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古往今来就是一道高端的美味。 《诗经》: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看来也是鱼味的真爱粉。 鱼的鲜美是难以让人拒绝的,身在淮安的小伙伴更是有福了,因为淮安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水产品资源丰富,又因淮安是淮扬菜之乡,名厨云集,烹饪技艺高超,淮安名菜之名鱼篇为您奉上。 1、长鱼(软兜长鱼) (大烧马鞍桥) (生炒蝴蝶片) 作家汪曾祺在书中这样描述:“淮安人能做全鳝席,一桌子菜,全是鳝鱼。除了烤鳝背、炝虎尾等等名堂,主要的做法一是炒,二是烧。鳝鱼烫熟切丝再炒,叫做“软兜”;生炒叫炒脆鳝。红烧鳝段叫“火烧马鞍桥”,更粗的鳝段叫“闷张飞”。” 2、白鱼(清蒸白鱼) (生熏白鱼) (手撕风白鱼) (蒋坝鱼圆) 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记有:“白鱼制撰,最宜清蒸”;苏东坡诗云:“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淮白须将淮水煮,江南水煮正相违”;清朝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指出:“白鱼‘以用酒蒸食,美不可言’”。 3、鳜鱼( 卤煮鳜鱼) 唐朝诗人张志和有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齐民要术》载有“纯月正鱼法”,因其风味绝佳,今人仍然沿用。 4、杂鱼(洪泽小鱼锅贴) 活鱼锅贴,渔家称'小鱼锅塌',以鲫鱼为主料,是洪泽湖渔民在长期的湖上生活实践中,在众多的因湖而宜的饮食习惯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名肴,面饼沾着鱼鲜,鱼儿带着饼香,鲜香美味。 5、甲鱼(朱桥甲鱼羹) 朱桥甲鱼以其肉质鲜香,汤汁浓稠,备受中外宾客赞誉。2012年获中国烹饪协会“中国名菜”称号。2014年被认定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6、黑鱼(荔枝鱼) 以体肥、肉嫩、质优的黑鱼为原料,仿荔枝形态,烹而制之。民间赞为“珠圆玉润嫩而酥,响亮一盘韵味殊。倘若唐宫诗酒宴,贵妃应醉荔枝鱼”。 7、鲢鱼(蟹粉鱼云) 民谚云:“鲢鱼吃头,青鱼吃尾,鸭子吃大腿”。此菜选用洪泽湖所产花鲢鱼头鳃根部嫩肉,色白肥嫩,因其形似浮云,淮安厨师称为“鱼云”,与蟹粉同烹,鱼云肥腴细嫩,蟹粉肥泽鲜香,风味独特,食者称妙不绝。 8、银鱼(芙蓉银鱼) 唐·杜甫《白小》:“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虑。生成犹拾卵,尽取义如何。”白小即小银鱼。此菜选用洪泽湖所产银鱼,色白如银,晶莹如羊脂玉,无鳞无刺,烹制后细嫩异常,亦滑亦软,莹润腴口,味极鲜美。 9、鳗鱼(葱烤河鳗) 袁枚《随园食单》记有鳗鱼起锅时有三戒:“一皮有皱纹,皮便不酥;一肉散碗中,箸夹不起;一早下盐豉,入口不化。”《清稗类钞》也记有“红煨鳗”等多种鳗鱼菜肴。葱烤河鳗是在红烧、黄焖、烤等烹调方法基础上创制的一道新菜,采用新鲜河鳗经红烧后,再配以本地大葱烤制而成,其肉嫩皮脆,葱香浓郁。 10、鲤鱼鲤鱼又称红鱼。明代淮安人诗中还有“满盘鲜鱠鲤鱼香”之句,而到了近代,只是在婚庆喜筵或除夕宴上才用,多半是作样鱼,很少动筷。淮河北岸乡间,甚有办喜事时仅红烧一条大鲤鱼,放入木捧盘,由人手托着,口中吆喝“过红鱼喽……”,在各酒桌间环绕一圈,就整个儿又端进去了。淮安风俗:“鱼到菜止”。最后还得另上别的鱼谢幕。考其因:一是淮安人嘴滋,嫌它“大发味”,人多忌口。二是黄河北徙后,淮地鲤鱼蜕化变质,味道欠佳。 11、鳊鱼忝占鳌头——鳊鱼,即鲂鱼。淮人提到鱼,开口总是“鳊白鲤鯚”,那是为了尊重别人的口味,不肯再翻《诗经·横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及杜甫“鲂鱼肥美知第一”的陈案,就让它高居榜首吧。其实,梅尧臣早作过比较:食鱼何必食河鲂?淮浦雪鳞更腴美。鳊鱼在淮也不金贵。有苏轼《鱼蛮子》为证,“擘手取鲂鱼,易如拾诸途。破釜不着盐,雪鳞芼青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