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除铁件、焊接件氧化皮时,有一种传统清洗工艺叫酸洗。这种酸洗在清洗过程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故执法部门对这种酸洗加大了执法力度。酸洗液PH值小于7,呈现酸性,于是执法过程中很多人便简单认为酸性即酸洗,将酸性=酸洗作为检查是否酸洗的依据。只要是溶液PH值小于7都是酸洗。那么,这种方法是不是对呢?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家里食用的白醋、陈醋,PH值小于7,呈现酸性。按照之前的说法,是不是说白醋、陈醋就是酸洗,对人体是有害的,不能再进行食用?酸性=酸洗,这种判断方法显然是错误的。让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做进一步分析: 一、 什么是酸洗? 1. 定义:利用酸溶液去除钢铁表面上的氧化皮和锈蚀物的方法称为酸洗。是清洁金属表面的一种方法。 2. 原理:氧化皮、铁锈等铁的氧化物(Fe3O4,Fe2O3,FeO等)与酸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盐类溶于酸溶液中而被除去。 3. 常用酸:酸洗用酸有硫酸、盐酸、磷酸、硝酸、铬酸和氢氟酸等。最常用的是硫酸和盐酸。 二、 酸洗的危害 1. 本身有毒有害,产生的废水对环境有害;或酸洗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1) 浓盐酸:在环境中有白雾状刺鼻的氯化氢气体挥发出来。可强烈的刺激人的呼吸黏膜,眼睛,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角膜浑浊、嘶哑、窒息感、胸痛、鼻炎、咳嗽; 2) 浓硝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硝酸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烟雾,能腐蚀大多数金属(铝及其合金除外),与许多常用有机物发生非常激烈反应,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硝酸蒸汽对眼睛、呼吸道等的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蒸汽浓度高时可引起肺水肿。皮肤沾上可引起灼伤,腐蚀而留下疤痕,浓硝酸腐蚀可达到相当深部。在对铝及铝合金工件、铜及铜合金工件清洗时,都会产生大量红棕色的氮氧化物(NOx)废气,俗称“黄龙”,它是污染大气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浓硫酸:具有极高的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及皮肉碳化。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4) 氢氟酸:是无色、发烟的腐蚀性液体,有剧烈刺激性气味和毒性,且极易挥发,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会迅速生成大量氢气易引起爆炸。 5) 铬酸:有毒,六价铬对环境有害。产生的铬酸雾对人体皮肤和呼吸道均有危害。 6) 磷酸:属低毒类,有刺激性。磷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三、 如何判断酸洗? 第二,必需强酸与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第三,之所以禁用或限制使用酸洗,是因为第二条酸洗危害。如果没有危害,即使是溶液呈现酸性,也不是酸洗。 |
|
来自: purging > 《飘洁环保清洗技术》