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一次检测筛查18种肿瘤”不靠谱?

 全球风口 2020-12-09

科技洞察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前几天,在民营体检机构爱康国宾的官网上,登出了名为液体活检肿瘤超早期筛查的产品,称可以“一次检测筛查18种肿瘤”,专门面向健康人群售卖,号称“未癌先知”,定价19800元。

一时间很多质疑之声(查看原评论请点击“阅读原文”),表示“基因检测套餐十分混乱,超级不靠谱”,“针对健康人群的肿瘤超早筛非常困难”等,当然也有人认为,一次检测筛查18种肿瘤、实现早诊早治的液体活检产品,是更偏向于大健康领域的消费级基因检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肿瘤筛查。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事件?

 1 

癌症早筛市场化了吗?

首先,癌症早筛,这项技术是已经实现了的,这是大健康或者精准医疗领域比较先进的技术。所谓“筛查”,是指在症状之前进行体检,以期发现某种疾病。当下在这个领域做的最突出的要属美国的GRAIL公司。

它是基因测序巨头公司illumina的子公司,其CEO Jeff Huber担任过谷歌的工程副总裁。公司成立之初,便募集了超过1亿美元的A 轮融资。而后又有很多知名投资机构跟投,截至到2018年5月,公司已经完成了3亿美元的C轮融资。

Grail目标是开发通过一次抽血就能检测大部分类型癌症的“泛癌症”检测技术,其中,肺癌和乳腺癌的早期检测最先进入市场。

就在2019年5月13日,其多癌种早期检测产品已被美国FDA批准为突破性设备(Breakthrough Devices),无论对于全球癌症早筛领域,还是GRAIL公司来说,都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GRAIL的理念其实很简单,因为70%的早期癌症都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只要能早诊断,就能迅速治愈。更有意思的是,GRAIL可以在患者还没表现出任何症状的时候,就预测到病变。

在技术方面,GRAIL主要靠高密度 DNA 排序的方法检测肿瘤的基因信息。通过探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 DNA,然后预测出肿瘤细胞中 DNA 的序列。

GRAIL从2016年开始,分阶段的开展对乳腺癌、鼻咽癌以及肺癌的早筛研究和临床试验,目前,已经这三个领域的早筛检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中国在癌症早筛方面也有不错的成绩。2019年5月,香港创业公司Take2 Health从GRAIL获得知识产权许可,以开发一种针对鼻咽癌的非侵入性早期检测方法。据悉,该检测技术是基于cfDNA的血液检测方法,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和化学病理学教授卢煜明和联合创始人Rossa Chiu和Allen Chan共同研发。

除了Take2 Health,还有很多基于液体活检技术开展癌症早筛的商业化公司,例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鹍教授联合创立的鹍远基因,范建兵博士创建的基准医疗等。

当然,精准医疗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问题和陷阱,正如一开始讨论的爱康国宾的事件。

 2

关于癌症早筛的常见误区

陷阱:“一次性轻松检测18种肿瘤”

对于筛查,有两点大家必须要知道。

1. 每一种癌症的筛查方式都是不同的。目前没有一种的靠谱的手段能检测出多种癌症。如果有人宣传一种简单的方法就能筛查出很多种不同癌症,100%是忽悠。每个人都应该多了解不同癌症的筛查方式,以及推荐开始筛查的年龄(并不是越早越好)。

2. 高危人群筛查价值最高,而且需要提早筛查。癌症筛查对高危人群最有价值。而且如果是某类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吸烟者对于肺癌,乙肝携带者对于肝癌,还有各种遗传性癌症,筛查的年龄通常会推荐比普通人提前。

国内目前只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得到了批准,其他基因检测产品都在向CFDA申请注册,获得批准后才能进入医疗机构。全球范围,目前比较可靠的颇有成效的早期筛查为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结直肠癌。

例证:癌症早筛为什么做不到一次性大批量检测所有?

