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别号香山,唐朝人,元和年间的进士,官做到户部尚书,是我国历史上位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是个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批判性,且语言通俗易懂,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等,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白居易很有名的一首诗,平淡自然,富含深刻的哲理。 1、《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此言周公姬旦大公无私辅佐周成王而被流言非议,王莽没有篡位称帝之时也是谦恭有礼而受人称赞的。可是,到了最后,周公终其一生没有篡位之心,而王莽则晚节不保,做了逆臣。如果王莽死得早,岂不是也有周公一样的好名声,他的为人真伪谁能推知呢?这是感叹知人实在是难,其意是强调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要过早。俗语“盖棺才能论定”,说的正是此理。 2、《新制布裘》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一句是作者希望得到硕大无比的皮衣,将天下所有没衣御寒的人都包裹进去,使他们都能冬日不受风寒之苦。这是诗人为天下寒士祈愿之语,表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阔大胸怀。故历来被视为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境界。 3、《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这首诗写月圆之夜望月怀友的深情。十五月圆,本是自然现象,也是平常之事。但诗人望见月圆,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朋友元稹,这种深切念友之意虽然没有明说,却尽在字里行间矣。 4、《直中书省》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章静, 钟鼓楼台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这是值宿中书省作的诗。我在撰拟诏旨的丝纶阁下,应做的文章很少,所以觉得清静了,听那鸣钟击鼓的楼台上,计算时刻的滴漏声,却又觉得很长了。我独自一个人,坐守到黄昏时候,还有什么人来陪伴我呢?只有中书省里的紫薇花,对着我这个紫薇郎罢了。 5、《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竞渡》白居易 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 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 白居易在被贬为地方官吏时见到当地人在端午时节举行的竞渡活动,他说自己不能制止这样的活动,只是因为据传此活动是为纪念屈原而设,而他自己作为迁客,对于千载之上的那个逐臣颇有几分“萧条异代不同时”之感,甚至说累经放逐、憔悴不堪的自己比起赴死的屈大夫来也差不了多少,或者大有可能去效屈大夫而死呢!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诗抓住环境特征,紧扣一个“春”字,把春到西湖的景象写得颇有特色。首联照应题目总写湖水,诗人先用两个地名交代了西湖的方位,正面描写了早春时节江南春湖的美妙景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