和信,为什么黄石公不认为这两个条件是人最根本的素质呢?从下章正道篇可以看出,智和信是外用的条件,不是内修的关键,只有把握住道和德,而明了恻隐、善恶分明、尊上礼下的道理,智慧及诚信的信条方能建立和增长。 《素书》与儒家关于信的重要程度不同认知,说明人的视野宽度和立场高度不同则对于事情的看法以及处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也可以失去诚信,而获取更大的有利目的,但出发点一定是道和德的至高点出发。其代表案例就是当刘邦与项羽签下鸿沟楚汉之盟后,张良力劝刘邦追击项羽,不要遵守协约,一鼓作气消灭之。刘邦听取此计东出,将项羽困于垓下,终于灭楚。先秦奇书《鬼谷子》则是适用主义,其心为正道,则可以使用阳谋和阴谋去对人对物。其最中意的徒弟苏秦张仪的连横和合纵之术就是对这个智和信的良好反面备注。可见做大事者不拘泥小节,在道德的总体方向不偏狭的情况下,偶尔失信是有必要的。故第二章正道先讲德的立身根本,在外用的其他素质上的不同而区分出人品的不同。“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也讲信也是非常重要的,诚信能够排除异议,统一思想。对于人才的分类黄石公分为三类:俊才、杰才与豪才。“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中之俊也。”也就是说具备了德、信、义、才、明五中品质的人可以称之为人中之俊。“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可见三种人所具备的素质还是有所区分的。 第三章求人之志,讲述人才的获得要看看他的志向以及品质。有志向的人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修炼,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外在修为,用以体现自己的品质,来追求自己的志向。“绝嗜禁欲,所以除累。”跟道家的“禁欲”及佛家的“戒”、儒家的“止”的功夫同出一理。要客服自己的欲望,舍小利而追大义方能成就大业。“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彰。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瘅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这些修为的功夫要理解并灵活运用,让这些特质表现出来,则这些人才就能大施所为。 第四章本德宗道的核心思想是具备了道和德的德性,就可以按照一些方法外用。外用的方法一定由道和德的至高点出发,否则初心丧失,则这些技巧外用功夫则会危害全体利益,走向歪门邪道。“悲莫悲于精散”,是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不能使自己的意志散乱,收到情绪左右而去处理事情;“病莫病于无常”,指自己要生活规律,过上规律的生活,方能体泰神清。现代职场的人们为了业绩熬夜,饮食暴饮暴食,身体很快垮掉,这是人生的大忌讳。诸如贪小便宜、有特殊嗜好,都让自己有空隙被别人钻,而因小失大,丧失成功的机会。 遵义第五章则讲对人接物,对待下属的行为修止,为人处世,功成名就的规则和规律。其列举46种行为,从现代企业管理来看,均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笔者从业21年来,所在企业非常明显的具有很多“不遵义”的行为,如:“后令缪前者毁,亲谗远忠者亡,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厚敛薄施者凋,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17条行为都在重复不断的示犯着。读者也可以对照第五章的内容,看你的企业都没有按照遵义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 最后一章安礼篇,则是在明白了道德的根本,找到成功立业的素质条件,也知道了义的行为准则,那么在综合使用上要重点放在礼的具体执行方面。以此不断的提升自己内在的素质,实现自己的志向所指。尤其在后部分四言的排比句,列举种种的行为,而且有正反的对比,让人很容易理解并惊醒。我们可以对照下,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我们在重复的违反着而不自知。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 同恶相党,同爱相求, 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 同声相应,同气相感, 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 同艺相窥,同巧相胜。 短短的132句,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用人原则、持家治国、成功立业总结的实用性非常强悍,《素书》不仅仅是一部修身处世的格言,用之修身、明志益寿,而且是一部治国统军的政论书,还可以治理国家、企业公司。是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家实证理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