癌症早筛要实现,第一步非常重要和关键,即创建一个循环游离DNA图谱(circulatingcell-free DNA atlas,CCGA),而创建这个图谱,需要大量的DNA样本,分别创建不同癌症的不同的DNA图谱。

比如GRAIL为了创建针对乳腺癌的DNA图谱,收集了12万个45岁以上的血样。并对他们的基因大数据系统进行预测,再将预测的结果跟专家的诊断不断对照,逐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范建兵博士创立的公司基准医疗,也建立了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等癌症的中国人群大样本数据库,成功开发了DNA单链文库构建技术——AnchorIRIS®。其中AnchorGPS® 肺部结节辅助诊断产品最具代表性,是国内首个以外周血中ctDNA为检测样本,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肺癌特异性的甲基化位点,鉴别肺部结节良恶性的检测产品。2018年9月,钟南山院士和基准医疗牵头启动了“钟声”计划—“ctDNA甲基化高通量检测用于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和监测的临床研究(NCT03651986)”项目

此外,中科普瑞一直以来致力于表观遗传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科研服务,2018年3月,该公司发起了中国首个十万人甲基化组计划——“表观星图计划”(Epigenetics Atlas Project),目的是建立中国人DNA甲基化基准数据库,为国内各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甲基化层面的基因数据保证。

这些都是很好的以癌症早筛为目标的精准医疗的案例,他们都基于大量的DNA样本,建立相应的基因变异排序的大数据库,更需要经历严谨的临床认证,做不断的对照分析,才得出相对精确的判断和预测

误区:“大健康领域的消费级基因检测”

精准医疗测试的精确性必须足够高,才有意义和价值。

一旦不精准,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把一个健康的人预测成癌症早期患者,或者把一个癌症早期的患者预测出一个不可治愈的结果,这些情况都会给病人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财务负担。更重要的,当一大批人去做癌症早筛检查时,一个很低的错误率,都会造成大面积的恐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很多公司并没有核心技术,以为有了测序仪,就走在了精准医疗的前面。”

当然,相比“拥挤”的癌症个体化治疗领域,癌症早筛早诊基因检测领域仍可谓一片蓝海,发展前景广阔,留给创业者和投资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3

创业公司有哪些机会?

依靠单独个体的全方位数据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是其中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单个疾病往往不够,所以“一次检测筛查18种肿瘤”的广告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很多人,未来的目标一定是全方位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就是精准医疗的机会。

大致来说,创业公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掘机会:

1. 单个公司很难做到覆盖所有疾病的基因测序。也就是说,那些其他公司覆盖不到的疾病领域,就是创业公司的机会。如果创业公司能够选择特定的细分领域,比如专门收集乳腺病人的临床数据和基因测序数据,再建立数据平台和云端服务,成为特定领域的基因大数据公司,这就很可能非常成功。

2. 目前国内非常缺乏能够分析数据、再根据数据来设计解决方案的人才。主要是因为,科研或者高校的数据非常零散,很多数据都没法有效利用。如果创新企业能和高校、药企、医院合作,然后帮助科研机构和药企作某一个特定领域的标准化分析,再通过机器学习和算法优化找到合适的规律,研究病理和分子生物层面的药理,这将会大大节约企业研发新药的成本。

癌症早筛无疑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前方可谓是一片蓝海。基于液体活检技术进行癌症早筛,就如同在大海里捞针,又如同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微弱的外星信号,资本的涌入将助力相关产品的陆续面世,癌症早筛领域必将推动精准医学迈向一个新时代

有预测称,精准医疗市场将在2023年达到870亿美元,近年来基于DNA测序和分析的基因检测公司更是层出不穷,市场容量如此巨大,乐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精准医疗依然面对很多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生物制药、基因检测、癌症早筛等领域带来了大量的革新机会,这些机会无疑跟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国际BIO大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大会,每年吸引数万名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导者以及创业者前往,共同探讨行业未来趋势,寻找潜在合作机会。致力于国内大健康领域开辟一片天地的创业者无疑不应该错过这个盛会。

今年的第26届美国费城召开的BIO国际大会已经落幕,我们首次带领中国考察团参加会议,王煜全作为BIO国际大会中国分论坛的演讲嘉宾出席大会。

2020年6月8日至1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将举办新一届国际BIO大会。王煜全将继续带领考察团前往,深度解析生物技术发展趋势,为初创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寻找医疗健康领域的爆发和突破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