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十二位皇帝基本沿袭了我国历代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以求权利永固、金瓯永固。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延年益寿,尤其注重饮食养生。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更是把这种思想发扬到了极致,他不仅注重养生,还十分怕死,整天疑神疑鬼地担心有人毒死他。 溥仪退位后,按照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后优待之条件》规定,他仍可以住在紫禁城里,国民政府每年拨付400万两银子作为生活费,所以,他在膳食方面的奢侈和排场跟当皇帝时基本上没什么分别。 ◮溥仪照片:右手拿着一把手枪,左手拿着一把日本刀(胁差) 当时宫里一般吃两顿正餐,溥仪的用膳时间没有固定的,他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吩咐传膳,地点一般在东暖阁。 一听到传膳,立刻有几十名太监抬着八仙桌,捧着几十个金龙朱漆食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东暖阁。一般每餐有六七十种菜品,能摆满四五张八仙桌,此外还有太妃们送来的几十种家常菜,米饭、粥和佐餐小菜二十多种。 这些菜全部都沿用故宫的老规矩,插上一个银牌子试毒,这些银牌子长7公分,宽5公分都是秘密定做的,以防有人替换。每道菜都要由一个太监先吃一口,再由一名小太监把银牌子取下,溥仪才开始用膳。 在太监试完有没有毒以后,还要由随侍尝一下好不好吃,如果随侍认为不好吃的,要倒掉重做。如果有一道菜溥仪认为不好吃,那么做这个菜的厨师要全部吃掉。 ◮溥仪和婉容 宫中御膳房的厨师全部都是溥仪亲自挑选出的可靠之人,所有菜肴从生到熟,有专人跟踪检查,传膳时也有人一路跟着,防止中途有人下毒。 即使这样,溥仪还是不放心,他用膳的时候随时会指定身边的人试菜,确定没事后自己才吃。 溥仪不仅怕人下毒,还有洁癖,用膳的时候,太监们都必须在周围侍立,静听吩咐,还要拿着苍蝇拍子,随时为溥仪轰苍蝇,凡是苍蝇叮过的菜他也不吃了,还要把轰苍蝇的太监打一顿。 后来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搞来一台数千倍的显微镜,专门用来检查饭菜的卫生,如果发现菜品或点心上有毛发、霉斑黑点,那个厨师就要受到重打或责罚。如果他觉得既好吃又干净卫生的,也会给厨师发赏钱,把吃剩下的菜赏给太监宫女。 投靠日本人后,溥仪的疑心更重了,又开始担心日本人下毒害他。日本天皇送给他的日本糕点和水果,他从来不吃,害怕有毒。为防备日本人问他这些糕点水果味道如何,他让宫里的人按照他排的顺序吃完,然后依次告诉他糕点是用什么食材做的,味道如何,酥不酥脆不脆等,以应对日本人的询问。 后来他弟弟溥杰找了个日本侯爵的女儿嵯峨浩做老婆,正赶上伪满洲国颁布了《帝位继承法》,溥仪自己又没有子嗣,所以,他连弟弟溥杰也防着,嵯峨浩送来的任何食物他一口都不吃。有时候和溥杰一起吃饭,如果桌上有嵯峨浩做的菜,他一定要等到溥杰先吃了以后,自己才尝一点。 此外,他还非常注重养生。在北京时,他喝的水都是专门用水车去北京玉泉山拉来的山泉水;到长春的伪满皇宫后,他只喝蒸馏水沏的茶,宫里的茶房有一套铜管制作的蒸馏器,每天为溥仪蒸煮大量的“御用蒸馏水”,连洗菜做饭都用蒸馏水。 ◮溥仪和他弟弟溥杰 从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进入紫禁城后,溥仪开始喜欢上了西餐,还在宫里开办了西膳房,每天早饭都吃西餐。到长春的伪满皇宫后,他依然保持着吃西餐的习惯,在伪满皇宫也设立了西膳房,有时一个月都吃西餐,他外出巡幸时都要带着西餐厨师。他在皇宫中赐宴也以西餐为主,但宴会上只有他吃的那份是西膳房做的,其他人吃的都是满铁经营的大和旅馆派来的厨师做的,以防这些日本厨师伺机下毒。 ◮溥仪和日本人的合影 到后来政治上的失意加上生性多疑,溥仪干脆信佛吃素,饭菜里葱蒜都不许放。但他坚持了不到一年,又重拾荤腥。 这一点很像他曾经对老师陈曾寿发过的誓言:“将忍耐一切困苦,兢兢业业,发誓恢复祖业,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然而,他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日本人,又岂是自己能说了算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1906-1967》作者:维克多·尼古拉耶维奇·乌索夫 《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作者:赵继敏,王文锋 《我在溥仪身边十三年》作者:(英)庄士敦 《溥仪和伪满洲国》作者:王鸿宾 《溥仪离开紫禁城以后》作者:吕长赋等 《暮色紫禁城 洋帝师眼中的溥仪与近代中国》作者:(英)庄士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